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时期的科举有难考?刘凤诰为何能被乾隆破格录取

乾隆时期的科举有难考?刘凤诰为何能被乾隆破格录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0 更新时间:2024/1/27 14:34:40

大家好,说起刘凤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清朝是我国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朝代,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和发展,不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荣的好风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任事物的要求都会有所提升,甚至对官员的相貌也有了“规章制度”。乾隆时期的科举是最难考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体制与官吏队伍已经非健全,乾隆自然就抬高了进入官场的门槛,寻常百姓家的男子,不但要通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些层层关卡,还要拥有一副说得过去的皮囊。据传,由于科举的门槛过高,导致一些落榜举人赋闲在家,甚至开始怀疑这么多年寒窗苦读的意义,为了安抚这些举人,清朝出了一个以貌取人的选人方法,到乾隆十七年(1752)时,因举人壅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才形成了固定的“大挑”制度。

所谓大挑,是清代科举制度之一,从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中挑取任职。乾隆年间成为定制,规定每隔六年举行一次大挑,不考章词赋,根据相貌应对选拔录用,意在使举人出身的人有较多的任用机会,这属于清朝科举制度中的特科。对于那些连续几次都考不上的举人们无疑又是一条出路,也由此看出,乾隆在选拔人才上对相貌的确是非常看重的。

这位能人名叫刘凤诰,是江西萍乡人,从小勤奋好学,个人在学习上也颇有天赋,年纪轻轻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唯一不足的是他有一只眼睛有问题,影响了他整个人的面貌。虽一直因面部缺陷被旁人不看好,但是刘凤诰又怎能甘心因为容貌而放弃出人头地的机会。最后事实证明,刘凤诰的坚持是正确的,他成功地进入到科举考试最高等级殿试这一环节,众考生考完试后陆陆续续交了卷子,都聚到殿外等待结果,不一会儿,主考官把相对优秀的十分答卷呈给了乾隆帝,乾隆经过翻阅,看到了刘凤诰的答卷,觉得这位考生十分不错,于是就让他进来面试。

当看到刘凤诰后,乾隆怔住了,他不敢相信拥有如此绝妙文笔的考生,竟如此丑陋,还是个独眼!心中顿时有了些许不快,乾隆便打算刁难一下他,若是他没有答上来,也怪不得自己不讲情面了,于是对刘凤诰说道:“朕要考考你的才学,朕出上联,你来接下联。”刘凤诰闻此也并不慌张,从容淡定地答道:“请皇上赐联。”这一身从容不迫的风范倒让乾隆对其改观了些许。

乾隆略带调侃之意说道:“朕觉得一个总比不上两个好,单独不如一双妙。”他用“一双”来暗嘲刘凤诰的“独眼”,接着出一上联道:北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著诗书。刘凤诰知道皇上在讥笑他,微微一笑,吟出了下联:大清刘凤诰,一目人,一目了然读文章。乾隆接着又出了一个更露骨的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言外之意就是,金榜题名之人都是一表人才,你一个独眼贡生怎么能登金榜。

没想到刘凤诰依旧谦逊有礼,脸上也毫无尴尬之色,沉吟片刻后应声回道:“半月依旧照乾坤。”这一句答得可谓是绝妙,独眼是人的残疾,但就如同半月也是残月,依旧可以照亮整个黑夜,也在暗指自己虽有残缺但仍旧可以比很多人优秀,也有实力为朝廷效力。

乾隆虽不甘心,但脸上已有了笑容,又念出一上句:“东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不亢不卑,对出下句:“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这下联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与东西南北相对仗,用花名对仗星宿,尤其是后面的“探花郎”三字一语双关,构思巧妙、才思敏捷,如此佳作,让喜欢玩对联游戏的乾隆皇帝顿时龙心大悦。乾隆一听大笑,脱口赞道:“好一个探花郎!既然如此,朕就赐你探花吧!”

