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忧公主对汉朝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能得到汉宣帝刘询的礼遇?

解忧公主对汉朝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能得到汉宣帝刘询的礼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72 更新时间:2024/2/4 22:23:4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解忧公主的故事。

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的一天,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宣帝刘询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一位重要人物。

在古代,皇帝亲自出城相迎,那可是天大的礼遇。而能够获此殊荣者,不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就是如董卓曹操等将皇帝当傀儡的枭雄。得知这个消息后,众人纷纷猜测这个将要被皇帝亲自迎接的重要人物的身份。因为当时既没有大军出征,也没有什么人敢把汉宣帝当傀儡。所以这一反常的大事搞得众人一头雾水。

但是我看来,他们的一头雾水还是早了,因为当接下来真相揭晓后,他们会更加的一头雾水。当这个重要人物的车架缓缓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他们顿时目瞪口呆。车架还未停稳,汉宣帝刘询便立即迎了上去。而从车架上下来的竟然是一位身着汉朝服饰的老妇和三个身着异域服装的少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妇能得到汉宣帝刘询如此之礼遇?我们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

汉元封六年(公园前105年),为了实现对匈奴远交近攻的战略,汉武帝决定与西域强国乌孙和亲。关于和亲的人选,汉武帝决定派因谋反未成而自杀的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前去。随后汉武帝将刘细君封为公主,远嫁乌孙王猎骄靡。但是细君公主既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又接受不了当地的习俗,所以在到达乌孙的五年后便抑郁而终。

细君公主去世后,乌孙王上书汉武帝,希望能跟汉朝继续和亲。这一次汉武帝选择让罪藩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前去。解忧公主真是人如其名,最令汉武帝的忧虑的匈奴,最让汉武帝忧心能否实现的‘打击匈奴,掌控西域’的战略构想,竟然在她的帮助下得以解忧。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后,很快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乌孙王更加宠幸与他同时被迎娶的匈奴公主。乌孙国虽为西域强国,只是跟更加强大的汉朝与匈奴比起来,它就显得很是弱小。所以乌孙王在迎娶汉朝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目的就是两不得罪,左右逢源。但是明显这位乌孙王的心中更加倾向于匈奴,它不仅更加宠幸那位匈奴公主,还将匈奴公主立为左夫人,地位在右夫人解忧公主之上。这种情况下,谁更受宠,就意味着在以后可能爆发的汉匈战争中,哪方能争取到乌孙的支持。但是任凭解忧公主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改变他倾向于匈奴的想法。

无奈的解忧公主只能选择等,好在这位乌孙王年事已高,没有让解忧公主等待太长时间。五年后,这位乌孙王病逝,解忧公主遵从当地风俗嫁给了他的继任者,绰号‘肥王’的翁归靡。

肥王继位后,解忧公主抓住机会终于获得了他的宠幸,并且成功说服他与汉朝结盟。此后在解忧公主的努力下,汉朝的威名通过乌孙传到西域诸国。但是解忧公主此举却遭到了匈奴的忌恨,于是他们派出使者威胁肥王,如果不把解忧公主交给他们,就要发兵攻打乌孙。

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解忧公主上书奏明原委,希望汉朝能派兵前来支援。但是此时汉昭帝病重,汉朝的大臣们正在为立谁为帝争论不休,所以无暇顾及解忧公主的请求。解忧公主左等右等还是没能见到汉朝大军前来,她明白暂时只能靠自己了。接下来她一面协助肥王整军备战,一面在她的陪嫁侍女(也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女性)的帮助下获得其它西域国家的支持。最终乌孙成功的挡住了入侵的匈奴大军。

后来汉宣帝继位后,汉朝的局势趋于稳定。解忧公主抓住时机再次上书汉朝,希望汉朝与乌孙联合出兵共击匈奴,这一次汉宣帝没有让她等太久。接到解忧公主的上书后,汉宣帝立即做出决定,派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出击匈奴。

此时的匈奴早已被汉军打怕了,在得知汉朝出兵的消息后仓皇向北逃窜。在匈奴逃窜的路上,乌孙肥王与解忧公主早已派出大军以逸待劳,结果匈奴惨败。大败匈奴后,解忧公主在整个西域的威望空前高涨。趁此大好局面,解忧公主再次派出她的陪嫁侍女出使西域诸国。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域诸国都愿意臣服汉朝或者跟汉朝结盟。甚至有一西域小国莎车为了跟汉朝攀上关系,竟然迎立解忧公主的次子为国王。

