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蹇义对明朝有何贡献?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蹇义对明朝有何贡献?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07 更新时间:2024/1/25 1:36:28

你真的了解蹇义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一份来自吏部的奏折,朱元璋看过之后,立即命人把吏部尚书詹徽请来,对詹徽说:“朕看了你送来的官员升迁名单,基本没有问题,只有一人暂时不可升迁,此人就是义。”蹇义是明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是历经六朝,尽忠职守,是明朝的一代名臣。不过,此时的蹇义还是一位经验不足的中书舍人,只能算是个小人物。

朱元璋为何不让蹇义升迁呢?吏部尚书詹徽也不明白,詹徽当了三年吏部尚书,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他深知蹇义是个人才,为了不埋没人才,詹徽挺直腰板问朱元璋:“臣斗胆问陛下,蹇义素来勤勉,如今任满3年,不知犯了何错,却不准升迁呢?”《明史·蹇义传》给出了答案: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

也就是说,蹇义3年任期已满,本应该升迁,但朱元璋要重点培养蹇义,所以故意不给他升官,让他干满9年再提升官的事情。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个蹇义。

蹇义,重庆人,本名叫蹇瑢。蹇义小时候是个“神童”,才华卓然,当时的重庆知府曾评价蹇义:“这个孩子以后的成就肯定超过我!”洪武十八年,22岁的蹇义一举考中进士,入职翰林院。朱元璋是一位脾气刚硬的帝王,大臣们的奏折,稍微不顺朱元璋心意,便会遭到朱元璋怒斥。蹇义给朱元璋上过几次奏折,都非常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因此引起了朱元璋对他的重视。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召见蹇义谈论政务,蹇义将自己的想法有条不紊地向朱元璋阐述,朱元璋感受到了蹇义一腔抱负,他问蹇义:“姓蹇的大臣不多,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义只是向朱元璋磕头,不敢回答。蹇叔是春秋时秦穆公手下著名的政治家,和百里奚齐名,蹇义并不是蹇叔的后代,所以他不敢回答。通过此事,朱元璋觉得蹇义非常诚实,就赐他一个“义”字为名,从此改名叫蹇义。并且升任蹇义为中书舍人,兼任征事郎。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蹇义在任上十分勤勉,屡次得到上司们的褒奖。按照吏部的惯例,三年任满,就可以被提拔了。也就是这时,吏部呈报给蹇义升官的奏折,被朱元璋否决了。朱元璋认为,像蹇义这样的人才,应该多在底层历练,磨练一下心性,以后方能大用。因此朱元璋向吏部下令,蹇义必须满9年才能升官。

洪武三十一年,蹇义终于在任上熬过了9年,这九年,蹇义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只是,九年过后,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登基。登基后的建文帝,为了履行朱元璋之前的承诺,提拔蹇义为吏部侍郎。只是,建文帝身边有了齐泰黄子澄等心腹大臣,他对蹇义并不信任。建文帝听取齐泰等人的建议,不仅力主削藩,还改变了许多朱元璋制定的国政,蹇义虽然不同意,但也无力阻止。随后,靖难之役爆发,朱棣的大军历经三年多,攻入南京,皇位易主。

朱棣在用人方面的才能要远远超过建文帝,他刚一登基,就重用蹇义,几个月后,升任蹇义为吏部尚书。当时很多人建议把建文帝制定的政令都废除掉,蹇义对朱棣直言说:“建文帝的政令并不是完全都是错误的,有的也非常合适,不建议全部废除。”朱棣听从了蹇义的意见,对蹇义信任有加。

朱棣执政时期,屡次对外征讨,蹇义辅佐太子朱高炽施行仁政,减轻赋税,为明朝百姓办了许多事实。明仁宗、明宣宗时期,蹇义身为老臣,为“仁宣之治”贡献出杰出的政治智慧。另外,蹇义的情商极高,他为官50年,从不背后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任何一位同僚有过争吵,人缘极好。明朝的“三杨”虽然有时候意见不一,但对蹇义却都十分尊敬(下图为蹇义墓)。

