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祁山地理位置如何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选在这个地方

祁山地理位置如何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选在这个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39 更新时间:2023/12/18 11:34:12

对六出祁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了吧。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真的是费劲了心机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是忠于蜀汉,屡次给刘备出言献策,帮助刘备征讨四方,占据了巴中之地,后来北伐,才有了后来的六出祁山。根据历史的记载,其实诸葛亮并没有六次出兵祁山,而是五次北伐,二伐出兵故道,五伐出兵斜谷,其余三次出兵祁山。在三国演义中,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被归结为四个字:“六出祁山”。由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名气和影响力,所以“六出祁山”就慢慢变成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也是人们对于理想执着奋斗,不达目的不罢休,勇敢奋斗的坚强意志的象征。

公元前228年的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命令赵云带领士兵扮作疑兵,摆出从斜谷攻打郿城的态势,来吸引魏军,但是诸葛亮自己率领主力军队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了魏国投降蜀国,随后又收服了姜维,轰动一时。但是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部署,最后败给了张郃,丢掉了街亭;赵云也出师不利,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不久后投降蜀国的天水、南安、安定又背叛了蜀国去依附魏国,这三个郡真的是墙头草,哪里势力大往哪里倒。

那么,屡次提到的“祁山”到底在哪里呢?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原来的时候被叫做“祁山乡”,后来在2014年的时候,被改为祁山镇。祁连山并不是特别的规模宏大,跟青藏高原连绵的巍峨的山脉而言,祁连山就是小巫见大巫。50华里换算成现在的公里也就是25公里罢了,按照当时的行军速度而言,也就是半日就能翻过去,从祁连山的规模来看,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值得一提的。但是,祁连山却是从北面进入蜀地的重要地区。而且,祁连山是秦国的发祥地,也是秦国早期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古书记载:秦襄公始建秦国于西垂。祁连山能够成为秦国的发祥地也是不容小觑的。

诸葛亮在出兵讨伐曹操的时候,他也没有从东北方向走,而是绕路从祁连山出发,其实这也是诸葛亮对于他们双方军事实力比较后而做出的决定,还有就是重防。西北方面是曹操比较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在这个地方打开突破口,十分有胜算,同时也反映出祁连山的重要性。

从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图上来看,其实他的整个中心都放在了西边。诸葛亮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尤其是在用兵方面,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贸然出兵的,显然,诸葛亮的整个计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什么样的地形和优势让诸葛亮做出如此决定呢?

陇西地区是曹魏比较薄弱的地方,且地势较高,可以直接进入关中。另外很重要的是,从汉中到陇西有一条祁山古道。相对来说是比较平坦且宽阔的,从汉中的盆地开始,一直到西北地区,就跟一条长长的走廊一样。这条道路完全就是穿山地,最后到达祁连山。到了祁连山之后就是一路开阔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北伐总是失败,也是诸葛亮一生中的败笔吧。但看诸葛亮的部署,其实也是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战争之时,必须粮草充实,后勤必须得有保证。李白曾经写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描述的就是蜀地的道路,可见蜀道有多艰难。而且李白在写的时候已经是唐朝了,当时的路况相较于三国时期来说肯定有所改善。所以据此来看,运送粮草肯定是一个大问题,大军出征,粮草没有办法到达,对于战局来说是有大的影响的。

其实,抛开其他因素不谈,祁连山在军事上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文提到的祁山古道。刚刚进入祁山古道的时候,山是较为平缓,利于行军和粮草的运输,但是蜀道最大的特点就是连绵曲折,所以想要不管是行军还是粮草的运输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那么古代粮草的运输,定不能只采用一种方式,如果粮草供应不上,前方的战士没有粮食,就会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所以粮草的运输也是重中之重。除了陆运之外,水运也是格外重要。提到水运,就不能不提一个地方——礼县。因为,汉水,就从礼县流淌而过,汉水的出现,给诸葛亮带来一丝惊喜,可以减轻陆运粮草的压力。

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的失败,除了粮草没有供应到位,寡不敌众,战术比较保守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对手也不是个弱者,司马懿早就看透了一切。

