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皇帝厌倦当皇帝?18帝中有4个提前退休

宋朝皇帝厌倦当皇帝?18帝中有4个提前退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4/1/15 20:51:37

两宋十八个皇帝中间,在生前当过太上皇的就有四位,分别是宋微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也就是说,这四位皇帝生前就提前退休,把位子让给自己的继任者了。

众所周知,皇帝是终身制,往往临终或死后才传承帝位,而这四位皇帝,为什么如此急于退位呢?其实,这四位皇帝并不是人人都有高风亮节,也不是那么厌倦当皇帝,他们的退位,都有着自己非常特别的原因,下面一一道来。

网络配图

宋徽宗当太上皇,原因是不负责任卸担子。1125年冬,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金国兵分两路,南下侵略宋朝,他们围太原,破燕京,不久即兵临开封城下。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宋朝当家人的宋徽宗,却在大难临头之际,推责任,卸担子,在43岁年富力强之时,匆匆禅位于长子赵桓(宋钦宗),兀自休息去了。

非但如此,宋徽宗还在开封全体军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关键时刻,带着童贯蔡攸等一批人,南逃避难,并美其名曰到亳州“敬香还愿”,忙忙如丧家之犬。所以,宋徽宗的禅位,是出于自私和怕死。而这,恰恰成了北宋亡国的根本原因,一国之主都毫无担当,国家不灭亡才怪。最后,国家果然灭亡,宋徽宗也被俘北去,再也没有回来。

宋高宗当太上皇,原因不确,或是因为对自己路线的怀疑。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夏,当了36年皇帝的宋徽宗以“倦勤”为由,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养子赵昚(宋孝宗),当上了太上皇。要追索宋高宗禅位之迷,必须探究一下他自从当上皇帝以来的路线,以及禅位时的国内外形势。宋高宗于1127年五月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此后数年被金军追杀,东躲西藏,一直处于逃亡之中,在逃亡期间,屡屡向金人求饶,最后以牺牲岳飞等主战名将以及输银送币、屈膝称臣为代价,于1142年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暂时定都杭州,总算喘过一口气来。

网络配图

之后,任秦桧为独相,以向金乞和为基本对外政策,一直压制和打击主战人士,对内钳制言论,对外软弱无能,在广大士大夫中口碑极差。而他的理由,一直都是宋人没有能力与金人对抗。但是,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盟约,再度率六十万大军南侵后,却在南宋将士们的奋力抵抗下被打败,尤其是允文领导的采石大捷,在长江沿线打得金兵大败亏输,最后金国又发生内乱,完颜亮为部下所杀,南侵以失败告终。

通过这次胜利,宋高宗或许意识到了自己的路线错误(当然,他不会公开承认),在自责中将帝位禅让,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能暂时平复一下主战人士的怨愤情绪。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他所谓“倦勤”,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其为真正的理由。这从他后来对宋孝宗朝政的时时干预就不难看出。

宋孝宗提前退休,原因是满心的无奈。宋高宗禅位时,才56岁,年纪不算大,身体也不差,这就注定了接位的宋孝宗皇帝当得不会很顺。宋孝宗登基后,曾想振兴,准备北伐,恢复中原,所以老在太上皇面前提出北伐,有一次把高宗弄火了,他对孝宗发怒说:“大哥呀(高宗有两个养子,赵昚为大),你还是等我死了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吧!”

网络配图

政治上如此,生活细节上也如此。高宗虽然退休了,但每年生日,各地照例有孝敬,有一年生日,他感觉孝敬似乎比往年少了许多,他竟喊来孝宗臭骂一顿,吓得孝宗赶快把宰相虞允文请来做太上皇的思想工作,自己又赶紧把孝敬补齐。这些琐屑事都如此,其他可想而知。所以,孝宗当了27年的皇帝,健康的高宗却当了25年的太上皇。期间,孝宗大事不能干,小事干不得,受尽了有职无权的鸟气,最后心灰意冷。所以,太上皇死后,他只干了两年,就把位子让给了儿子,自己也当上了太上皇。