得益于解忧公主的助力,公元前60年,汉宣帝刘询设置西域都护府。至此,当年汉武帝提出的‘打击匈奴,掌控西域’的战略构想,终于得以实现。

肥王病逝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成为新的乌孙国王。但是好景不长,元贵靡在两年后病逝。元贵靡病逝后,乌孙内部的为争夺王位的斗争陷入白热化。虽然汉西域都护府出兵帮助解忧公主,但依然没能阻止乌孙的分裂。而此时的解忧公主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了,对于乌孙的现状已经无能为力了。

解忧公主再一次上书汉朝,希望能回到汉朝养老。在征得汉宣帝同意后,解忧公主带着自己的三个孙子踏上了回归故土的漫漫长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他是西汉国舅田蚡,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田蚡从成为外戚到真正享受外戚待遇的过程,也是王太后等人共同奋斗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权谋、谨小慎微和果决。因而,随着王太后和刘彻地位的水涨船高,田蚡的功名利禄也逐渐提升,归附的势力也越来越庞大,所作所为也逐渐张狂起来,终于为自己埋下了一个无解的大雷。尽管田蚡在宫里有人,但当初刘彻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姐姐

  • 历史上真实的富察氏是什么形象?她有何魅力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富察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都说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每一个妃子都貌美无比,但事实是许多妃嫔与皇帝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甚至有些妃子入宫一辈子都未曾见过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纳妃嫔入后宫,或为了维持稳定臣心,或为了延续子嗣,或为了保持邦交和平,或为了自己的审美喜好。总之,事实就是皇帝

  • 如何正确评价王振?他到底是奸佞还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王振的故事。土木堡一战,明军中最精锐的三大营损失超过三分之二,随军的顶级文臣、高级武将几乎全部战死,连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骑兵的俘虏,更加严重的是‘永宣盛世’在这一刻被彻底终结。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王振也就自然而然的成

  • 说到我们熟悉的项羽,他为何会有千古无二这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项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在历史上,关于他的评价可是非常的多,尤其是他的勇猛让很多人都为之佩服。而且他还是有史料记载中最能打的人,更是自立西楚霸王。那么他到底是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千古无二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自古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日慕君

  • 杨荣为何会被朱棣重用?她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杨荣为何会被朱棣重用?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399年,朱元璋驾崩的第二年,建文帝得知燕王朱棣正在密谋造反,于是派遣谢贵、张昺、张信等人秘密逮捕朱棣。不料,在关键时刻,张信选择秘密投靠朱棣,朱棣因此设计诱杀谢贵、张昺等人,然后夺取北平周边的兵权,正式宣布 “

  • 刘备借荆州的地盘不还,他背后有何靠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借荆州的地盘为何敢不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曹操败北。在此之后,荆州被刘备、曹操与孙权三家划分,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南郡之战后,周瑜把南郡南岸分给了刘备,当时刘备屯兵于公安,他

  • 古代有哪两个皇帝,终于在60岁和67岁高龄时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自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制以来,天下的野心家和诸侯王只有一个愿望成为皇帝。他们为了这个愿望,一生都在努力拼搏,但是皇帝的宝座太抢手,竞争很大,基本上半路就被淘汰了,有些人坚持不下去放弃了,不过中国古代有这么两个皇帝,他俩坚持奋斗了一生,终于在60岁和67岁高龄时登基称帝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

  • 周亚夫维护了西汉政权的稳定,但为何说他的结局很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名臣周亚夫的结局可谓是十分悲惨,他因无法承受羞辱,最后绝食抗议,结果五天后病逝身亡。一代功臣周亚夫,导致他走向悲剧的应该是这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还有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有人说周亚夫的政治觉悟太低,导致他虽然立有多项功劳,结果还是没能换得一个善终。对于周亚夫来说,他平定七国之乱,维护西汉

  •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

  • 明孝宗朱祐樘不立妃,不纳妾 朱祐樘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明孝宗朱祐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年号弘治。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