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对胡善祥是怎样的情感?为何胡善祥会被废黜?

朱瞻基对胡善祥是怎样的情感?为何胡善祥会被废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80 更新时间:2023/12/18 0:09:39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善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高,尤其是他和其父明仁宗朱高炽的“仁宣之治”向来为人称颂,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甚至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而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过只有一年,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主要在于朱瞻基。

但即便如此,朱瞻基身上也是有一些污点的,比如很多人戏称他为蟋蟀天子,再比如废后事件。朱瞻基有两个皇后,分别是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和孝恭章皇后孙氏。

提到胡善祥和孙氏,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大明风华》中的那对亲姐妹胡善祥和孙若微。近年来,宫斗剧非常的流行,这倒也无可否非,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皇帝的后宫远不止三个女人呢,那宫中的女人争风吃醋起来想必是很精彩,也算是比较有看点。

但这些宫斗剧或者历史剧中的宫斗成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的一点就是,太多编造,甚至颠倒黑白,比如著名的宫斗剧《甄嬛传》,剧情是真的很精彩,看起来很上瘾。

但若真的了解点历史,就会知道,历史上年羹的妹妹年氏是相当受宠的,自她成为雍正帝的女人后,就再也没有别的女人生育过,年氏为雍正帝先后生了三子一女,只不过这四个孩子后来都相继夭折了。

再比如雍正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为雍正帝生有一子,只不过在雍正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夭折了,而雍正继位之后,乌拉那拉氏被封为皇后,即便再未生育,但依旧稳坐皇后之位,史载雍正帝对这位皇后的评价非常高,更是非常看重她,她去世之后,雍正很是悲痛。

而到了《甄嬛传》中,乌拉那拉氏皇后和华妃都是什么样的人?妥妥的就是为了衬托熹贵妃的主角光环,而实际上,历史上,熹贵妃在雍正时期还真的就不怎么受宠,地位并不高,只不过她生了一个好儿子而已。

言归正传,再说回《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和孙若微,剧中胡善祥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人,她自小在宫中生活,见惯了世态炎凉,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结果变着变着就黑化了,而她之所以黑化不过就是衬托孙若微这个主角。

如果胡善祥不黑化,那如何废后?废后这样的事,在世人眼中,必然是犯了大错的。但历史上的胡善祥真的就犯错了吗?孙若微真的就如同剧中的那样吗?

历史上,孙氏比胡善祥进宫要早一些,根据《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1410年,朱棣就开始为12岁的嫡长孙朱瞻基寻找佳妇。当时,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在永城县见过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

孙氏“姣皙而慧”,给彭城伯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她就对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太子妃张氏提起了这件事,希望朱瞻基能娶孙氏。有母亲相看,张氏自然很放心,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朱棣,朱棣下令让孙氏进宫,就跟在张氏身边。

当时的孙氏也是12岁。孙氏跟在张氏身边,而朱瞻基又是张氏的儿子,两人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自然也就早产生了感情,但有意思的是,当到了1417年,朱棣为朱瞻基正是选妻的时候,孙氏却并没有选为朱瞻基的正妻。

朱棣是有好几个人选的,其中就有来自济宁的胡善祥,而在正是选妃的时候,司天监得出结论,胡善祥更加适合做朱瞻基的正妻,于是胡善祥为妃,孙氏为嫔,这对孙氏的打击是很大的,她在宫中七年,一直以为自己是朱瞻基正妃的不二人选,殊不知她只是人选之一。

而且朱瞻基也并不喜欢胡善祥,他对孙氏已经有了感情,对胡善祥多有冷落,只不过胡善祥是朱棣为他定下的正妻,他不能不接受。而当朱瞻基继位之后,胡善祥就变成了皇后,而孙氏只能屈居贵妃之位。

史籍中记载的胡善祥,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贤”,她举止端庄、温顺大气,既能管理好后宫,又能在皇帝喜欢游幸的时候劝诫皇帝,所作所为合乎母仪天下的身份,如果她能一直在皇后的位子上呆着,很可能会成为一代贤后,然而并没有如果。

1425年,胡善祥被立为皇后,1428年,她就退居长安宫,这退居并非是胡善祥主动,而是朱瞻基逼着胡善祥给孙氏让位子,理由就是胡善祥无子多病。

胡善祥嫁给朱瞻基之后并未生儿子,而是生了两个女儿,在有皇位要继承的帝王之家,胡善祥这样无子傍身的女人是很容易坐不稳正妻之位的,再加上胡善祥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这就成了朱瞻基废后的理由。

这样的理由实际上是不可能被群臣接受的,皇后是中宫之主,轻易废不得,但朱瞻基对胡善祥的不喜是那样明显,即便胡善祥再怎么能干,再怎么是他的贤内助,也不是他心中的皇后的合适人选。爱情中有一句话是,如果一个人喜欢你,你做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你了,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朱瞻基对胡善祥就是这样,实际上胡善祥有错吗?没有儿子就不能做皇后了?经常生病就做不好皇后的应内之事了?并不是,只不过是朱瞻基想废后了,但朱瞻基却没有将废后这件事明面上拿出来,他太知道胡善祥没有错了,不仅没错,还很贤惠,所以他一旦提出废后,必然遭到群臣的反对。

