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出诸葛恪志大才疏的人都有谁呢?

看出诸葛恪志大才疏的人都有谁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3 更新时间:2024/1/16 4:52:29

封建社会的侯爵爵位一般是在父亲去世后儿子才能继承,要是父亲还健在儿子就能侯爵,那这个人一般就是非常特殊,不是有能力,就是得到了皇帝的青睐。诸葛恪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过,有几个人却看出了诸葛恪志大才疏,日后并不能获得一个好的结局。那么,看出诸葛恪志大才疏的人都有谁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先看看诸葛恪之才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很长,像驴,孙权大会群臣时,叫人牵一头驴进来,在驴脸上贴了长标签,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几个字。诸葛恪跪下来说:“请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同意后诸葛恪在标签下面添上了“之驴”二字。在座的人都欢笑起来,孙权于是把驴赐给了诸葛恪。过几天又见了面,孙权问诸葛恪说:“你父亲和你叔父哪个更有才能?”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好一些。”孙权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我父亲知道应该为谁做事,我叔父不知道,所以说我父亲好一些。”孙权又大笑起来。叫诸葛恪为大家依次斟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已经有了几分醉意,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这不是敬养老人的礼节。”孙权说:“你如果能让张公理屈辞穷,那么他就应当喝酒了。”诸葛恪反驳张昭说:“过去师尚父九十岁时,还执旗持钺,仍然没有告老。现在带兵打仗的事,将军在后,吃饭喝酒的事,将军在前,怎么能说不敬老呢?”张昭终于无话可说,于是满满喝了一杯。后来蜀国的使节到来,群臣都来会见,孙权对使节说:“这位诸葛恪喜欢骑马,回去后告诉你们丞相,给他送匹好马。”诸葛恪立即跪下拜谢。孙权说:“马还没有送到为什么就谢恩呢?”诸葛恪回答说:“蜀国是陛下的外马房,今天下了恩诏,马一定会送到的,怎么敢不谢恩呢?这都是很年轻时发生的一些事情。

后来,诸葛恪靠着魏国人司马昭的失误,打胜了东兴之战,一时间气焰熏天,权倾朝野,很快,他又发动了合肥新城之战。这次战役,诸葛恪亲率十万大军,三个月竟然没有攻破只有四千人的新城。加上天热、瘟疫,东吴大军死伤严重。诸葛恪不检讨自己的失误教训,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打击,甚至乱杀大将,还要紧接着再伐魏国,企图建立新功以掩盖自己的过失。终于,东吴朝野怨声载道,结果被孙竣设计杀死。

小事情聪明,大事情做不好,对于诸葛恪这种状况,很早就有人料到了,他们分别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叔叔诸葛亮、同僚羊衜(音:dao)和吴国大臣虞喜。

叔叔诸葛亮的说法

诸葛恪才思敏捷,孙权想用他,就让他节度官,掌管军粮,以代替死去的徐详。诸葛亮听说后,就给陆逊写信说:“家兄已经年纪大了,而我那个侄子性格实在是太粗心大意。现在让他来管理军粮事务,粮谷又是军队最要紧的事,我虽然远在蜀国,仍然因为这种任用而感到不安。希望您在大王面前转达我的这份心情。

父亲诸葛瑾是怎么说的呢?

丹杨郡的边远山区盗贼横行,因为地势物产和民风等原因,东吴政权一致没有对该地区的深山远区进行过有效的治理。诸葛恪谋求出任丹杨郡太守,说三年之间就可以得到武士四万人。东吴朝廷大臣都说这件事很难办到,诸葛恪却多次陈述必定取胜的道理,终于得到了孙权的认可。父亲诸葛瑾听说这件事后,也认为这件事难以办到,叹息说:“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将要使我们遭灭族之祸了。”

同事羊衜的说法

诸葛恪曾经任太子孙登的侍讲,因为一共有四个人,所以也有太子四友之说。孙登曾经让侍中胡综做《宾友目》,其中说到诸葛恪,其表述是:“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羊衜当时也在太子宫中任职,他私下里驳斥胡综的话说:“元逊才而疏。”也就是才能不足。恐怕这就是最早说诸葛恪“才疏”的吧。

另外,《世林》还记载了一件事。孙权病重期间,下诏让诸葛恪辅佐太子理政,也就是常说的指定他为“托孤大臣”。大司马吕岱好心劝诫他,说世事多难,凡事应该十思。诸葛恪驳斥他说,过去季文子说“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思可矣”,你这是说我愚笨低能吗?吕岱无言以对,当时的一些人认为是吕岱失言了。事后,虞喜认为,诸葛恪接受的是治理天下的重任,作为臣子,要代替皇帝行政,这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况且要日理万机,能胜任者天下少有。知道自己的不足,虚心采纳他人的意见,有什么不对吗?何况吕岱是国家的元老之臣,深谋远虑,并不是随便这样一说。诸葛恪马上就拒绝抵制,就这一件事就说明他才能不足,的确是机变和素质都不具备,也难怪最后会身首异处。

