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离奇去世的真相是什么?他真的是被杀的?

赵匡胤离奇去世的真相是什么?他真的是被杀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70 更新时间:2024/1/23 3:05:54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匡胤

“烛影斧声”是指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大病之中召见赵光义,结果赵匡胤于当夜离奇去世,其弟赵光义继位为帝的事情。作为一件千古疑案,此案源于李寿将“烛影斧声”引入《续资治通鉴长篇》引起,目前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始终没有定论。

案发经过:赵匡胤深夜召见赵光义,“烛影斧声”后赵匡胤离奇去世

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976年11月14日)夜,大病之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召晋王赵光义入宫,摒弃左右之后秘密议事,左右不可闻。期间,有人遥见烛光下的赵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好做”。

当夜,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皇后派王继恩前去请秦王赵德芳前来,但王继恩却请来了晋王赵光义。宋皇后见状,吃惊之下连忙对赵光义请求道,“我母子性命,全托付给官家了”(宋朝称皇帝为“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宋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全书》等史料,甚至文人笔记《宋论》中都没有怀疑过宋太宗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且并不认为是宋太宗杀兄夺位。“烛影斧声”虽然出自于李寿的《续资治通鉴长篇》,即最早出现于南宋孝宗之后,距离赵匡胤去世已经过去了200多年,但他并未认定宋太宗杀了赵匡胤。将“烛影斧声”作为赵光义谋杀赵匡胤证据,最早出自于明朝末年,距离赵匡胤去世已经过去了600多年。

赵光义有没有作案动机,“金匮之盟”到底是否存在

赵光义是否为谋杀赵匡胤的凶手,目前争议的焦点便在于“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如果“金匮之盟”存在,那么赵光义便是合理合法的继承人,便没有了作案动机;如果“金匮之盟”不存在,那么赵光义才存在弑君夺位的动机。

关于“金匮之盟”,还得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始说起,当时杜太后病重,与宋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即宋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赵光义继位,再由赵光义传给四弟赵匡美,最后由赵光美传回赵德昭(宋太祖长子)。(另说由赵匡胤传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赵德昭)

由于当时北宋尚未统一天下,且赵匡胤两个儿子赵德昭(10岁)和赵德芳(2岁)年纪尚幼,为了防止后周“主少国疑”的历史教训再度上演,因而立下“金匮之盟”的可能性极大,实际上一直以来关于这个盟约是否存在的争议普遍较小,争议较大的地方在于三传还是二传。直到现代才有说法认为,杜太后在无法预料赵匡胤何时去世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预料赵德昭是否会年少继位,不大可能提前定下“金匮之盟”。不过,从事态的发展来看,“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极大,原因在于赵光义一直是被当做储君在培养。

赵光义符合储君设定

由于宰相赵普一直反对赵光义继位,主张父死子继,而在开宝六年(973年)8月时赵普便被罢相,而就在赵普被罢相后一个月,时任开封府尹的赵光义便获封“晋王”。而“亲王+京尹”乃是五代十国以来的皇储标配,赵光义获封晋王之后,便已经完全符合当时的皇储身份。

与此同时,赵光义始终大权在握,且直接参与朝中各种事务,而当时的赵德昭和赵德芳不过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且从未参与朝政,可见赵匡胤并未将兄弟二人作为储君培养。如此判断,赵光义极可能便是赵匡胤选定的既定继承人。

如果赵光义是原本已经定下的皇位继承人,且已经广为人知,那么赵光义便没有了作案动机。相反,得知赵匡胤去世之后,宋皇后要求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的举动,反而更为可疑。

赵光义有没有作案时间,争议关键在于赵光义当夜是否留宿皇宫

相较于作案动机来讲,作案时间是整个事件的关键,而由于各种史料关于此事的记载不已,导致争议不断。

1、有作案时间说。北宋仁宗时期僧人文莹在《续湘山野录》中写道,“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可以证明赵光义当夜是留宿在宫中的,如此一来自然便有了作案时间。而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的《宋宫十八朝演义》两部野史小说也都沿袭了这种说法。

2、没有作案时间说。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明确记载,赵光义当时并不在宫中,而是宋皇后在得知赵匡胤去世之后,要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时,王继恩这才通知赵光义入宫,且在得知赵匡胤驾崩的消息后,赵光义的表现是“王大惊,犹豫不敢行”。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可以证明赵光义当时并不在宫中,如此一来自然便没有作案时间。毕沅的《续资治通鉴》,以及《四库全书》《宋论》同样力主这一说法。

而《宋史纪事本末》中,对于赵光义是否留在宫中却并无记载,只记载了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两人秘密议事,之后赵匡胤驾崩之事。《宋史·太祖本纪》更是只简单记载了赵匡胤驾崩的时间,其余没有提到一个字。

谋杀说虽然广为流传,但存在多处疑点

自谋杀说形成以来,历经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描绘和完善,虽然整个故事被描述的绘声绘色,但仔细发现仍然不难发现其中的疑点。