宋光宗退位,其原因是因为疾病。宋孝宗被称为孝宗,他的确是个孝子。但这位孝皇帝,却生了个不孝的儿子赵惇。赵惇当太子时,勤奋谦恭,表现得十分孝顺。但继承皇位后,连每个月四次向父亲请安都不请了,甚至太上皇宴饮、游玩这种“例行公事”都不做了,整个与父亲隔绝不见,加上害怕老婆,幽闭自己,遂一病不起。1194年秋,宰相们和太皇太后吴氏联合一起,在没有知会光宗的情况下,拥立了他的儿子赵扩为皇帝,即宋宁宗。宋宁宗继位后,尊光宗为太上皇。1200年,宋光宗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曾国藩能打败太平天国却不能强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如果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会失败吗,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打了多少年

    读太平天国洪秀全,读湘军曾国藩,始终在思考:曾得到那么多人民拥戴的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为什么最后让曾国藩让湘军给打败了?为什么太平军越打越少,越打越不能打?而湘军越打越多,越打越能打?诸多因素中什么才是最主要的?翻读湘军,除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等人,一个湘军将领引起我的注意,他叫彭玉麟,人称“

  • 马超真的故意害死亲生父亲吗?或因尴尬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超怎么可以打到人,马超死亡真相,马超为何要起兵反曹

    马超的父亲马腾之死,在历史上是一件颇为蹊跷的事情。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是马腾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反抗曹操而遭到杀害,之后马超造反。但是在真实历史中,顺序正好相反,是马超先造反,导致了马腾被曹操杀害。表面上看,马腾是因为马超造反受到株连,和自己的儿子马休,马铁一起被杀,夷灭三族。杀死马腾的人是曹操,

  • 揭秘:谁是历史上没有污点的完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女人最多的皇帝,历史上有没有黑阙王朝,历史上的污点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王朝都是因为衰弱而被取代的,在本人看来有几个朝代却是因为太强大而在历史中消失的,秦汉不用多说的。但是有一个王朝一样伟大,却总是不被重视,这个伟大的王朝就是——杨氏隋朝。要知道这个王朝的贡献绝对不会比汉唐对于中国古代王朝的贡献小的,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建立隋朝。隋朝完成了自

  • 清雍正首创养廉银制度:但"恩俸""双俸"作补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废除贱籍制度,养廉银制度是谁提出来的,清朝官员养廉银

    《解放日报》刊文指出,明清时期政府奉行“薄俸”制度。明代“公务员”的工资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制定的工资标准,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正一品大员,俸禄仅900石;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提高了标准,正一品为1000石。网络配图至于普通“公务员”,其俸禄就更低了,相当于副科级

  • 朱元璋反腐:百姓把贪官"绑缚赴京治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宁枉勿纵,从不手软十九年内,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无一官员做满任期允许百姓直接把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起罪之低、处罚之重、涉及之广、时间之长,史上第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在位期间影响比较大且众所周知的大政治风波有二。一是大肆诛杀、清洗开国重臣。其杀戮之重之广,在中国史上是

  • 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 还被拥立为专政首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不凡兵王,印度把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唯一击败满广志的部队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荡”的祸首———“板荡之篇,于焉而极”,“狼戾贼忍,暴虐不仁”有史以来未曾有过。董卓字仲颖,生于凉州陇西郡临洮县,老家大概是在今天的甘肃省岷县西南一带。少年时代,游走于凉州一

  • 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为何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谁被称为,八贤王简介

    康熙晚年,在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之后,康熙的众皇子们蠢蠢欲动,对皇储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八阿哥胤禩德才兼备,在朝中威望甚高,大有舍我其谁的味道。但是康熙却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毅然决绝地将八阿哥胤禩排除在皇储之外。胤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让我们来看一下。网

  • 古代十大奸臣结局:和珅家产是大清国15年的收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是能臣吗,和珅放到现在有多有钱,和珅一家的结局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 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 权纳贿,肆行贪

  • 辛辛苦苦统一中国 却传位给傻太子终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即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他一生纵横沙场,能征惯战,果敢英武,平定东吴,统一天下。结束了汉末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司马炎在位的太康年问,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然而,他却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一个傻儿子继承,这似乎不合逻辑。然而事实却是如此,那么英明神

  • 大唐功臣仆固怀恩战功卓著 为何却最终走向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单雄信为何不投降唐朝,唐朝24位开国功臣结局,仆固怀恩怎么读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正月,虽然冬天的气息尚未散去,凛冽的寒风依然刺人肌骨,但大唐帝国的心脏—长安城里已经洋溢起了春天的气息。历经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长安城再也没有了以往摩肩接踵、洒汗成雨的国际大都市的恢宏气象。又一个新年的到来,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人们特别庆祝的,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立时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