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中赵云逝世后对蜀汉有何影响?负面影响至少有四个

正史中赵云逝世后对蜀汉有何影响?负面影响至少有四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93 更新时间:2024/2/4 22:24:52

对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咱们还是以正史为依据,看看赵云辞世对季汉阵营的负面影响,这负面影响至少有四个,这四个负面影响还导致了季汉阵营一个人失去了靠山,一个人失去了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的镜子,而另外两个人,甚至还丢掉了性命——要是说季汉阵营能有谁救这两个人的性命,那也只有赵云赵子龙了。

按理说出身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名门望族(疑似南越王赵佗留在故乡的后裔),没有不良嗜好,也没有受过严重战伤(张飞嗜酒如命,关羽被人射中胳膊和脑门),赵云应该是很长寿的,但是他却于季汉后主刘禅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辞世,享年不详。

赵云辞世,刘禅很伤心:“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诸葛亮也很受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人才凋零,兴复汉室,步履维艰!

参看正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云辞世,季汉受到四重打击,最受伤的人除了刘禅诸葛亮,还有两个人……

一、刘备集团的准确称呼和赵云的地位以及战功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集团从来就不是什么“蜀国”,这个称号是季汉降臣陈寿在做《三国志》的时候强加上去的,就是为了拍曹家和司马家的马屁:曹家父子的是“本纪”,刘备孙权的是“列传”,摆明了是不承认刘备的帝王身份。

如果陈寿坚守史家底线,也不会称当时还是曹魏臣子的司马懿为“宣王”,因为按照正史规矩,什么人在什么时期做什么官职,就写什么官职,陈寿倒好,直接未卜先知给了那些人谥号。事实上司马懿既没当过曹魏丞相,也没有封公加九锡,他全部辞谢了:“嘉平元年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三年春正月,策命帝(指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固让相国、郡公不受。”

在刘备眼里,他是大汉正统的继承者,所以“汉”之称号无需更改,后世史学家也基本认可应该称刘备在西川(含汉中)建立的社稷,应该叫季汉——与西汉东汉一样,他们供奉的“列祖列宗”,都是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开始的,曹魏和司马晋,都有自己的本家社稷。

在刘备集团,或者说在季汉政权,赵云处于什么位置,又有什么战功呢?除了《三国志》,我们还应该看看几乎不报立场的《华阳国志》,这是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的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那里面就有关于赵云战功的记载:“建安十九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入巴郡。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巴西功曹龚谌迎飞。”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与诸葛亮张飞兵分三路拿下四座城池,其中有一半是赵云这一路拿下的,他的战功,正好跟诸葛亮张飞两人加起来一样多。

除了取川路上居功至伟,赵云还立有其他战功。刘备战败依附袁绍,关羽被擒降曹,张飞游击芒砀山,只有赵云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追随刘备:“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赵云私募的这支骑兵部队,就是刘备投奔刘表的资本(关羽单骑来归,刘备妻子部曲下落不明),也是后来被称为“西方上兵”的白毦兵种子。

赵云在刘备集团,一直处于核心决策层,在刘备称帝前,他的官职仅次于关羽张飞,要高于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诸葛亮:牙门将军、偏将军、桂阳太守、留营司马。这四个职务中,尤其以牙门将军和留营司马位高权重:牙门将军代为主公统领亲兵,外军征伐时,牙门将军留守中央,主公亲自征伐时,牙门将军负责统领亲兵作战;留营司马在主公亲自外出时,负责留守后方,并处理军事以及城市治安。

这样看来,赵云既有军权又有行政权,属于刘备最亲近的心腹将领,要不然也不会让赵云帮着他监管骄横跋扈的孙夫人:“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赵云的地位和战功说完了,咱们该来看看赵云辞世对蜀汉阵营的负面影响了。

二、赵云辞世,让刘禅失去了最坚实的靠山

如果说刘禅遵照刘备遗诏事诸葛亮如父,那么在小阿斗心里,赵云早就是他的父亲了。

刘备“数失妻子”,要是没有赵云,阿斗也跟他几个哥哥一样,早就丢了:“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按照曹操的特殊爱好,抓住“白玉美人”甘夫人,是绝对不肯归还的。而且当时刘备已经跟曹操彻底翻脸,即使甘夫人长得再差一点,曹操一定会留用以羞辱刘备——正史中,糜夫人和刘备此前的儿子,就是这么失踪的,这也是糜芳与关羽不睦的原因之一。