1、赵光义不该留宿宫中。根据司马光和李寿等史学家的考证,宋朝的宫廷制度规定,除了皇帝和尚未出阁的皇子之外,严禁其他男子夜宿皇宫。如此一来,赵光义便没有了作案时间。

2、只招赵光义而无大臣。虽然无法得知赵匡胤将赵光义召入宫的原因,甚至无法得知两人具体谈了什么,但从只言片语却不难发现,赵匡胤似乎是在交代后事,让赵光义“好好做”。如果赵匡胤属意的继承人不是赵光义,而是赵德昭或赵德芳,那么为何独召赵光义,而不召见大臣?在赵德昭和赵德芳均未参与政事的情况下,如果赵匡胤要传位两人,不可能不召见顾命大臣。

3、赵匡胤未曾培养儿子。如果说当初立下“金匮之盟”,是由于赵德昭和赵德芳较为年幼,是为了防止主少国疑。然而到开宝九年(976年)时,找得早已经26岁,赵德芳也已经18岁,如果赵匡胤想要更换继承人,有的是机会对儿子进行培养,甚至为儿子培育足够的势力,从而确保其能顺利极为。历史并非没有留给他时间,可到了赵匡胤驾崩之时,赵德昭和赵德芳不仅从未获得实权,从未参与朝政,甚至少有朝中大臣支持,这岂是赵匡胤所能犯下的低级错误?

综上所述,如果说谋杀罪名成立,那么赵匡胤无疑是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不仅在特殊时期将赵光义留在了宫中,而且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和顾命大臣,甚至没有提前做好易储的准备,为儿子的继位打下基础。因此,我更倾向于赵光义顺理成章继位,而并非是弑兄夺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淮南王刘长骄纵成性,是怎么作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吕后死后,功臣集团们群起消灭吕氏势力,又废掉小皇帝,便要优先处理立谁为皇帝的问题。淮南王刘长也是皇位的继承人员之一,只是因年少、母家不好及被吕后抚养长大三个因素被排除掉。但是,刘长的身份十分特殊,是刘邦两个还活着的儿子之一。因此,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很快就面临一个大难题,即如何处置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长。

  • 蹇义对明朝有何贡献?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蹇义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一份来自吏部的奏折,朱元璋看过之后,立即命人把吏部尚书詹徽请来,对詹徽说:“朕看了你送来的官员升迁名单,基本没有问题,只有一人暂时不可升迁,此人就是义。”蹇义是明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是历经六朝,尽忠职守

  • 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曹操为何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曹操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阳平关,当时夏侯渊带领张郃等将士与刘备对峙,由于魏军强势,以至于刘备军即便对魏军发动猛攻,也没能战胜魏军,不过刘备大军一直在汉中,给了曹操莫大的压力,不得已,曹操只能亲率大军奔赴关中,并就

  • 历史上的张居翰,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达信息只需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老板业务繁忙,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亲自处理,于是就有协助老板处理业务的秘书。在古代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传达,那时传达消息只能通过口头传达、书信、手谕等方式,于是就有了太监的存在。提起太

  • 李瑁作为杨贵妃的前夫 李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贵妃和李瑁,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杨贵妃的前夫,李瑁的一生,其实相当的窝囊。李瑁生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瑁出生的时候,他爹李隆基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了。而且,在李瑁之前,李隆基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育能力,确实是很强。照理来说,已经有了十七个

  • 揭秘:王太后是如何将儿子推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皇后王氏成了汉朝的第四位皇太后。王太后与薄太后在入汉宫前有相似的经历,但之后更具有浓重的宫廷政治色彩。当时在汉宫中,窦太后、汉景帝、窦长公主最有权力的三人,此外还有深受汉景帝宠爱的栗姬。王太后能够在这四人之下混得风生水起,还能越过栗姬登上皇后宝座,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王氏的命

  • 东汉战神耿恭的晚年生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汉战神耿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电影《十三将士归玉门》讲述了一个硬汉凭着一腔热血坚守孤城的惨烈故事。这个硬汉便是东汉有"战神"之称的名将耿恭。然,在民间传说中,杨家将、岳家军、戚家军等等皆赫赫有名,千古流芳。而东汉的耿家将却默默无闻,名将耿恭更是被

  • 揭秘:薄太后是如何改变了丈夫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代王刘恒登基之后,汉朝迎来了第二位皇太后——薄太后。作为秦末汉初的人物,薄太后人生经历也同样传奇,从魏王豹的女人变成刘邦的女人,又能在狠辣的吕太后手下保全性命。不同于吕太后强势和费尽心机,薄太后显得比较平和及与世无争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被女相士相面,丈夫被杀薄太后(当时叫薄

  • 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慈禧太后为何不废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和光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光绪皇帝名载湉,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他在位期间,其实就是傀儡皇帝。那么,当了30多年的傀儡皇帝,为什么慈禧太后不废了他?原因很简单。首先,当时的制度制约和满洲贵族势力约束,她没有那个胆量和实力称帝。如果不是恭亲王奕盺支

  • 乾隆时期的科举有难考?刘凤诰为何能被乾隆破格录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刘凤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是我国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朝代,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和发展,不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