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三国时代的十大英雄父子

盘点:三国时代的十大英雄父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4/2/7 0:41:06

导读: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三国时代出了很多的英雄父子,他们个个都是英雄豪杰。本期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其中成就最为卓著的十大父子。

TOP10 邓艾与邓忠

邓艾是曹魏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他长期驻守西南与蜀军对垒,是阻止姜维北入中原、拱卫两京安全最重要的一道屏障。邓艾智勇双全,胆识过人,能够跳开兵法常规的束缚和桎梏,切换视角,另辟蹊径,想旁人之不敢想,行他人之不敢为,越过阴平小道奇袭西蜀腹地便正是邓艾平生的最大杰作,一战而灭蜀汉,做成了曹操、司马懿等枭雄未能成功之事业。邓艾军事才华过人,但政治手腕稚嫩,攻破西蜀之后便以功臣自居,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不遵司马昭号令的挡箭牌,其心虽无二志,但还是引来了司马昭无穷的猜忌和无情的打击,最终殒命于他亲自征服的那一片西川热土。

网络配图

邓艾之子邓忠,虽是年幼,但却不辱虎父之威,初登场时便鏖战姜维不分胜负,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将邓忠竟能躲过以神射著称的姜维必中之箭,令姜维一度误以为邓忠便是邓艾本人,足可见邓忠超越年龄的出色和不凡。邓忠武功精熟,有勇有谋,自幼随父征战沙场,颇得历练,加以时日必是邓艾式的名帅悍将。只可惜,父子二人皆是大智于军事,稚嫩于政治,皆被司马昭借钟会之手除掉。

TOP9 张飞与张苞

张飞勇冠三军,猛绝天下,是当之无愧的虎将虎父。飞子张苞秉承父志,誓死护汉,有着与其父如出一辙的勇猛和无敌,在东征孙吴、北伐曹魏的战争中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只可惜,这颗冉冉升起的西蜀将星,未及成就更大贡献,便与其父一般意外而亡,为这对虎父虎子身上增添了许多黯然神伤的悲情色调。

TOP8 马腾与马超

无论是董卓篡政时期,还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阶段,马腾都是篡汉权臣们难以抹去的一块心病。马腾乃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久居羌地,在西凉一带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声誉,是拱卫大汉边锤、防止异族入侵的一道钢铁防线。因马腾忠于汉室,又手握兵权,故而在演义之中数次成为匡扶汉室、诛灭奸党的主力军和急先锋,并最终为汉室江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是整部书中极具热血和豪情的一位封疆大吏。马腾虽英雄一世,但真正令其美名传颂千古的,却是因为他那位英雄盖世的大公子马超马孟起。想当年,马超为报父仇,兴兵讨曹,于渭桥之畔,七战七捷,直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渡江避箭,令英雄一世的曹操发出了“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的哀鸣,将马家军的威名推崇到了极致。只可惜,马腾父子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做事不机,轻信他人,马腾因重托黄奎而惨遭横祸,马超因轻信降将致满门尽灭,父子两人在英雄之余都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TOP7 诸葛谨与诸葛恪

诸葛谨虽没有其弟孔明那样有经天纬地的旷世之才,但却是孙权最为倚重的股肱之臣,为江东的霸业立下了丰功伟绩。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才思敏捷,智力超群,颇有其叔父诸葛亮之风,是江东后起新秀中的佼佼者。诸葛恪在江东的政治地位和所表现出现的军事才干都在其父诸葛谨之上,因而被孙权委以托孤重任,成为孙权死后江东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诸葛谨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小心谨慎,慎言谨行。然而他的儿子诸葛恪却没有秉承其父谦逊谨慎的为人之道,骄横跋扈,锋芒太露,终招来灭门惨祸,致使诸葛一氏尽覆灭于江东,不幸印证了诸葛谨当年对诸葛恪“此子非保家之子也”的评价之言。

TOP6 钟繇与钟会

钟繇乃是曹魏政权的股肱之臣,曾担任太傅要职,位极三公之尊,是大魏霸业的柱石之臣。钟繇之子钟会不仅承继了其父指点江山的政治才华,而且更加热衷于引领虎狼之师纵横天下的驰骋之感。钟会先后帮助司马师平定毋丘俭之乱,力排众议坚定司马昭讨伐西蜀,并作为统兵大帅与姜维鏖战于剑阁,是消灭蜀汉、平定西南的首功之臣。钟会在军事上的才华优于其父,但在政治手腕上的老练却远逊于其父。相比于历经风雨飘摇却始终在曹魏政坛屹立不倒的钟繇,钟会在政治手腕上则显得相对青涩和幼稚,使其功成名就之后很快成便为了司马昭的板上鱼肉,惨死于西蜀征途。钟氏父子与曹魏政权的兴衰紧密相连,贯穿了曹魏霸业的始终,为曹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三国时期对曹魏政权影响极深的一对虎父虎子。