赵云长坂坡万马军中救阿斗是一次,赵云截江救阿斗又是一次,阿斗到了江东,刘备肯定不会拿荆州来交换。颇有乃祖刘邦之风的刘备,在入川之后根本就没闲着,又跟不同的妾侍(不是吴懿的妹妹)生了两个儿子刘永刘理,阿斗已经不是唯一的继承人了。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刘备入川,一两集电视剧就能演完,实际上他每天行军不过几十里,建安十六年刘备从荆州出发,建安十九年赵云诸葛亮张飞才后续驰援。

这三年里,赵云一直以“留营司马掌内事”的身份陪伴在刘禅身边。我们甚至可以说,刘禅在赵云怀里的时间,比在刘备怀里的时间还长——在过去的礼仪中,有地位的亲生父母,是不用亲自抚养子女的。

不管赵云是刘禅的叔叔还是伯伯(有说赵云年长于刘备),都是可以加一个“父”字的,就像汉惠帝刘盈即位后,马上把最靠近皇宫的宅第赐给夏侯婴一样,宅名“近我”,就是一直让夏侯婴保护自己。

赵云的两个儿子跟刘禅是发小,后来一个当了虎贲中郎,另一个当了牙门将将军,由此可见刘禅对赵云一家的信任和依赖。

三、赵云辞世,诸葛亮失去了一面镜子

赵云在季汉阵营,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刘备面前只有两个人敢发表不同意见,一个是庞统庞士元,另一个就是赵云赵子龙。庞统跟刘备在酒后抬过一次杠,而赵云是两次在朝堂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

一次是反对新贵们瓜分西川良田美宅:“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

另一次是刘备一意孤行要亲征东吴,诸葛亮等人都保持沉默——诸葛亮反对并劝谏,那是演义小说的说法,正史没有记载。按照正史分析,诸葛亮是不应该反对刘备夺回荆州的:荆州丢了,“隆中对”就成了空中楼阁。

所以“替关羽报仇”是借口,以军事压力夺回部分荆州是目的,如果刘备真的为关羽之死悲痛欲绝,又怎么会有心情祭天称帝?在枭雄眼里,感情还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数失妻子”而不乱方寸的刘备,当然不会被下属之仇冲昏头脑。

赵云辞世后,诸葛亮面前,基本就没有了不同的声音,费祎蒋琬马谡等人,因为资历较浅能力稍逊,只能顺着诸葛亮的意思办事,顶多对诸葛亮的决策进行一下恰到好处的赞美和补充。

因为没有可以相信和采纳的不同声音(李严的不同声音不是为季汉谋福祉而是为自己争权夺利),所以诸葛亮由孤独而独断,多次伐魏都是无功而返——用言过其实的马谡当先锋,能赢就怪了。

以赵云的成熟稳重和威望地位、军事经验,是可以为诸葛亮提供很多有益的建议的。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锦囊妙计,惯于把部将变成提线木偶,那是常凯申而不是诸葛亮。

四、赵云辞世,导致了刘备两员旧将被杀

关羽张飞先后辞世之后,季汉阵营有分量的武将,也就剩下赵云和魏延了。赵云坐镇成都保护刘禅,期间带兵外出一次,那是为了接应在夷陵失利的刘备;魏延镇守汉中,那是为了实现他对刘备的承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威望高而又老成持重的赵云不在了,魏延就成了刘备起家班底,或者说幽州豫州集团的领军人物。魏延有本事更有脾气,但就是没有好人缘,他总是跟诸葛亮的长史杨仪过不去,谁说都不听,弄得诸葛亮也头痛:“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如果赵云尚在,魏延和杨仪都会给他面子,这俩家伙之所以敢这么死掐,实际也是不给诸葛亮面子——杨仪原先是关羽的人,也跟关羽一样心高气傲:“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杨仪和魏延的资历,可能都不比诸葛亮浅,所以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像泼妇一样吵架,魏延还拿出小刀子比比划划(这明显违制),如果赵云在场,是要把他当场拿下的:我是第一任牙门将军,你是第二任牙门将军,怎么连这点规矩都不懂?