的确,诸葛恪所玩的都是些小聪明,可以说是小聪明有余而大才能不足。用现在的话来说,诸葛恪的聪明只是体现在一些诸如文字游戏之类的事情上,当要治理一个动乱不宁的州郡,他把事情看得非常轻松如同儿戏时,父亲担心的就不是他一个人的进退之事了。以上几个人为什么不看好诸葛恪,关键就在于他的功夫都体现在这些文字游戏类的问题上,并不是真正的军政要务,所以会有很多人知道他是才疏。看来,聪明智慧要用在正事要务上,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对于一个领导者,还要善于广泛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诸葛恪能够像他父亲一样的谨慎,或者是能够像他叔叔诸葛亮一样的务实,又怎会一生毫无建树而身败名裂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做噩梦被吓死的东吴大将军,此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孙峻是孙权身后第二位大将军,也就是诸葛恪之后的第二位行政大权执掌者。不过这个人除了滥施淫威,动辄杀人之外,最出名的一点就是因为做恶梦被吓,从而得病死了。那么,孙峻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会让他做这样的梦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孙峻从小擅长射箭骑马,精明勇敢,胆大果断。孙权末年,升

  • 历史上马皇后到底有何独特魅力。能让朱元璋对她如此服从爱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朱元璋如此爱马皇后,她到底好在哪里?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位非常有名的皇帝。有皇帝当然有皇后,都说好的皇帝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位优秀的皇后,而在历史上最能称之于此的,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妻子马皇后。马皇后到底哪好,让朱元璋如此服从爱戴?具体原因成熟的男人都懂朱元璋

  • 李道玄作为李世民帐下六大猛将之一,他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621年5月,李渊派儿子李世民率领唐军在虎牢关,打败并生擒了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之后,李渊对窦建德这位叛贼进行了斩首示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渊怎么也没想到,处死窦建德却引火上身,原本已经归降的河北地区再生变故,要知道河北人都视窦建德为偶像。这得益于窦建德关爱

  • 刘备在得知关羽和张飞死讯后 刘备的反应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张飞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同手足,刘备从起兵开始,关羽和张飞就开始跟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关羽和张飞都是忠于刘备的,三人的感情从初期的情同手足、并肩作战,到中期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再到最终的君臣有别、生死离别,三人的命运发生了变

  • 孙坚这位江东猛虎,为何却是三国众多英雄中最可惜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从历史来看,自古以来华夏大地就是人杰地灵,而且是几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令人敬佩的英雄。相比于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兵荒马乱的乱世其实更利于英雄的出现。因为乱世纷争不断,具备英雄品质的人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被史书铭记,而如果在稳定和谐的盛世,原本的英雄很可能不幸地遭到埋没

  • 都说张飞是被自己部下的人所杀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张飞之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要说起来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张飞这个人就算一个,在当时那个时期里面张飞也算是一员猛将帮助刘备完成了很多大业,但是张飞这个人也是有很多坏毛病,就比如他这个人特别的暴躁而且显得很大大咧咧的,并没有像其他人那么的细心,所以说在打仗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吃亏。要

  • 戏志才先于郭嘉成为曹操的谋士,那么谁究竟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新三国郭嘉十胜十败论,横扫千军郭嘉和曹丕哪个好,孙策向袁术借兵起事时

    大家都知道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他不但智慧深远,而且眼光独特,对事物的洞察力极为敏感,比如说他竟然成功预判孙策会死于非命,令人叹为观止。再比如说在官渡之战前,他十胜十败论,提振了曹军的士气,此后还各种计谋阵出不穷,最终帮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并且称霸中原。如果不是他的英年早逝,曹操在赤

  •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劝住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陆逊和诸葛亮哪个厉害,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刘备攻打东吴,刘备为何不听诸葛亮的话去打吴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刘备 ,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从关羽败走麦城开始,对蜀迷就很不友好了。关羽、张飞接连死去,刘备率70万大军(演义数字)出征东吴,最终被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烧得刘备白帝托孤,烧掉了多年攒的家底,烧掉了蜀国争霸天下的希望。书中,诸葛亮多次劝阻,但刘备一

  • 长孙皇后做了什么惊人之举?被后世尊称最贤德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之举,中宗爱端敬王后吗,活得最久的皇太后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之后,13岁的她就嫁给了李世民为秦王妃。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智慧雍容,《旧唐书》用了8个字对她进行概括:贤哉长孙,母仪何伟。而宋代的司马光给了她17字评价:“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禅益弘多”。长孙皇后究竟做了什么惊人之举,能赢得如此好的名声,被后世尊称古代最贤德的皇后呢?下面

  • 白起在伊阙之战时,是如何用12万大军击败24万韩魏联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起x嬴政,白起打过的战役,白起以少胜多的战绩

    伊阙之战,白起只有12万大军,为何能击败24万韩魏联军?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伊阙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石窟开凿前的洛阳龙门。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龙门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可谓白起的成名之战。在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