网络配图

TOP5 关羽与关平关兴关索

关羽在拒绝江东求婚之时,曾说“虎女安肯嫁犬子”,足见在关羽心中对自家血脉的高视与自傲。关羽之女究竟是否是唬得男人腿脚发软的母老虎,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三位公子却都是不辱关公虎威、货真价实的虎贲之将。义子关平随关羽纵横天下,横扫八方,是关家军的核心战将和第一猛士,最终与关公一道战死麦城,其忠义亦不辱关羽虎名!次子关兴,乃是五虎凋零后蜀汉最为倚重的大将,随先主东征于孙吴,辅丞相北伐于曹魏,累建奇功,屡创佳绩,更亲手报了杀父之仇,将关家军的声威重新推向了隆崇,只可惜英年早逝,不幸病亡。另一子关索,随诸葛亮平定南夷,不辱使命,不负父威,其传奇至今仍传诵于西南。关氏一门,以其光照千秋的忠义和横扫天下的勇武,成为三国之中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忠烈之门。

TOP4 陆逊与陆抗

陆逊当年临危受命于东吴形将倾覆之时,以其儒生的“孱弱”之肩承起江东四十三郡兴亡,火烧连营于猇亭,大败刘备于夷陵,一战即救江东于危亡,更令一代枭雄刘备就此一命呜呼,其盖世之功劳,临危之忠诚,奇绝之妙计,并不逊于那火烧赤壁的周瑜,是江东继周公瑾之后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子陆抗才干绝不逊于陆逊,只可惜所遇并非明主,虽居大将军之位,毕生才华却未及尽展。即使如此,陆抗在手脚受束的情况下,仍旧游刃有余地与晋朝名将羊祜相抗多年,令被司马炎奉为神明的羊祜终身未能踏入江东半步。若非陆抗存在,东吴焉能苟延残喘如此之久,莫等杜预到来,早被智勇双全的羊祜夷为平地了。人们虽不见陆抗纵横捭阖,横扫天下之功,但对吴之作用,并不逊于其父。陆逊与陆抗父子两代大都督,以其对吴主的绝对忠诚和亘古难觅的绝代才华,两度在绝境中让东吴涉险过关,是江东中后期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

TOP3 孙坚与孙策、孙权

孙家父子皆是响当当的盖世豪杰。其父孙坚,人称“江东猛虎”,有无坚不摧,万夫莫挡的勇猛和英武,是江东基业的奠基人。长子孙策,承袭父志于危难之际,打拼天下于白手之中,却杀出了江东四十余郡的广阔天下,是江东霸业的实际创建者。孙权胸揽天下,腹吞四海,知人善用,纳谏如流,数度于危亡之中挽救了江东霸业,并建立了三分之一的东吴帝国。孙氏父子三人皆是天下罕有的英才之人,都具备了横扫天下、一统寰宇的帝王霸气,是三国之中最为令人艳羡的一门父子豪杰。

网络配图

TOP2 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

司马懿数度挽救曹魏于危难,是曹操逝后支撑起魏国的擎天立柱。司马懿虽谋略过人,但与曹操相比,虽奸猾有余,但却无曹操纵横天下的霸气和一呼百应的个人魅力。反倒是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虽谋略不及其父,但在政坛的纵横捭阖却犹在司马懿之上。特别是司马昭,他越过天堑,西灭蜀汉,将钟会、邓艾、姜维三大当世俊杰玩于股掌,其政治手段之老练,驾御时局之娴熟,洞悉世势之卓绝,当世罕有匹敌者。司马懿父子三人都曾独揽过一国大权,是曹魏中后期实际上的三代统治者。司马一氏之成就已不能用虎父虎子来形容,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龙父龙子。

