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允炆兵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朱允炆兵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67 更新时间:2024/1/25 16:17:56

朱允炆兵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得天下后,还在天下百废待兴的时候,就围绕着老朱家开始进行资源分配,而且这种分配具有典型的老农分家思维,他甚至希望自己的一生提前把整个帝国的无限事业全部打理好,规范好,只要子孙后代能严格遵守,就能实现长治久安。

所以,他一开始就对太子朱标悉心培养,不但给他选最好的老师,并且亲身示范如何创业、守业,为了锻炼他治国的能力,很早就开始让他处理政务。与此同时,又加大了对其他皇子的分封制度设计,告诫他们千万不要觊觎皇位。

然而朱元璋所设计的这一切,都因为太子朱标早死而告破灭。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皇位,而且几乎为他执掌江山扫清了一切障碍,可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死后第二年,燕王朱棣就反了。

面对皇叔朱棣,朱允炆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苦撑三年之后,兵败而不知所踪,朱棣登位,为明成祖。

有人说,朱允炆兵败主要是因为无将可用,都是因为朱元璋晚年清洗元勋武将害得,如果不是朱元璋清洗,朱棣一定不会成功。

那么,朱允炆落得个“不知所终”的下场,真的是朱元璋害得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朱允炆的失败主要在于自己在这两点上犯了错误。

其一、他书生意气太浓,有些自大。自从朱标死后,朱元璋就知道自己以前所有的构想都得打乱重来,以前太子地位稳固,能力出众,能完全掌控局势。可换了皇太孙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担心君弱臣强,老朱家江山不稳,他开始大肆清洗元勋武将。

在立皇太孙前,特意把冯胜、傅友德蓝玉调出京城巡边,随后突击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然后迅速清除了利益最相关的蓝、常两家势力,后来又先后赐死冯胜、傅友德,几乎为朱允炆当皇帝做好了一切工作,可以说朱允炆当上皇帝后什么都不用干,只按照朱元璋的布局做皇帝就行了。

可惜朱允炆书生意气太浓,考虑事情只出于理论,总想迅速实现自己的“施政纲要”,并且有些自大,对局势分析估计不足,不相信朱元璋生前留给他的政治布局,非要推倒重来,结果适得其反,让矛盾迅速激化。

其二、急切变更祖制,心狠手辣。在削藩问题上,朱允炆有些太急于求成,而且心狠手辣。朱元璋刚死,就急吼吼地变更祖制,强行削藩,而且颇有些心狠手辣。连废四个皇叔为民,逼死湘王全家,甚至燕王朱棣将儿子送去做人质,自己装疯都没有让他罢手。

而且,朱允炆有句“名言”叫“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多少年来大家都以此为据,觉得朱允炆仁慈软弱,其实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杀叔之名”,而不是“杀叔之实”,意思是只要不给我背这个锅,影响到我的名声,别的事随意。

他还过于急速地抬高文臣地位,贬抑武将勋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很多人在这次皇室争权时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如果朱元璋不清洗功臣,那么朱棣造反必然不会成功,但朱棣被镇压后,朱允炆的皇位一样坐不稳。被朱元璋清洗的冯胜、傅友德、蓝玉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以朱允炆的资历,根本镇不住他们,如果他们再因为镇压朱棣有功,那么结局就明摆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一生战功赫赫却没有自立为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皆知,韩信是有名的雄才奇将,更是被称为“兵仙”。“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信精通兵法,本来可以自立为王,在秦末之年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但是他为人忠厚,知道感恩,不想对刘邦叛变,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他的死让人感到非常可惜,韩信因为刘邦的帮助,才完成了

  • 嘉庆帝上位之后就立马杀掉了和珅,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年号“嘉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但嘉庆皇帝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也仅仅是止于此处,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对于嘉庆皇帝,有一个很奇怪的评价,那就是英明伟大的一事无成,为什么两个相反的描述会出

  • 曹芳:曹魏第一位傀儡皇帝,始终没有真正掌握曹魏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曹芳,即魏齐王,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魏明帝曹叡养子,是曹魏在位最久的君王,也是曹魏第一位傀儡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病危,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让他们共同辅佐曹芳。明帝死后,曹芳就在当天被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登基,是为魏少帝,又称

  • 孙权:东吴的建立者,晚年却因继承人问题毁了东吴基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即孙仲谋、吴大帝,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与曹操、刘备等为后世奉献了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传孙权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刘琬曾为孙权相面,说孙权相貌最为高大挺拔,认为他有大贵之表

  • 汉朝时期,有哪些十四岁一下登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和东汉合称汉朝,其中有出生百天登基,一岁去世的汉殇帝刘隆;有四岁登基,因为一句话得罪吕后被杀的西汉前少帝刘恭。除了这俩人外,汉朝还有不少幼年登基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里的幼年登基指的是十四岁以下登基为帝,包括年幼登基不久又逝世的皇帝也包括年幼登基在位时间

  • 朱瞻基为什么会杀了自己的师傅戴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基为什么会杀了自己的师傅戴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对皇太子朱高炽一直不满意,但认为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希望以后这个孙子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所以特别注意朱瞻基的教育,给他找了好几个老师。后来朱瞻基做了皇帝,就是明宣宗,以前他身边的许多人包括老师,都得到了重用。但凡事都

  • 李世民和朱棣同样是篡位,为何评价差别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篡位登基,李世民开创盛世,朱棣在位明朝也是非常的强大,李世民成为了千古名君,朱棣却背上了杀害侄儿的名声,为何两个差别这么大?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觉得我们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一、李渊和朱元璋性格和能力上的区别;二、李世民和朱棣各自的势力对比;三

  • 谋诛权臣的孙亮,为什么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亮,三国时期东吴第二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的幼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亮的长兄孙登、二兄孙虑早年已经去世,而三哥孙和则因被陷害而被废去太子之位,四哥孙霸因图谋夺嫡被赐死。于是孙权便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孙亮年幼聪明颖悟,有成人的判断能力。孙权去世后,十岁的孙亮继承

  • 历史上在魏蜀吴三国担任过大司马官职的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司马,古代官名。先秦时期,有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设立大司马以备不虞。比如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设立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

  • 朱棣夺皇位的过程是怎样的?可谓演技之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夺得皇位的过程可谓演技高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死后没把皇位传给他的几个儿子,而是直接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建文帝的朱允炆。究其原因,主要是太子朱标性格比较懦弱,遇事很难有决断,朱元璋始终对他始终都不太满意,怕他将来有朝一日守不住大明江山。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