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淮南王刘长骄纵成性,是怎么作死的?

历史上的淮南王刘长骄纵成性,是怎么作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1/23 7:02:32

吕后死后,功臣集团们群起消灭吕氏势力,又废掉小皇帝,便要优先处理立谁为皇帝的问题。淮南王刘长也是皇位的继承人员之一,只是因年少、母家不好及被吕后抚养长大三个因素被排除掉。但是,刘长的身份十分特殊,是刘邦两个还活着的儿子之一。因此,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很快就面临一个大难题,即如何处置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长。

说起淮南王刘长,就不得不说他的坎坷经历,这也是他最后悲剧的原因。他母亲本是赵王张敖献给刘邦的美女,在和刘邦春风一度之后便怀上了他,后被赵王安置在新建的别宫中。但是,赵王张敖手下谋杀刘邦的事情泄露,将他母亲也牵连在内。他母亲赶紧告诉狱卒,说自己怀有刘邦的孩子,刘邦当时正在盛怒之下根本不理这事。他的舅舅又去求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向吕后说了此事,但是吕后更不想救人,而审食其也不敢强争,于是他母亲生下他后绝望地自杀了。官员随后将他抱给刘邦,刘邦就让吕后抚养他,又命人安葬他母亲。因此,刘长在吕后专制时才能活得很滋润,天然地亲近吕后又不敢恨吕后,却把仇恨转给了审食其。

到汉文帝继位后,淮南王刘长觉得亲哥当皇帝,便开始嚣张起来,经常违法乱纪,但是又得到汉文帝的宽赦,后来朝见汉文帝时只叫大哥而不称皇帝。在汉文帝三年,刘长就带着魏敬去见辟阳侯审食其,趁机用铁锥将他打死,又让魏敬割下他的人头,可怜的审食其做梦也没想到,好事没做成却给自己挖个死坑,更惨的是还白死了。刘长很鸡贼地去向汉文帝请罪,将杀审食其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

“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汉文帝认为刘长为母亲报仇,便赦免他杀人之罪,为汉朝诸侯王们的违法乱纪做了一次坏的示范。可以说,刘长为母杀人是汉朝血亲复仇的最高实践者,进一步将血亲复仇从民间走上官方,导致血亲复仇在汉朝推广儒家思想后更加盛行。刘长回到淮南国之后行为更加过分,不用汉朝法令,出入用皇帝的规格,还阻挠汉朝任命官员并自行任命,给汉文帝刘恒的上书也很随意。汉文帝见此情形,开始用言语敲打刘长,还安排舅舅薄昭写信恩威并施进行规劝,而刘长得到书信后很不高兴。

汉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终于走向死路。淮南王刘长与棘蒲侯太子柴奇谋反,派人联络闽越和匈奴,事情败露。刘长被召到长安后,被大臣们一到认定谋反罪名成立、应被处死,不过汉文帝免去其死罪,采纳大臣们的流放巴蜀的建议,且流放路上还安排人进行照顾。但是,路上无人敢给刘长打开囚车,刘长觉得深受屈辱选择自杀。汉文帝得知刘长死讯后大哭一场。流放刘长前,袁盎曾谏阻汉文帝,认为此举会使刘长死在路上,进而使得皇帝有杀弟之名。汉文帝此时向袁盎再次问计,袁盎出馊主意要杀丞相和御史,但汉文帝命丞相和御史审讯那些不给刘长打开囚车的官吏,将这些官吏全部处斩,然后以列侯之礼安葬刘长,并安排了守墓人。

但此事还没完,尽管汉文帝八年已经封刘长的四个儿子为侯,但四年后长安民间还是流传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汉文帝听后自白不是贪淮南国的土地,便将城阳王封为淮南王,又将刘长的墓园提升为诸侯王的规格。四年后,汉文帝又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封刘长之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后来,淮南王刘安因父亲之死心怀怨愤,也因谋反被杀。

淮南王刘长之死,可以说是一路作到死,主要是没人管得了。史书上说,薄太后、皇太子及诸大臣都对刘长忌惮不已。其实,皇太子和诸大臣忌惮他还可以理解,但薄太后忌惮他就得让人琢磨琢磨了,毕竟薄太后是刘长的庶母,又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只能说明,汉文帝当时还在想方设法地稳固皇权,而刘长作为刘邦在世的儿子在诸侯王中有很强的号召力,汉文帝也只能纵容他以显示对其他诸侯王的宽容。此外,汉文帝对刘肥一脉很忌惮,顾不上管教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当时更多精力用于防范城阳王刘章和济北王刘兴居(后谋反被杀),因为两人主张拥立大哥刘襄又被汉文帝故意压制。在刘兴居起兵谋反被镇压后,汉文帝便开始敲打胡作非为的刘长,同时派舅舅写信予以规劝,但收效甚微。