魏延跟杨仪互相举报对方谋反,实际上谁都没有谋反之心,但是赵云已经不在,满朝上下无一人支持魏延:“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打了董允蒋琬的脸:杨仪后来是真有了反心,但魏延早已人头落地,再也安不上去了。

如果赵云尚在,魏延会不会跟杨仪势成水火暂且不说,就是赵云说一句“此事不可草率”,魏延也有机会跟杨仪当堂对质,起码能保住一条性命。

跟魏延一样倒霉的,还有刘备的本家亲戚兼发小刘琰。这位季汉车骑将军,就因为打了老婆一顿,就被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了——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官府才懒得理什么家暴不家暴呢。

用这么点小“罪名”判处一个车骑将军死刑,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如果连刘备都敢怼的赵云还在,肯定要保老战友刘琰的性命,因为刘琰可能比他资格还老:“刘琰字威硕,鲁国人也。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厚亲待之,遂随从周旋,常为宾客。”

刘琰最早追随刘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就是因为用鞋底子抽了老婆几个耳光,就被斩首示众,这种事情在曹魏和东吴都没有发生过,可见季汉政权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公平公道可言了。

综上所述,赵云辞世,是季汉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节点,因为每一个德高望重的名将辞世,都是对本集团的重大打击,人少地偏的季汉政权,更是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四重打击。这其中最难受的,当然是刘禅,其次可能是诸葛亮。

如果魏延和刘琰知道自己被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会不会想起那个一身是胆的虎威将军赵云赵子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国本可以有“六虎上将”,那么此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初期的北方军阀公孙瓒,与刘备的渊源很深。两人在少年时代曾经是同学,共同就读于儒学宗师卢植门下。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中,两人先后起兵,但公孙瓒的早期发展历程,要比刘备顺畅得多。刘备还是个兵不满千、将止关张的游击队长时,公孙瓒已经是坐拥重兵的幽州大军阀了,实力之强足以与袁绍分庭抗礼。由于没有自己的根据

  • 司马懿当初为什么对曹操如此害怕 司马懿害怕是对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司马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由于他有一个孩子司马昭,在之后竟然掀翻了曹操一手创建的魏朝,将西晋一手开辟。那样来看,作为他父亲的司马懿也一定会有独到之处。确实,在三国演义的叙述中,司马懿是唯一能够与曹操共享奸雄这一个称号的人曹操微末出世

  • 多尔衮和孝庄到底是什么关系 两人除了叔嫂外还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多尔衮和孝庄,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多尔衮和孝庄一是叔嫂关系,孝庄是皇太极的妻子,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即皇太极的弟弟。此外,除了是叔嫂关系外,孝庄与多尔衮的嫡福晋是同出一族,都是出身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名为布木布泰,是一代伟大的女政治家,曾经辅佐三位皇帝(皇太

  • 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淮南王刘安,最知名的就是《淮南子》,该书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杂糅了儒家、法家、阴阳家和墨家思想;另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豆腐,相传是其组织方士炼丹时发明的。在汉文帝十六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拥有原淮南国三分之一的国土。至于做诸侯王,刘安就一塌糊涂了,时刻想着造反:第一次想追随七国造反反被

  • 赵匡胤离奇去世的真相是什么?他真的是被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匡胤。“烛影斧声”是指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大病之中召见赵光义,结果赵匡胤于当夜离奇去世,其弟赵光义继位为帝的事情。作为一件千古疑案,此案源于李寿将“烛影斧声”引入《续资治通鉴长篇》引起,目前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始终没有定论。案发经过:赵

  • 历史上的淮南王刘长骄纵成性,是怎么作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吕后死后,功臣集团们群起消灭吕氏势力,又废掉小皇帝,便要优先处理立谁为皇帝的问题。淮南王刘长也是皇位的继承人员之一,只是因年少、母家不好及被吕后抚养长大三个因素被排除掉。但是,刘长的身份十分特殊,是刘邦两个还活着的儿子之一。因此,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很快就面临一个大难题,即如何处置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长。

  • 蹇义对明朝有何贡献?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蹇义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一份来自吏部的奏折,朱元璋看过之后,立即命人把吏部尚书詹徽请来,对詹徽说:“朕看了你送来的官员升迁名单,基本没有问题,只有一人暂时不可升迁,此人就是义。”蹇义是明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是历经六朝,尽忠职守

  • 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曹操为何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曹操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阳平关,当时夏侯渊带领张郃等将士与刘备对峙,由于魏军强势,以至于刘备军即便对魏军发动猛攻,也没能战胜魏军,不过刘备大军一直在汉中,给了曹操莫大的压力,不得已,曹操只能亲率大军奔赴关中,并就

  • 历史上的张居翰,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达信息只需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老板业务繁忙,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亲自处理,于是就有协助老板处理业务的秘书。在古代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传达,那时传达消息只能通过口头传达、书信、手谕等方式,于是就有了太监的存在。提起太

  • 李瑁作为杨贵妃的前夫 李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贵妃和李瑁,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杨贵妃的前夫,李瑁的一生,其实相当的窝囊。李瑁生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瑁出生的时候,他爹李隆基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了。而且,在李瑁之前,李隆基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育能力,确实是很强。照理来说,已经有了十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