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残酷的殉葬仪式:朱棣居然用朝鲜贡女陪葬

古代残酷的殉葬仪式:朱棣居然用朝鲜贡女陪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1/19 11:24:39

用活人殉葬的野蛮制度,早在商周时代就出现了。只是这种做法太残忍,秦汉之后,才有所收敛。不埋活人,便用木俑、陶俑代替。从此以后,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就极为罕见了。有些开明君主,临终前还明确要求,将身边的大批宫女,遣返民间,任由婚嫁。本来,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想不到,“活人殉葬”的习俗,又在明朝死灰复燃。朱元璋开创了这个非常恶劣的先例。

尽管朱元璋也是“苦出身”,他对自己死后的安排却十分铺张,其中,就包括“活人殉葬”。朱元璋咽气之前,早就立下了遗嘱,明确指示,要众多嫔妃、宫女一同殉葬。活得好好的,谁愿意跟一个死老头子埋在地下呀?话虽如此,心甘情愿追随皇帝陛下的女人也不在少数。那些没有名位的年轻女子,则完全是被迫。要么投河,要么上吊,要么被集体屠杀,塞进暗无天日的墓穴里。当然,皇帝皇后要堂堂正正正地埋在一起,陪同殉葬的女人们,只能远远地守在陵寝周围。似乎,能跟皇帝皇后死在一块儿,也算是天大的荣耀了。据记载,陪朱元璋殉葬孝陵的嫔妃、宫女约有46名,其中十几名侍女,都属于“生殉”。一句话,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跟着皇上死!

1424年,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去世,这位文治武功的永乐皇帝竟然醉心于阴间的荣华富贵,他和老爹朱元璋一样,勒令自己死后,必须以活人殉葬。朱棣下葬,跟着归天的宫妃多达三十余人。《明史·后妃列传》近乎病态地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也就是说,活人殉葬制度。从朱元璋那儿兴起来,一直延续到明宣宗朱瞻基。天顺八年,也就是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连镇病危,居然“皇恩浩荡”了一回,他下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句话可积了德了,明朝万恶的殉葬制度,就此画上了句号。

俗话说,哪座庙里都有屈死鬼。明朝的殉葬制度毁了多少无辜女子啊?不但中原人受害,就连有些“附属国”的良家女子都跟着“吃瓜落儿”。

明朝皇帝喜欢美丽、温顺的朝鲜姑娘,进贡而来的王妃,竟然也赶上了皇帝驾崩,可怜如花似玉的外乡女子,千里迢迢跑到北京,稀里糊涂地送了这条命。《李朝世宗实录》记载了一段朝鲜姑娘为永乐皇帝殉葬的悲惨过程。

1424年,成祖朱棣死了。遵照皇帝遗旨,宫中嫔妃死必须筛选一批“活殉葬”。当然,被选上的倒霉蛋儿都是没有背景、没有地位的女人。刚进北京的朝鲜姑娘,孑然一身,举目无亲,理所当然的殉葬者。哭天抢地有什么用?对峙反抗有什么用?横竖得死。黑布白纱笼罩下的后宫,随即哭嚎声四起,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短短几句话,再现了为永乐皇帝殉葬的残忍场面。大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嫔妃三十多人准备集体自杀。殉葬,还有一套烦琐的程序呢: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之后,再带到大殿里。眼看就要死了,惊恐、悲愤的哭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殿堂里。殉葬的工具早已安排停当,一拉溜儿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都是上吊“垫脚”用的。