就这样,刘凤诰成功地逆转了乾隆帝因为他面貌丑陋而对他的反感,成为了一甲中的第三名-探花,这一番操作不得不令人赞叹。在之后的为官生涯中,刘凤诰不负皇恩,果真为国为民立下奇功,成为了清朝一代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在赤壁之后黄盖是什么下场?消失匿迹10几年他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黄盖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赤壁之战后,黄盖销声匿迹了10几年,才重现“江湖”。这“销声匿迹”的10几年,既隐约反应了东吴发展的艰难,也反应出黄老将军的不足之处。“销声匿迹”十几年赤壁之战后,黄盖有两次见诸史书的事迹。一

  • 明朝大臣胡广是个什么样的人?留下一世笑柄的他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朝大臣胡广的故事。公元1402年六月十二日,南京城外炮火连天,燕王朱棣的大军正在攻打南京城门,南京城危在旦夕。在南京城内,翰林院编修吴溥的家中,有四位老乡正在饮酒。在家国存亡之秋,四位老乡的聚会,

  • 解忧公主对汉朝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能得到汉宣帝刘询的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解忧公主的故事。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的一天,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宣帝刘询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一位重要人物。在古代,皇帝亲自出城相迎,那可是天大的礼遇。而能够获此殊荣者,不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就是如董卓、曹操等将皇帝当傀儡的枭雄。

  • 他是西汉国舅田蚡,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田蚡从成为外戚到真正享受外戚待遇的过程,也是王太后等人共同奋斗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权谋、谨小慎微和果决。因而,随着王太后和刘彻地位的水涨船高,田蚡的功名利禄也逐渐提升,归附的势力也越来越庞大,所作所为也逐渐张狂起来,终于为自己埋下了一个无解的大雷。尽管田蚡在宫里有人,但当初刘彻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姐姐

  • 历史上真实的富察氏是什么形象?她有何魅力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富察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都说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每一个妃子都貌美无比,但事实是许多妃嫔与皇帝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甚至有些妃子入宫一辈子都未曾见过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纳妃嫔入后宫,或为了维持稳定臣心,或为了延续子嗣,或为了保持邦交和平,或为了自己的审美喜好。总之,事实就是皇帝

  • 如何正确评价王振?他到底是奸佞还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王振的故事。土木堡一战,明军中最精锐的三大营损失超过三分之二,随军的顶级文臣、高级武将几乎全部战死,连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骑兵的俘虏,更加严重的是‘永宣盛世’在这一刻被彻底终结。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王振也就自然而然的成

  • 说到我们熟悉的项羽,他为何会有千古无二这样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项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在历史上,关于他的评价可是非常的多,尤其是他的勇猛让很多人都为之佩服。而且他还是有史料记载中最能打的人,更是自立西楚霸王。那么他到底是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千古无二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自古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日慕君

  • 杨荣为何会被朱棣重用?她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杨荣为何会被朱棣重用?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399年,朱元璋驾崩的第二年,建文帝得知燕王朱棣正在密谋造反,于是派遣谢贵、张昺、张信等人秘密逮捕朱棣。不料,在关键时刻,张信选择秘密投靠朱棣,朱棣因此设计诱杀谢贵、张昺等人,然后夺取北平周边的兵权,正式宣布 “

  • 刘备借荆州的地盘不还,他背后有何靠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借荆州的地盘为何敢不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曹操败北。在此之后,荆州被刘备、曹操与孙权三家划分,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南郡之战后,周瑜把南郡南岸分给了刘备,当时刘备屯兵于公安,他

  • 古代有哪两个皇帝,终于在60岁和67岁高龄时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自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制以来,天下的野心家和诸侯王只有一个愿望成为皇帝。他们为了这个愿望,一生都在努力拼搏,但是皇帝的宝座太抢手,竞争很大,基本上半路就被淘汰了,有些人坚持不下去放弃了,不过中国古代有这么两个皇帝,他俩坚持奋斗了一生,终于在60岁和67岁高龄时登基称帝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