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是怎样打造以香都为中心的世界性帝国的

忽必烈是怎样打造以香都为中心的世界性帝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08 更新时间:2024/1/18 22:28:06

在使蒙元王朝和大汗本人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方面,谁也没有威尼斯旅行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做得更出色,根据他那部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而成,褒贬不一的伟大作品《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他于1275年前后到达中国,并作为成吉思汗孙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客卿在那里待了17年,的确,马可所描绘的那个富饶绮丽的东方世界确实很难被身处“黑暗时代”的欧洲同胞所相信,他被嘲笑为“信口开河的马可百万君”,小丑们将他的经历改编为滑稽短剧在威尼斯的酒馆中演出。

但今天我们却相信,如果马可本人没有亲自到过元朝统治的中心地带,那么他的绝大多数记述是不可能如此生动的,虽然这位具浪漫性格的探险家有时会夸张一点,但总体上还是严格地还原了忽必烈统治时代的本来面目。

虽然在绝大多数欧洲人看来,大汗是异教信仰与残酷征服的化身,但马可的记载中却对他充满了崇拜与赞扬,在他眼中,大都的宫殿是他所见过的“最壮观,最宏伟的建筑,它总共包括400多间华丽的房间,在宫殿附近矗立着一座人造的土山,山坡上种满了移植自全中国各地而来的珍奇树木,有些甚至来自遥远的西南,借助大象的力量才把它们从深山中拖出。”在今天看来,这种奢侈行为与他最终灭亡的赵宋王朝有些相似,不过享乐的要求并不是惟一的原因:“忽必烈需要在中原新君主和蒙古人的领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间作出某种平衡。”

威尔·杜兰特在《文明的故事》中说,“在采取了许多汉人的习俗以便安抚这些新征服的民众同时,他又不得不采取措施,艰难地保持他草原游牧民族的特性,在上朝时身穿汉式袍服的忽必烈必须在每年夏天前往位于今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部金莲川草原的上都避暑狩猎,主持祭典,向蒙古部落传统信奉的最高神‘长生天’企求保佑,并洒下马奶酒,以求与可敬的祖父成吉思汗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在上都的狩猎禁苑中,大汗仍旧要住在传统的蒙古包里,顶棚是用镀金并上过生漆的竹藤精心建造,绘以草原上常见的鸟兽和追逐射猎的蒙古勇士。”

这顶著名的金帐在被焚毁几百年后,还给了英国著名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以灵感;他根据马可·波罗对于这座“香都”的记载,把这所“堂皇的安乐殿堂”写进了他的长诗《忽必烈汗》。

与这些粗犷的行为相反,忽必烈精明地不用本民族的名称来命名他的朝代,以免引发过多的抵触情绪,“元”这个字在传统的中国道家哲学典籍中有着深远的含义,包括“宇宙的起源”与“一切万物的源动力”等。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将它的渊源追溯到半个世纪前,成吉思汗与来自中原的道家哲学家长春真人丘处机在河中地区的阿力麻力城相处了两年时光的结果。

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与其他分裂的蒙古汗国依然钟爱破坏与劫掠的秉性不同,忽必烈已经开始向被推翻的宋王朝学习,建立复杂的官僚国家机器并竭力维持它的运转:“在大都宏伟的城墙附近,矗立了58座巨大的粮仓,借以在丰收年景储备多余的粮食防备荒年的袭击。”在全国纵横交错的驿道上,遍布着1400座间距40公里的驿站,“手持符信的使节和官员以每天400公里的速度驰骋其中,传达大汗的旨意与监督各地的官员行为,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

“表面上的亲善并没有完全赢得汉族儒家知识分子——这个统治中国所必不可少的集团——的心,而大汗也对他们沉湎于各种抽象道德符号的争辩深感不可理解和厌烦。”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如是说。

曾任南宋度宗朝中书舍人,亲点文天祥为状元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得知南宋灭亡后隐居在乡间拒不出仕,而“吴兴八子”之首的著名画家赵孟则画了一株根须毕露的兰花,以委婉的方式抗议蒙古入侵者攫取了他们的土地,摧毁了文化根基。

与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坚持从一个来自被征服的中亚民族圈子中任命高级官员,包括吐蕃人、色目人、土耳其人,乃至欧洲人,并给予他们相当崇高的地位与宗教自由,忽必烈本人的生母莎尔合黑帖尼,就来自受基督教聂斯脱利教派影响深刻的蒙古克烈部。