TOP1 曹操与曹丕、曹植

曹家父子誉满天下,曹公孟德虽名为汉贼,但实是结束汉末战乱纷争,复使天下重归一统的第一大功臣。若无曹公的果断杀伐,天下百姓的痛苦不知还将绵延多久,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篡位闹剧还会嬉闹几何?曹操以其胸揽天地、腹吞四海的雄才大略,成为三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帝王。曹操不仅能够驾驭天下,而且教子有方。曹操所生诸子,皆英雄辈出,才俊横溢。嗣子曹丕承继曹操的雄才大略,废汉立魏,另建正统,使曹氏一族荣登帝王之列。其治国平天下的才干虽略逊于其父,但仍可称得上千古一帝,若非其英年早逝,一统天下者必曹魏,司马氏焉能有篡位之机?曹丕不仅有治国御军之才,而且文采也非小可,其诗词造诣也名垂文坛。曹操另一子曹植曹子健,才高八斗,文采斐然,诗词造诣三国无人可及。曹家父子辉煌于政坛,笑傲于军事,璀璨于文坛,堪称千古第一龙虎父子。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母兄弟勠力同心又有什么威名不能够立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两次给爱妃下跪的皇帝:窝囊皇帝陈后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非皇帝莫属,草民百姓见之则跪,群臣官僚迎之则拜。那么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又会跪谁呢?当然是天地和父母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你听说过有皇帝给自己的妃子下跪的吗?没有吧!且听笔者一一道来: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称帝到清朝末年溥仪退位,中国开始了

  • 百战百胜!小书童为何成为千古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百战百胜!小书童为何成为千古名将?导读:在历史上名将众多,但是,要说到毫无败绩的少之又少,项羽勇武盖世,最终却自刎乌江。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书童,却百战毫无败绩,立下不世之功,堪称一代战神,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

  • 朱元璋此举为何被称作“明朝第一恶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为了弥补军屯的不足,朱元璋起了临时政策——盐引和开盐纳粮给盐引的制度。但这些都是临时措施,对于军事上的军费等朱元璋主要做的是发行纸币,但因为没有贵金属作为依托造成纸币贬值过快,通货膨胀严重,被后人称作“明朝第一恶政”。本文就从军费角度详细阐述这一问题。一、朱元璋为了军费发行纸币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避免

  • 清朝末期庚子议和中的李鸿章为何竭力保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北方残局难以收拾。李鸿章奉召进京与八国联军谈判。9月底,在英、法、美、俄承认由奕劻、李鸿章来担任中方的议和人选后,其他国家也先后表示了认可。谈判开场比较顺利,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谈判会旷日持久地持续了1年。李鸿章提出两个谈判纲领,一个要驻军长留,一个想赔钱走人;

  • 管仲:被低估的千古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春秋五霸无论按哪种说法,齐桓公必列一位,而辅佐齐桓公的管仲,可以说是千古一相也不为过,他承认土地私田,大力开发农田荒地,齐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加大力增加,此后更是助齐桓公一举称霸。然而历代史学家对其评价不高,这又是为何呢?与老子一样,管仲也算是孔子的同时代人。不过,管仲显然要比孔子大很多,按照时间

  • 解密慈禧是如何开始掌权一手遮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年仅31岁咸丰帝撒手归西了,把江山留给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 ,即后来的同治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偌大的烂摊子。当时,朝廷的主要政治势力,可以分为三股:第一,朝臣势力。其集中代表是顾命“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第二,帝胤势力。

  • 揭秘康熙帝人生最后的日子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

  • 一册账本揭开清朝官员腐败内幕:大清盐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相比一介武夫阿桂来说,聪明精干的年轻官员和珅无疑是乾隆爷肚里的蛔虫,并且对阿桂直接地说:“金川之战,皇上没打算赢,起码没打算今年赢。”意思再明白不过,战事结束了,皇上怎么再向那些盐商要钱呢?两百多年前,一名因贪污罪被判入狱的清朝官员,面对铁窗,悔恨交加,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我是

  • 李世民选太子为何竟是最不出众的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多少个妻子和儿子?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

  • 揭秘大清朝嘉庆皇帝不喜欢和珅喜欢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凡是皇帝,周围都少不了宠臣。就像坐轿的离不开抬轿子的道理一样。都知道嘉庆皇帝不喜欢和珅——那是他爹乾隆皇帝的红人。所以老爹一死,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就将和珅拿下,随乾隆皇帝一同“葬”了。后人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或言和珅对嘉庆不敬,或言嘉庆立志做明君,其实这都是过于贬低和珅的智商、美化嘉庆皇帝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