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哭保荆州的起因是什么 刘备这是一种表演吗

刘备哭保荆州的起因是什么 刘备这是一种表演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92 更新时间:2024/1/23 11:43: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哭保荆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刘备哭保荆州片段:

事件的起因:

赤壁大战后,刘备依诸葛亮的计划,用计夺取了荆州这个军事重地。气得周瑜想要发兵攻打刘备,却最终经鲁肃劝说,这才罢兵言和。虽然周瑜不对刘备用兵,但周瑜内心一直认为刘备占据荆州,终究都是东吴称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鲁肃去向刘备讨回荆州。

在最开始的时候,刘备还能以辅助刘琦为由赖着不还。随着刘琦去世,鲁肃又来讨还荆州,诸葛亮以巧用“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来狡辩,虽然没还,但还是立下文书,约定取了西川后再归还荆州。鲁肃很是无奈,只得空手而归。后来,刘备娶了孙权的女儿,成了孙权的女婿后,孙权再次派鲁肃前来讨还荆州,刘备一时没了主意,便询问诸葛亮。

诸葛亮说道:“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无大碍也。”鲁肃来到堂上,双方互相谦让。刘备说:“子敬不必谦虚,有话直说。”鲁肃说:“小人奉吴侯军命,专为荆州- -事而来, 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还荆州为好。

鲁肃说完后,专候刘备答复。哪知刘备无话可说。却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鲁肃见刘备哀声嘴哭,泪如雨下不禁惊慌失措,急忙问道:“皇叔何至如此,难道小人有得罪之处?”那刘备哭声不绝于耳,哭得泪湿满襟,成了个泪人儿。 鲁肃被刘各哭得用冒心来,这时,请葛光播首期毛期从屏风后走出来说道:“我听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为什么哭吗?”

鲁肃说:“只见皇叔悲伤不已,不知其原因,、还望诸葛先生见教,诸葛亮说:“这不难理解。 当初我家主公借利州时,曾经立下取得西川时便还给东吴的文书。可是仔细想,主持西川军机大的刘章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汉朝的骨肉。若是兴兵大地西川,又怕被万人唾骂,若是不取西川,还了荆州无处安身:若现不还,那东吴主公孙权又是舅舅。我主处于这两难困境,子敬又三两次的来讨,因此泪出痛肠,不由得放声恸哭。”

孔明说罢,又用颜色暗示刘备,刘备耸肩摇膀,捶胸顿足,大放悲声。

鲁肃原是厚道之人,见刘备泪下,放声痛哭,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因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劝道:“皇叔 且休烦恼,待我与孔明从长计议。”

很多人认为,在《三国演义》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刘备的“哭”了,作为一个乱世英雄,虽然整天哭哭啼啼或许会让人觉得失去了英雄风范。可是,“哭”也是一一种智慧。刘备就是用“哭”保住了荆州,并以此为跳板,最后发迹。

然而,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这段刘备以“哭”拒还荆州事件后,会发现,其实真正让刘备拒还荆州的根源并非,刘备以“哭”打出的悲情牌。在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此次事件真正的主导者并非刘备,而是诸葛亮。

刘备的“哭”只是一种表演,是为了引出诸葛亮拒还荆州的言论:

从表面上看似是刘备以“哭”拒还荆州,而实际上是诸葛亮的一番言论,让刘备有了不还荆州的借口。刘备的“哭”只是一种表演,只是为了引出诸葛亮拒还荆州的言论。

在面对鲁肃前来讨还荆州,刘备又一连两次推托不还,以及刘备成为孙权女婿后,刘备已经无法一再推脱拒还荆州。但刘备又不想还荆州,怎么办呢?只能诸葛亮来拒绝了,但诸葛亮又不能直接表面态度。不能在鲁肃提出讨还荆州的时候,直接找理由拒绝,这会让鲁肃认为刘备就是不愿归还荆州,一直都在找借口推托。

但在诸葛亮说出拒还荆州借口之前,如果刘备有一个“哭穷、无奈”的表演,这样一来既能显得刘备拒还荆州的态度没那么强硬,又能顺利地引出诸葛亮拒还荆州的话术。

因此,真正让刘备拒还荆州的根源是在诸葛亮阐述刘备哭泣的一番言论上,而非刘备装“哭”的表演,刘备装“哭”的表演只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诱鲁肃询问诸葛亮刘备为何哭泣,诸葛亮才能顺势而为的说出拒还荆州的一翻话术言论,这才使得鲁肃不好意思讨还荆州,才能最终让刘备拒还荆州。

诸葛亮如何拒绝归还荆州?