忽必烈曾经向马可·波罗表示,自己对疆域内所有的宗教都“尊而敬之”,勒内·格鲁塞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它们带来的政治价值和迷信效果,1258年夏,忽必烈曾在新建的开平府主持了佛道两教的一场辩论,双方辩论至黄昏时分,性格淘气的忽必烈宣布道士失败,按照事先的协议,参与辩论的17名道士被送到刚建成的大龙光华严寺脱袍去冠,削发为僧。

不过,忽必烈与他热心佛教的妻子察必很快发现流行于中国的禅宗过于自我出世,而转向了藏传佛教,因为喇嘛教具有大量的巫术仪轨内容,富于神秘色彩,与萨满教的宗教习俗颇能融合并具备精神领袖参与政治的传统。

1269年,忽必烈加封喇嘛教萨斯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并亲自从八思巴受戒,此后元朝历代皇帝都沿袭其例,从萨斯迦派僧侣中封授帝师,八思巴还奉忽必烈之命,以吐蕃文字为基础创制了新的蒙古文字,其他各种繁琐而具体的技术工作则留给了色目人,这些从蒙古部落时代就替他们经营高利贷商业与工匠技术业,被称为“斡脱”(伙伴)的中亚居民。

在马可·波罗的记载中,一位名叫札马鲁丁的波斯人在忽必烈初年掌管西域星历司,为皇家图书馆——中央秘书监翻译了一百余部来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科技著作,其中包括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学著作,而一位波斯建筑师也黑迭儿曾参加了大都城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怎样从破坏者到庇护者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图片,一代天骄什么意思啊

    “与其他三名人类历史中企图征服整个世界的疯狂天才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希特勒相比,成吉思汗的残酷与好大喜功毫不逊色,但在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这一点上,其他三位就望尘莫及了。”《影响世界进程的一百名人》的作者麦克·哈特在介绍这位总排名第29位的草原英雄时如是说。虽然从呼罗珊到阿姆河一代的中亚城市在成吉思汗

  • 赵国大将李牧是怎样攻击匈奴的?有的是何计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国名将李牧,赵国名将李牧的简介

    李牧是赵国大将,起先一直驻守代地和雁门,防备匈奴并护卫赵国北部边境,他在驻地权力很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税赋充作军费,“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虽说他善待兵士,部队勤于操练骑射,时时留意烽火台的动向,派出很多侦察兵刺探匈奴敌情,但他对于匈奴来犯所秉持的“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方针,使

  • 秦朝将军蒙恬是怎样打败匈奴的?其又有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北击匈奴,蒙恬战匈奴,蒙恬将军是哪里人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讲王翦的时候,提到的秦国朝野关于灭楚方针之争吗?王翦认为灭楚必须用六十万人,而少壮派李信则认为二十万人足已

  • 蒙恬将军是怎样大破匈奴的?蒙恬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最初作过掌理司法文书的官吏,《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复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

  • 忽必烈是怎样进行南征北战的?忽必烈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

  • 明神宗朱翊钧为什么会怠政?他又是怎样怠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

  • 明神宗朱翊钧是怎样当皇帝的?朱翊钧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早期经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垕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

  • 王居正曾公然批评秦桧 被罢官后隐居括苍山3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海南众多流贬官宦中,有不少人在赴海南路上历经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心情抑郁,往往到达贬所不久就离开人世,因此对海南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但是由于前来海南时往往携家带口,在被贬官员离开人世之后,他们的家属往往就地落籍,繁衍发展。这就形成了海南流贬文化中的渡琼始祖现象。他们在海南人口繁衍,推动民族融

  • 历史中的“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真的很传奇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历史常识,历史上的人物

    一个被打服了的匈奴首领,到宗主国朝谒,好吃好喝,全程免单不说,汉元帝的各种赏赐也让其跪了,呼韩邪单于眼泪哗哗的,心里说,陛下对我这么好,这辈子给您当儿子是不成了,请您同意我给您当女婿吧,“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其他女子他是舍得的,于是乎后宫一位姓王的良家子远嫁了番邦。《汉书》

  • 明朝隆庆皇帝为什么要装哑巴?他有何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为什么要那样对张廷玉,哑巴皇帝,乾隆为何恨乌拉那拉氏

    关于隆庆皇帝的记载很少,因为他从未作出任何重要的政治决定,大学士高拱后来回忆,皇帝智力平平、笨口拙舌,优柔寡断,经常不说话,有的大臣甚至以为自己的皇帝是哑巴。一方面没有证据表明,隆庆皇帝是如何英明果断;另一方面,也没有证据表明,他智力迟钝。文官们有时拉他参加一些场面盛大的典礼中,想让隆庆皇帝的到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