《史记》将大臣们弹劾淮南王的奏章及汉文帝的回复都全文照抄,但汉文帝在此事上最尴尬的是,有人仍然将刘长之死归结在汉文帝身上。那首民歌就很有问题,很大可能出自诸侯王们之手,用于向汉文帝施压。汉文帝的大哭可以看做很在乎这个弟弟的意思。设身处地想一想,汉文帝8岁就到代国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长大后有个弟弟一直叫自己大哥,像汉文帝这种宽厚、仁爱的人,内心应该是很享受亲情的。至于袁盎建议诛杀丞相张苍和御史更属馊主意,功臣集团是汉文帝的执政基础,也是牵制诸侯王们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功臣集团的支持,诸侯王们各个手握重兵,会不会认汉文帝这个皇帝都不好说。最终,汉文帝以非常柔性的手段解决了淮南王之死的后续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蹇义对明朝有何贡献?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蹇义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一份来自吏部的奏折,朱元璋看过之后,立即命人把吏部尚书詹徽请来,对詹徽说:“朕看了你送来的官员升迁名单,基本没有问题,只有一人暂时不可升迁,此人就是义。”蹇义是明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是历经六朝,尽忠职守

  • 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曹操为何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曹操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阳平关,当时夏侯渊带领张郃等将士与刘备对峙,由于魏军强势,以至于刘备军即便对魏军发动猛攻,也没能战胜魏军,不过刘备大军一直在汉中,给了曹操莫大的压力,不得已,曹操只能亲率大军奔赴关中,并就

  • 历史上的张居翰,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达信息只需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老板业务繁忙,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亲自处理,于是就有协助老板处理业务的秘书。在古代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传达,那时传达消息只能通过口头传达、书信、手谕等方式,于是就有了太监的存在。提起太

  • 李瑁作为杨贵妃的前夫 李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贵妃和李瑁,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杨贵妃的前夫,李瑁的一生,其实相当的窝囊。李瑁生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瑁出生的时候,他爹李隆基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了。而且,在李瑁之前,李隆基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育能力,确实是很强。照理来说,已经有了十七个

  • 揭秘:王太后是如何将儿子推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皇后王氏成了汉朝的第四位皇太后。王太后与薄太后在入汉宫前有相似的经历,但之后更具有浓重的宫廷政治色彩。当时在汉宫中,窦太后、汉景帝、窦长公主最有权力的三人,此外还有深受汉景帝宠爱的栗姬。王太后能够在这四人之下混得风生水起,还能越过栗姬登上皇后宝座,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王氏的命

  • 东汉战神耿恭的晚年生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汉战神耿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电影《十三将士归玉门》讲述了一个硬汉凭着一腔热血坚守孤城的惨烈故事。这个硬汉便是东汉有"战神"之称的名将耿恭。然,在民间传说中,杨家将、岳家军、戚家军等等皆赫赫有名,千古流芳。而东汉的耿家将却默默无闻,名将耿恭更是被

  • 揭秘:薄太后是如何改变了丈夫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代王刘恒登基之后,汉朝迎来了第二位皇太后——薄太后。作为秦末汉初的人物,薄太后人生经历也同样传奇,从魏王豹的女人变成刘邦的女人,又能在狠辣的吕太后手下保全性命。不同于吕太后强势和费尽心机,薄太后显得比较平和及与世无争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被女相士相面,丈夫被杀薄太后(当时叫薄

  • 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慈禧太后为何不废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和光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光绪皇帝名载湉,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他在位期间,其实就是傀儡皇帝。那么,当了30多年的傀儡皇帝,为什么慈禧太后不废了他?原因很简单。首先,当时的制度制约和满洲贵族势力约束,她没有那个胆量和实力称帝。如果不是恭亲王奕盺支

  • 乾隆时期的科举有难考?刘凤诰为何能被乾隆破格录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刘凤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是我国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朝代,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和发展,不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

  • 在赤壁之后黄盖是什么下场?消失匿迹10几年他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黄盖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赤壁之战后,黄盖销声匿迹了10几年,才重现“江湖”。这“销声匿迹”的10几年,既隐约反应了东吴发展的艰难,也反应出黄老将军的不足之处。“销声匿迹”十几年赤壁之战后,黄盖有两次见诸史书的事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