现在,成都到西安仅仅需要几个小时的路程,但是诸葛亮却倾尽余生,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统一中原。很多人为诸葛亮感动,尽帝业,六出祁山,《出师表》中的言语让人动容。

以他的聪慧,足可以成为皇帝,但是他没有,始终牢记刘备临死前对他的嘱托,也从来没有忘记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诸葛亮用余生去报答这份恩情,心存感恩,才有了一次次的北伐,为的就是能够统一中原,匡扶汉室,给刘备也给自己一个交代。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次失败,就像个笑话,但是我十分佩服诸葛亮的勇气和忠心,他的忠义实在让人动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瞻基对胡善祥是怎样的情感?为何胡善祥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胡善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高,尤其是他和其父明仁宗朱高炽的“仁宣之治”向来为人称颂,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甚至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而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过只有一年,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主要在于朱瞻基。但

  • 历史上的弘时是怎样的?他为何不符合雍正帝的标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弘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弘时是被雍正帝赶去做了胤禩的儿子,削除宗籍,从玉牒除名。自此,雍正帝和弘时断绝了父子关系,站在了对立面。《甄嬛传》中的弘时其实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皇子,而且不太聪明,但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按照齿序来排

  • 朱高炽在位期间做了哪些事?他为何突然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高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朱高炽在钦安殿去世,临死前,他留下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朱高炽这临终遗言倒并不是谦虚,他在位时间确实很短,从1424年八月继位到1425年五月底去世

  • 令妃为何能如何受宠?为何说她生前注定与皇后无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令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795年十月,乾隆册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此时距离令妃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年,那么,为什么令妃在世的时候没有成为皇后呢?毕竟自1765年开始皇后位子就空置了下来,而令妃无疑是很受乾隆宠爱的,而且他的儿子颙琰在1773年被秘密

  • 康熙为何能越过自己的二哥福全,得以继任皇帝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围绕着皇位继承,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人伦惨剧。毕竟同是皇子,一样的天潢贵胄,一旦兄弟登上皇位,自己就只能成为臣子,从此地位天差地别。而为了避免这种斗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成了一条比较通行的规则。但是在清朝,这条规则却不适用,最有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都非嫡非长。而康熙更是神奇,他继

  • 南宋四大名将之一:张俊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所有中国人的眼中,岳飞是一个大英雄,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带领岳家军北上抗金,收复了很多国土,但是最后却因为秦桧和赵构的陷害,最后冤死在风波亭,而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岳飞的功绩,于是建立了月岳王庙,后人将陷害岳飞的秦桧,万俟等人做成了跪像一直跪在岳王墓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却将秦琼的国公封号给改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疑点重重,新旧两唐书都不能自圆其说,其中做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就是李世民说当天唐高祖李渊要召集建成元吉跟自己在金殿对质,可是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拎着带血的长矛“进宫护驾”的时候,李渊为什么没有上朝,却领着几个小太监“泛舟海池”?更为诡异的,是李世民派去觐见并“护卫”李渊的,为啥是尉迟敬德不是秦琼

  • 唐武宗英年早逝后,唐宣宗李忱如何走进宦官的视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他的生母郑氏是原浙西观察使李锜家中的一个小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后李锜作乱被朝廷处死,郑氏就随同李锜的家眷们没入掖庭为奴。当时宪宗的贵妃郭氏看中了她,便把郑氏从掖庭调到自己身边充任侍女。郑氏天生丽质,不久之后唐宪宗

  • 唐宪宗起初为何不立郭氏?难道是怕复制武则天的道路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他1岁的时候,祖父德宗即位,顺宗被立为太子,他是顺宗的长子。此时正值德宗削藩时期,严酷的政治斗争让他过早体会到了什么叫残忍。削藩的失败,引发了长安的“泾师之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6岁的李纯跟祖父德宗仓皇逃脱,好不容易保住性命。

  • 郭氏作为唐宪宗的嫡妻,她如何成为“七朝五尊”的懿安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刘昫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邓,无以加焉。识者以为汾阳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焉。”这位“七朝五尊”的人就是唐宪宗李纯的嫡妻、唐穆宗李恒的生母——懿安皇后郭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