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明朝降臣孙之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上明朝降臣孙之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下场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65 更新时间:2024/1/17 3:43:56

明朝降臣孙之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后汉书》中提出三朝元老的说法,多指曾辅佐过三任皇帝的老臣。在我国古代的明清时代,因为改朝换代的缘故,使侍奉过明朝、大顺朝、清朝的三朝元老数量可观,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明朝降臣吴三桂。但是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位,同为明朝降臣,名声可能没有吴三桂高,骂名却不亚于吴三桂,后人评论这个人“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这个人便是孙之獬。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县人,天二年(1622)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官升翰林院的检讨。按理来说,他既然能平步青云,肯定是有一定才华的人,但是他从官后不再好好研究学问,反倒开始研究起了献媚巴结之术。天启七年(1627)孙之獬被指派担任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当时他为了巴结阉党魏忠贤的党羽兵部尚书崔呈秀,竟然将其毫无学问,且不学无术的儿子崔铎录破格录入。此事瞬间在当朝引得哗然舆论,但是碍于魏忠贤权威过甚,便没有将这件事闹得过大。

后来崇祯帝登基,魏忠贤的阉党政权垮台,眼见着要失掉靠山的孙之獬,连忙巴结内阁,声称已经改过自新。然而内阁不吃他这套,仍然将他名列逆党,并“削孙之獬籍”,要他回乡。

崇祯十七年(1644),距离孙之獬被罢官才十几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又率军攻入北京。孙之獬抓住谄媚的机会,在大顺小朝廷谋了个翰林的职位。然而大顺朝短命,不久就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下被击溃,因此,孙之獬也仅仅是当了一个月的“两朝元老”便仓皇逃亡回了老家。

两次就职失败的经历,让赋闲在家的孙之獬对后半生不再抱有希望。不过他的失意也只是一会儿,没多久又出现了让他“发挥”的机会。清王朝因为处于入鼎中原的初期,政权不算十分稳定,山东地区常常出现起义军的活动,而孙之獬的家乡淄川也有这种情况。孙之獬视大局,觉得可以试着和家乡起义军一搏,以此换得清朝的信任。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视孙之獬保卫淄川有功,便特授其为礼部的左侍郎。至此,孙之獬便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三朝元老”了。后来,他为了讨好新主子,竟然做了一件令汉人难以置信的举动——为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推波助澜。

多尔衮

原来,清军刚坐上汉朝的皇位,天下四处混乱,为了避免更麻烦的抵抗,便以“天下臣民照旧束缚各从自便。”更替了原来强制性的剃发易服的命令,于是清朝朝廷上出现了分为两班的局面,满族大臣着满服,而降服的汉族大臣则依旧着汉服。如此这般,竟实现了诡异的平衡,两族大臣相安无事共侍一主。

然而已经剃发易服的孙之獬首次上朝,便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当他媚笑地来到满族大臣的阵营,八旗大臣自然轻视身为汉人的他,所以孙之獬在无言中受到了排挤。他也不泄气,转身往汉族大臣的阵营里走,却没想到这些汉族大臣虽为降臣,心性还是忠于汉人的身份,于是逢迎谄媚的孙之獬在这个阵营也遭到嫌弃。最后孙之獬只能狼狈地站在两个阵营的中间,羞愤不已却不得言。

孙之獬当然不希望自己每次上朝都要受到这种尴尬的待遇,便想到一计,向多尔衮上疏提议:“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要他加快执行之前的“剃发令”。多尔衮认为他所言极是,于是在顺治二年(1645)六月再次颁布“剃发令”,并规定剃发令颁布后,只限十日,就要见到全国汉人全部剃发,违者格杀勿论。同时这个命令对着满装也一样有效。一时间,全国各地均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令牌。

汉人自古以来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同时衣冠束发所承载的是汉人的象征,传承的是汉族长久以来的精神文化,如今被强制剃发易服,无意不是在挫伤汉人的自尊心。悲愤不愿从满人形象而行之的汉人一个个倒下,但是对于清廷,汉族同胞最为憎恨的便是催生剃发令再行的孙之獬,斥之为汉奸。