一旦上吊女子登上木床,将雪白的脖子伸进绳索圈套,负责监督的太监立刻踹开木床,殉葬女子手刨脚登,五官变形,很快窒息而死。

在这座巨大的悲剧舞台上,朝鲜选献的两名女子尤为凄惨。一位叫做韩氏,另一位叫做崔氏,它们勉强属于皇帝身边级别很低的“小老婆”。可能,朱棣都没来得及亲近她们。想不到,好事儿没轮着,殉葬这种倒霉事儿却打了个正着。当明仁宗朱高炽进来“辞决”时,韩氏突然精神崩溃,她苦苦哀求新皇帝放自己回国,说家里还有老娘需要奉养。很显然,这种哀求根本就不起作用。末了,皇帝拂袖而去,她们还得死。韩氏临死,乳母就在身边送别,韩氏撕心裂肺地喊道:“娘,吾去!娘,吾去!”话音还没落,就被太监一脚踢开木床……刚才还哭声鼎沸的大殿,倾刻死一般的寂静。阳光顺着门窗的花棂照进来。朱漆彩绘的梁柱上,吊着三十多具直溜溜的女尸。冤魂未远,袅袅不绝,随着萧瑟的秋风,飘来荡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说朱元璋的马皇后被“妖魔化”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听过评书《大明演义》的人,一定非常腻味朱元璋和他的原配马皇后。在曲艺演员嘴里,这两口子心怀叵测,卸磨杀驴。不但害死了元帅徐达,炮打“庆功楼”,还勾结形成以皇后“马大脚”为首的“韩马奸党”,架空了年老多病的朱元璋。当然,这些故事绝非真实的历史,而是江湖艺人对朱元璋铲除功臣的做法极为不满。其实,马皇后并

  • 马皇后究竟是怎样管理朱元璋那些后宫嫔妃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割胜利果实了。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新皇帝满身盛装,威严地接受了百官朝贺。朱元璋甫登大位,立刻册封原配夫人马氏为“皇后”。马皇后替朱元璋成功管理着小老婆群和子女群。不是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吗?大明“第一国母”就能敦上睦下、亲老爱幼。在她手里,整个朱氏大家

  • 未当皇帝之前朱元璋与妻子马氏遭过怎么的罪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后妃列传》交代了马皇后的出身:“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这就是“马氏”的苦难童年:母亲死了,父亲跑了,长年寄养在郭子兴家里。1352年,郭子兴招募上千流民,啸聚濠州,号称一方“红巾军”。这时候, 朱元璋风尘仆仆地赶来投奔。据《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剿杀明朝当时的“第一富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万二,明人。嘉定安亭万二,富甲一方。有人自京回,万问其见闻。其人曰:“皇帝(明太祖)近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万叹曰:“兆已萌矣!”即买巨航,载妻子,泛游湖湘而去。不二年,江南大族以此籍没,万二卒获令终。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想。”万二这样的大

  • 明祖陵在哪?朱元璋究竟是怎样寻觅陵址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按常理说,朱元璋的祖先们既然被追尊为皇帝,皇后,其葬处就应该建陵,并应依制建造帝陵建筑。但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只追加封号,没有营建祖陵建筑,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呢?原来朱元璋少时家贫,居住地一迁再迁,使他根本不知道其三代祖考的确切葬地。因此,他为寻找祖陵葬地颇费了一番周折。根据史料记载

  • 揭秘:马可波罗可能没有来过中国 将苏杭弄混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美剧《马可·波罗》刚刚推出就在网上掀起热潮,号称比《权力的游戏》更土豪的这部美剧虽然褒贬不一,但马可·波罗这个13世纪意大利大叔,可是又火了一把,顺带也给美国人普及一下了元朝历史。巧合的是,关于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昨天在西湖边开了一场高大上的学术盛会“杭州与新丝路”。在琴箫合奏的《丝路梦寻》的旋律

  •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为什么要处死功臣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

  • 勾践的爱姬毛嫱是谁?为何说她比四大美女还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其中,西施排名第一,然而,中国还有句俗话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山外青山楼外楼,难道历史上再没有比四大美女漂亮的了吗?春秋末期,有位美女,就比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还要漂亮。《庄子·齐物论》记载: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这就是沉鱼落雁

  • 揭秘墨子的人生观:极端反对享乐崇尚仁义为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墨子非乐上》墨家是中国史上一个具有极大利他主义色彩的门派,墨子本人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和平,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墨家的弟子,穿的是短衣、草鞋,要参加劳动,将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当成精神偶像,以吃苦为时尚,讲究的是利他。因此,墨子以及墨

  • 秦朝为何没出现文学大家?与秦始皇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句话用在秦代却显得有点牵强,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涌现,百家争鸣,奠定了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秦亡后的两汉崇文,文化及其昌盛。两汉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在两座文化高峰之间的秦朝却是文化低谷,文学成就更是屈指可数。从《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