有了前面刘备的辅佐,诱使鲁肃询问诸葛亮刘备为何哭泣后,诸葛亮顺势说出了拒绝归还荆州的一番言论。

一、

刘备不是不归还荆州,而是当初早已约定好的,要等取得西川之后才归还荆州,现在还未取得西川,按照约定还不是归还荆州的时候(有明确的约定)。

二、

为何迟迟不攻取西川呢?主要是因为西川的刘章与刘备是兄弟,没有攻取西川的合法性理由,如果随意攻取,会被天下人唾骂。但是不攻取西川又归还荆州,那么刘备就没有了安身之处(打感情牌)

三、

现在孙权与刘备已经成为了姻亲,而孙权一再的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刘备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为了归还荆州刘备就要攻取西川,但刘备师出无名的攻取西川又会陷入舆论的唾骂之中,不攻取西川而归还荆州刘备又没了容身之处,孙权这是在把刘备往绝路上逼。(把责任推给孙权,对孙权道德绑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兵法是和谁学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韩信的师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史书中并未记载韩信兵法师从何人,也没有提及韩信学过兵法,因此韩信应该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兵法的。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

  • 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长平之战作为赵括的人生中的败笔,也是最后的败笔,随着纸上谈兵流传,赵括也成为历史上庸才的代表。该战结束后,赵国45万大军被斩杀殆尽,只有240名年龄尚小的士兵侥幸生还。赵括更是为此背上一辈子的耻辱,那么赵括有那么不堪吗?其实这件事情,并不能全怪赵括,赵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史料上记载,赵国有45万军队

  • 乾隆时期,宠臣和珅与刘墉分别是什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和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墉足足比和珅大了30岁,刘墉考中进士时和珅年仅1岁,而且刘墉的父亲乃是乾隆重臣,而和珅却因父母早逝而早年极为贫困,刘墉的政治资源也要比和珅强很多,那么为何终乾隆一朝,刘墉的职位却始终没有和珅高呢?满汉亲疏问题,和珅拥有天然

  • 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忠于汉室的臣子为何不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篡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末三国时期,曹丕于公元220年篡汉自立,而远在川蜀的刘备便在公元221年的5月份称帝,对外宣称继承汉朝国祚。从时间上来说,两者相差仅仅半年而已,可见双方其实对汉献帝被废的命运早有预见,均有十足准备。那么,当时其他地方忠于汉室的臣

  • 历史上明朝降臣孙之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降臣孙之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后汉书》中提出三朝元老的说法,多指曾辅佐过三任皇帝的老臣。在我国古代的明清时代,因为改朝换代的缘故,使侍奉过明朝、大顺朝、清朝的三朝元老数量可观,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明朝降臣吴三桂。但是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位,同为明朝降臣,名声可能

  • 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诸葛亮吗 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灭亡和诸葛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蜀汉仅仅存在了四十二年就灭亡,真正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试想,如果当初刘备没有建立蜀汉政权,而是带着自己的手下直接向曹操投降,那蜀汉就不会灭亡了。是不是感觉很荒谬?套用“诸葛亮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的逻辑,得出的结论就是

  • 五虎上将后代都有谁 他们后代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五虎上将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建立蜀汉,无疑是三国混战中的赢家,他的成功离不开被誉为五虎大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的辅佐。他们是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名将,各个忠勇狭义,虽然已经过去了近2000年,但至今仍为人们顶膜礼拜,奉若神明。蜀汉之后,这五位虎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口含米,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智慧化身,鲁迅先生就说过:“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多智而近妖”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恰当的概括,《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确实是如此。《隆中对》料定天下三分,博望坡火烧曹军,

  • 刘备四个儿子中除了刘禅是皇帝外 其他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儿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因为认了丁原、董卓两个义父,还有一个生父,而被冠以“三姓家奴”的名号,但在正史上,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可刘备却有过三次抛妻弃子的经历,另外有一次是被张飞所抛下,在公元196年,刚投靠刘备的吕布被军阀袁术所收买,因此进

  • 在三国时期被废黜的皇帝都有哪些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被废黜的皇帝都有哪些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