孙之獬在提出剃发后,在清廷其实并没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捞了些钱财,被揭露后,便被再次被贬为民。山东一带又爆发农民起义,当起义军攻至淄川,便气势汹汹地杀进孙之獬家中,杀光了他的亲人,并把他活捉,以五花大绑之式拖到了大街上羞辱。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 创下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众人将其斩首市曹,暴尸通衢。消息传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皆云罪有应得。

当孙之獬的死讯传到北京,汉人们无不拍手叫绝,而满人则满不在乎,就连他讨好的清廷主子也丝毫没有考虑过要给他什么表彰和追赠,甚至连一个谥号都没给。

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对剃发易服的历史有很清楚的记载: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同为淄川人的蒲松龄曾在他的《聊斋志异》中收录过一则《骂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偷偷吃了邻居的鸭子后,浑身长满鸭毛,痒痛难耐,最后被鸭主人一顿痛骂后,才恢复了正常。其实暗喻的就是这个臭名昭著的三朝元老孙之獬,只不过他偷吃的是汉人的民族自尊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诸葛亮吗 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灭亡和诸葛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蜀汉仅仅存在了四十二年就灭亡,真正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试想,如果当初刘备没有建立蜀汉政权,而是带着自己的手下直接向曹操投降,那蜀汉就不会灭亡了。是不是感觉很荒谬?套用“诸葛亮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的逻辑,得出的结论就是

  • 五虎上将后代都有谁 他们后代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五虎上将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建立蜀汉,无疑是三国混战中的赢家,他的成功离不开被誉为五虎大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的辅佐。他们是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名将,各个忠勇狭义,虽然已经过去了近2000年,但至今仍为人们顶膜礼拜,奉若神明。蜀汉之后,这五位虎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口含米,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智慧化身,鲁迅先生就说过:“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多智而近妖”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恰当的概括,《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确实是如此。《隆中对》料定天下三分,博望坡火烧曹军,

  • 刘备四个儿子中除了刘禅是皇帝外 其他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儿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因为认了丁原、董卓两个义父,还有一个生父,而被冠以“三姓家奴”的名号,但在正史上,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可刘备却有过三次抛妻弃子的经历,另外有一次是被张飞所抛下,在公元196年,刚投靠刘备的吕布被军阀袁术所收买,因此进

  • 在三国时期被废黜的皇帝都有哪些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被废黜的皇帝都有哪些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

  • 明神宗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是如何与文官集团斗争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神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汉时期,郡县制、官僚制被确立为中央集权王朝的基本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国王和世袭贵族共治国家的规则被打破,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百官之首的丞相共治天下的规则形成,皇权、相权成为了王朝权力运行的两级。西汉灭亡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东汉

  • 张居正的一生遇到过哪些贵人?他是如何成为内阁首辅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嘉靖四年五月初五日,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的张家喜气洋洋地迎来了一名男婴的降生,恰好不久前张家老太爷梦到了白龟(祥瑞之兆)浮出水面,于是,这名被家族寄托了光宗耀祖希望的男婴就得名“张白圭”。小白圭确实不负众望,孩提之期即展现出了

  • 都说杨坚是隋朝的开国君主,但却与他父亲杨忠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杨忠的户籍存在问题,他的后裔称其出身关中名门弘农杨氏,后迁居到武川镇。不过后代史学家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普遍认为杨忠家族是山东的寒门。杨忠出生在北魏年间,遭逢天下大乱,他年轻时四处颠沛流离,一度到来到南方的梁朝境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来陈庆之讨伐北魏,杨忠也在

  • 要知道朱高炽可是正值壮年啊,他为什么会突然暴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父亲是永乐皇帝朱棣,母亲为徐皇后。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不过他身体肥胖,不善骑射,而次子朱高煦武艺高强,勇力过人,因此崇尚武力的朱棣更喜欢次子。然而朱元璋却对朱高炽很赏识,甚至说:“孙(指朱高炽)有君人之识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王建这位唐末将领,他又是如何成为前蜀的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王建是许州舞阳人,长得相貌堂堂,“隆眉广颡,状貌伟然”。王建年轻的时候,是横行乡里的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王建一度成为成为逃犯,之后参加军队,“后为忠武军卒,稍迁队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880年,黄巢率领义军攻陷长安城,唐僖宗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