蹇义一人历经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六朝,为官50年,亲眼目睹明朝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三大治世,并且为后两者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回过头来看,朱元璋当年看人还是比较精准的,若无朱元璋故意历练蹇义9年,蹇义或许不会取得如此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曹操为何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曹操终其一生也没能攻入蜀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18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阳平关,当时夏侯渊带领张郃等将士与刘备对峙,由于魏军强势,以至于刘备军即便对魏军发动猛攻,也没能战胜魏军,不过刘备大军一直在汉中,给了曹操莫大的压力,不得已,曹操只能亲率大军奔赴关中,并就

  • 历史上的张居翰,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翰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达信息只需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老板业务繁忙,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亲自处理,于是就有协助老板处理业务的秘书。在古代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会自己传达,那时传达消息只能通过口头传达、书信、手谕等方式,于是就有了太监的存在。提起太

  • 李瑁作为杨贵妃的前夫 李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贵妃和李瑁,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杨贵妃的前夫,李瑁的一生,其实相当的窝囊。李瑁生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瑁出生的时候,他爹李隆基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了。而且,在李瑁之前,李隆基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育能力,确实是很强。照理来说,已经有了十七个

  • 揭秘:王太后是如何将儿子推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皇后王氏成了汉朝的第四位皇太后。王太后与薄太后在入汉宫前有相似的经历,但之后更具有浓重的宫廷政治色彩。当时在汉宫中,窦太后、汉景帝、窦长公主最有权力的三人,此外还有深受汉景帝宠爱的栗姬。王太后能够在这四人之下混得风生水起,还能越过栗姬登上皇后宝座,将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王氏的命

  • 东汉战神耿恭的晚年生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汉战神耿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电影《十三将士归玉门》讲述了一个硬汉凭着一腔热血坚守孤城的惨烈故事。这个硬汉便是东汉有"战神"之称的名将耿恭。然,在民间传说中,杨家将、岳家军、戚家军等等皆赫赫有名,千古流芳。而东汉的耿家将却默默无闻,名将耿恭更是被

  • 揭秘:薄太后是如何改变了丈夫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代王刘恒登基之后,汉朝迎来了第二位皇太后——薄太后。作为秦末汉初的人物,薄太后人生经历也同样传奇,从魏王豹的女人变成刘邦的女人,又能在狠辣的吕太后手下保全性命。不同于吕太后强势和费尽心机,薄太后显得比较平和及与世无争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被女相士相面,丈夫被杀薄太后(当时叫薄

  • 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慈禧太后为何不废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和光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光绪皇帝名载湉,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他在位期间,其实就是傀儡皇帝。那么,当了30多年的傀儡皇帝,为什么慈禧太后不废了他?原因很简单。首先,当时的制度制约和满洲贵族势力约束,她没有那个胆量和实力称帝。如果不是恭亲王奕盺支

  • 乾隆时期的科举有难考?刘凤诰为何能被乾隆破格录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刘凤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是我国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朝代,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和发展,不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

  • 在赤壁之后黄盖是什么下场?消失匿迹10几年他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黄盖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赤壁之战后,黄盖销声匿迹了10几年,才重现“江湖”。这“销声匿迹”的10几年,既隐约反应了东吴发展的艰难,也反应出黄老将军的不足之处。“销声匿迹”十几年赤壁之战后,黄盖有两次见诸史书的事迹。一

  • 明朝大臣胡广是个什么样的人?留下一世笑柄的他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朝大臣胡广的故事。公元1402年六月十二日,南京城外炮火连天,燕王朱棣的大军正在攻打南京城门,南京城危在旦夕。在南京城内,翰林院编修吴溥的家中,有四位老乡正在饮酒。在家国存亡之秋,四位老乡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