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在被曹操攻打时,为何不让袁术来支援他?

袁绍在被曹操攻打时,为何不让袁术来支援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21 22:48:32

绍和袁术出自汝南袁氏,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对于各个诸侯来说,虽然有不臣之心,但是,在汉献帝退位之前,却只有袁术这位诸侯僭越称帝。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彼时,虽然汉室衰微,但是,汉朝数百年的威望,还是促使不少人心怀汉室的,比如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就是忠于汉室的。

因此,袁术僭越称帝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众怒。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袁术等于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到了建安四年(199年),在曹操的不断打击之下,袁术呕血而死。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消灭袁术时,他的兄弟袁绍在干什么,为何不救援袁术呢?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在曹操、吕布等人的打击之下,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还写信给袁绍,请求他收留自己。对此,袁绍同意接纳袁术。于是,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袁术很可能就会在袁绍手下度过余生了。但是,袁术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

同年六月,袁术退军至江亭。不久之后,袁术呕血斗余而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袁术快要被曹操消灭的时候,袁绍仅仅是同意接纳他,也即并没有派兵支援袁术。换而言之,对于这位兄弟的遭遇,袁绍整体上是坐视不理的。如果真心救援的话,当时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完全有能力从曹操手下救出袁术。对此,在笔者看来,袁绍之所以没有救援袁术,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以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袁术僭越称帝的时候,袁绍正式成为东汉王朝的大将军,而且是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因此,作为东汉王朝的大将军,袁绍理应平定汉王朝之下的叛乱。

至于僭越称帝的袁术,自然是首当其冲了。当然,袁绍并没有率军讨伐袁术。但是,如果真的出手帮助袁术,必然会遭到天下士人的攻击,也即你袁绍既然接受了东汉王朝的册封,现在又帮助袁术僭越称帝,可谓自相矛盾,让自己陷入到众人的指责声中。换而言之,袁绍不愿意为了袁术这位兄弟,和天下群雄为敌,这必然要求两人划清界限。

另一方面,在曹操等人消灭袁术的过程中,袁绍正忙着对付公孙瓒,自己也是分身乏术。东汉末年,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对的幽州牧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幽州和冀州相互临近,因此,对于掌握幽州等州郡的公孙瓒,自然成为冀州牧袁绍的心腹大患。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最终被袁绍击败。

到了公元199年,公孙瓒自尽,袁绍吞并了公孙瓒之前的地盘,从而坐拥幽州、青州、并州、冀州这四州之地,在整体实力上力压曹操等诸侯。对于袁绍来说,帮助袁术,很难获得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是,消灭公孙瓒的话,则是在扩大自己的地盘。

最后,除此之外,袁绍和袁术之间虽然是兄弟关系,但是,两人的矛盾太多,甚至可以说是积怨已久了。对于袁绍来说,原本是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而袁术则是嫡子。因此,袁术一直以来就瞧不上袁绍。不过,后者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又获得了汉末英雄豪杰的拥护,也不太看得上袁术。所以,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袁绍和袁术并没有在一起起兵,而是在董卓篡夺大权后各奔东西。董卓西走长安后,袁绍准备抛弃汉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他选中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当时袁氏兄弟不睦,袁术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维护忠义,反对袁绍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因为这件事情,袁绍和袁术两人的矛盾,自然更加激化了。在此背景下,袁绍和曹操、刘表结盟,而袁术则和吕布、陶谦、公孙瓒等诸侯结盟。一定程度上,东汉末年的各方诸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袁绍系和袁术系两大阵营。当然,在公元199年,曹操消灭袁术之后,袁绍和曹操之间的联盟正式破裂,两人都在准备和对方之间的决战。由此,在笔者看来,袁绍坐视曹操消灭袁术的行为,实在是不明智的,或者说是目光不够长远的体现。因为在袁术灭亡之后,不仅意味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更导致其失去了后顾之忧,如果在官渡之战时,袁术能够在后方袭扰曹操的话,显然会增加袁绍的胜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马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任潘璋部下司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刘备的手下文有卧龙凤雏,凭三寸不烂之舌屡夺先机,武有五虎上将英勇无比,带军作战大挫四方。然而就是如此英勇的武将,竟然有两位都落败于同一人之手,关键这个人还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小人物

  • 司马懿在诸葛亮逝世后再也没有攻打过蜀国,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谋略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不足百年,当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朝代,对里面人物故事的熟悉程度,远超任何一个时代。这里面小说《三国演义》功不可没,但三国时代的故事,其实在宋朝就已经有说书艺人来

  • 三国时期担任过蜀汉四征将军这一官职的,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四征将军是指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位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四征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的后代都是什么下场?待遇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自古以来,对于皇位的争夺从来都是讲究一个成王败寇,胜利者登上皇位对于失败者予取予求,失败者只能任其宰割。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其长兄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弟李元吉之间关于皇位爆发的

  • 在三国时期,为何说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的结局是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自魏文帝曹丕篡汉称帝之后,到末代皇帝曹奂被司马炎逼迫禅让,魏国的国祚只有45年。但却出现了三位傀儡皇帝,曹芳被废后幽禁而死,曹髦则是被成济弑杀,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却被封为了陈留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三国时期,为何说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的结局是最好的?曹奂的本名为曹璜,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与魏明帝曹

  •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什么样的人?最后的下场有多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续》中所言,“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在辉煌之时,他曾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统中原地区;然而在落魄时,却是深陷四面楚歌惨境,死

  • 潘濬是什么人?归降后的他在东吴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降将是战争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219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但

  • 郭威之所以将皇位传给柴荣,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郭威于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称帝,国号为周。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郭威是五代十国里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建立者,往往大人物的爱情故事更容易打动我们,因为大人物面临的困难大选择多,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更能打动人。五代十国是个军阀割据的乱世,这种乱象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了,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

  • 历史上刘备和孙策是如何托孤成功的?有何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皇帝在临终之前,如果继承人还没有成年的话,通常会采取托孤的方式来确保皇位能够顺利传承。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备和孙权都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军阀,一个建立了蜀汉政权,一个割据江东,奠定了孙吴政权。在创业途中就中道崩殂的情况下,如何托孤就成了一门学问,显然无论是孙策,还是

  • 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太监是什么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太监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极端产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朱元璋曾经明确下令宦官不得干政,并且在宫里立了一个牌子,宦官干政者立死,并且严禁太监读书写字。朱元璋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尤其是不让读书这一条,直接限制了太监的发展,一个文盲的破坏力是有限的,可惜老朱家这些子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