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胡善祥自己提出来避位,然后他这个皇帝在“百般挽留”,顺势废后。胡善祥看着这样陌生的丈夫,并没有太过挣扎,就上书辞位。

《明史》记载:“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胡善祥请求辞位之后,朱瞻基敕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益加惓切,已从所志,就间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退居长乐宫,事黄老清静之说。”

就这样,胡善祥从大明的皇后变成了静慈仙师。紧接着,生下皇长子朱祁镇的孙氏就被立为皇后。

虽然明面上来看,胡善祥事自请辞位,但谁都不傻,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拿皇帝没有办法,但胡善祥无过被废之事,还是惹来了天下人的怜悯和同情,对朱瞻基颇有微词,朱瞻基后来居然推卸责任,说什么:“此朕少年事。”这算是甩锅给年轻时候的自己了。

从胡善祥无过被废这整件事来看,朱瞻基确实不地道,而且是很不地道。倒是做了太后的张氏对胡善祥很好,常常将被废的胡善祥召到清宁宫居住,甚至在宫中设宴的时候,张太后下令让胡善祥的位子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即便心中不快,也不便显露出来。

等到胡善祥去世的时候,朱瞻基已经去世五年,张太后也去世了一年,孙太后(其子朱祁镇为帝)下令以嫔御礼将胡善祥葬在金山。等到孙太后去世之后,钱皇后对朱祁镇说:

“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

朱祁镇这才对胡善祥做了些许的补偿,给其上尊谥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为其修陵寝,但并未祔庙,其实这些,胡善祥也未必在意吧,活着的时候被那样对待,死了就更没有什么期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弘时是怎样的?他为何不符合雍正帝的标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弘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弘时是被雍正帝赶去做了胤禩的儿子,削除宗籍,从玉牒除名。自此,雍正帝和弘时断绝了父子关系,站在了对立面。《甄嬛传》中的弘时其实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皇子,而且不太聪明,但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按照齿序来排

  • 朱高炽在位期间做了哪些事?他为何突然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高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朱高炽在钦安殿去世,临死前,他留下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朱高炽这临终遗言倒并不是谦虚,他在位时间确实很短,从1424年八月继位到1425年五月底去世

  • 令妃为何能如何受宠?为何说她生前注定与皇后无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令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795年十月,乾隆册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此时距离令妃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年,那么,为什么令妃在世的时候没有成为皇后呢?毕竟自1765年开始皇后位子就空置了下来,而令妃无疑是很受乾隆宠爱的,而且他的儿子颙琰在1773年被秘密

  • 康熙为何能越过自己的二哥福全,得以继任皇帝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围绕着皇位继承,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人伦惨剧。毕竟同是皇子,一样的天潢贵胄,一旦兄弟登上皇位,自己就只能成为臣子,从此地位天差地别。而为了避免这种斗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成了一条比较通行的规则。但是在清朝,这条规则却不适用,最有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都非嫡非长。而康熙更是神奇,他继

  • 南宋四大名将之一:张俊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所有中国人的眼中,岳飞是一个大英雄,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带领岳家军北上抗金,收复了很多国土,但是最后却因为秦桧和赵构的陷害,最后冤死在风波亭,而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岳飞的功绩,于是建立了月岳王庙,后人将陷害岳飞的秦桧,万俟等人做成了跪像一直跪在岳王墓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却将秦琼的国公封号给改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疑点重重,新旧两唐书都不能自圆其说,其中做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就是李世民说当天唐高祖李渊要召集建成元吉跟自己在金殿对质,可是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拎着带血的长矛“进宫护驾”的时候,李渊为什么没有上朝,却领着几个小太监“泛舟海池”?更为诡异的,是李世民派去觐见并“护卫”李渊的,为啥是尉迟敬德不是秦琼

  • 唐武宗英年早逝后,唐宣宗李忱如何走进宦官的视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他的生母郑氏是原浙西观察使李锜家中的一个小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后李锜作乱被朝廷处死,郑氏就随同李锜的家眷们没入掖庭为奴。当时宪宗的贵妃郭氏看中了她,便把郑氏从掖庭调到自己身边充任侍女。郑氏天生丽质,不久之后唐宪宗

  • 唐宪宗起初为何不立郭氏?难道是怕复制武则天的道路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他1岁的时候,祖父德宗即位,顺宗被立为太子,他是顺宗的长子。此时正值德宗削藩时期,严酷的政治斗争让他过早体会到了什么叫残忍。削藩的失败,引发了长安的“泾师之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6岁的李纯跟祖父德宗仓皇逃脱,好不容易保住性命。

  • 郭氏作为唐宪宗的嫡妻,她如何成为“七朝五尊”的懿安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刘昫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邓,无以加焉。识者以为汾阳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焉。”这位“七朝五尊”的人就是唐宪宗李纯的嫡妻、唐穆宗李恒的生母——懿安皇后郭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孛儿帖有着怎样的经历?术赤究竟是谁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孛儿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180年夏天,18岁的铁木真刚刚成婚不几日,19岁的妻子孛儿帖就被掳走,等到铁木真积聚力量将孛儿帖救出来的时候,孛儿帖已经快生了,不久之后,术赤出生。术赤一出生就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他就是铁木真和孛儿帖的儿子,有人则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