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建造紫禁城?有何传说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建造紫禁城?有何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4/1/18 22:52:50

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在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更让朱棣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儿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噩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

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象,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这年的5 月,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公元1403年,在这座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并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当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涌向北京时,在距北京万里之遥的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儿大汗指挥的铁骑大军,已经向中原开拔,大明朝的北方又面临着威胁。

然而正当永乐皇帝准备布防迎战时,帖木儿却突然在行军途中病故,一场大战消于无形。

公元1405年6月,东南风吹起的时候,郑和受永乐皇帝的派遣率一支船队作远洋航行,带着永乐皇帝向世界展现大明国威的使命,驶向茫茫的海洋,据说这次航行,也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公元1406年8月,当郑和的舰队浩荡行进时,南京皇宫里发生了一件让朱棣高兴的事,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这是出于永乐皇帝本人的暗中授意,还是大臣们自己揣摩上意的结果,总之在这一天的朝堂上,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永乐皇帝非常愉快,他接受了这个建议。

于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永乐皇帝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他们即将去往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去开采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时常出没着虎豹蛇蟒,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这些楠木后来成为紫禁城太和殿中巨大的柱子,遗憾的是,这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已难见踪影,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用松木拼凑而成的。

这些巨大的木材,即使通过现代的运输工具运到故宫,也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工作,那么500年前,比这些木材巨大数倍的楠木,又是怎么运到紫禁城里的呢?

被派往四川的工部尚书宋礼,这样向皇帝描述了一次大木出山的传奇情景:有一天山洪暴发,一株大木顺流而下,遇有巨石拦路,大木发出像雷鸣一样的巨响,撞击巨石,巨石裂开大木完好无缺。

后来永乐皇帝将发生这一故事的那座大山封为神木山,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更多的木材,从川贵湖北的崇山峻岭中依靠天然的河流和修好的运河,输送到北京。

永乐时期为建造新的宫殿而进行的采木工作,据说持续了整整13年,同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也很艰辛,在保和殿后,我们能看见故宫中最大的丹陛石,它是在明代,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而这样巨大的石头,是如何被运到这里来的呢?

据历史记载,这些石头都来自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这里从明清两代跨越600年,直到现在还在生产汉白玉石头,我们终于在明朝史料中,发现了保和殿后那块石料的开采和运输过程,这块石料光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将它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两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才将这块石料运到京城,那些同样被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据现在的专家学者研究,这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近十年。

在这十年中,北京逐渐成了大明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而今天我们只能用三维动画模拟再现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北京工地的壮观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在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中,能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只有极少的几个,那些当年为这座宫殿付出辛劳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多,他们中也不乏幸运者,比如两个来自山西的工匠王顺、胡良,一天永乐皇帝视察工地,看到他们的彩绘,皇帝扶着王顺的肩膀,对他称赞不已。

泰宁侯陈珪,公元1406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总指挥,永乐皇帝在写给陈珪的一封诏书里说:“要善待工地上的军人和民工,饮食和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你们要体谅我爱惜百姓的想法。”陈珪一直在北京监工,直到公元1419年去世,他没有等到紫禁城落成的那一天。

据历史记载,在参与这项工程的能工巧匠中,以老木匠金珩为首的二十多人被同时提升为营缮所丞,而其他一些著名人物,像负责石料制作的陆祥、负责工艺的蔡信,也都被历史记载了下来。

在600多年前,紫禁城尚未建成之时,朱棣的燕王府和紫禁城完工前的临时宫殿,就在现在中南海一带的西北。

公元1409年,朱棣以巡狩的名义住在这里,从公元1409年至宫殿建成后的公元1421年,他在北京度过了5年又8个月,这使得大明朝的决策、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跟随朱棣来到北京的一个叫王绂的画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燕京八景图》,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时候北京的美景和风情,那个时期,北京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移民军户在郊区屯田垦荒,使北京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北京对于这个王朝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公元1410年到公元1414年,朱棣以北京为根据地,两次跨过长城御驾亲征,击败了多年来威胁北京的蒙古部落,在一次胜利后,他检阅了所带领的庞大军队。

就在朱棣谋划迁都北京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最亲密的一个人去世了,这就是徐皇后,他们的婚事是朱元璋亲自给说合的,怎样安葬这个结发妻子呢?陵墓理应建在南京,但是朱棣却悄悄派一个大臣和一个风水先生前往北京寻找吉壤建陵,两年后,位于昌平以北20多里的一片山麓带,被朱棣降旨圈为陵区禁地,这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

徐皇后陵墓的修建,让大臣们都意识到这是皇上向他们释放的一个迁都信号,这之后南京城里的一些大臣开始上疏,直截了当反对永乐皇帝暗藏的迁都用意,很快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及参议陈祚被朱棣谪贬到农村去当普通的农民,剩下的人只好选择了沉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忽必烈是怎样打造以香都为中心的世界性帝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忽必烈是谁的儿子啊,忽必烈的儿子,彼得大帝通过北方战争

    在使蒙元王朝和大汗本人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方面,谁也没有威尼斯旅行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做得更出色,根据他那部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而成,褒贬不一的伟大作品《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他于1275年前后到达中国,并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客卿在那里待了17年,的确,马可所描绘的那个富饶绮丽的东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怎样从破坏者到庇护者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图片,一代天骄什么意思啊

    “与其他三名人类历史中企图征服整个世界的疯狂天才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希特勒相比,成吉思汗的残酷与好大喜功毫不逊色,但在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这一点上,其他三位就望尘莫及了。”《影响世界进程的一百名人》的作者麦克·哈特在介绍这位总排名第29位的草原英雄时如是说。虽然从呼罗珊到阿姆河一代的中亚城市在成吉思汗

  • 赵国大将李牧是怎样攻击匈奴的?有的是何计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国名将李牧,赵国名将李牧的简介

    李牧是赵国大将,起先一直驻守代地和雁门,防备匈奴并护卫赵国北部边境,他在驻地权力很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税赋充作军费,“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虽说他善待兵士,部队勤于操练骑射,时时留意烽火台的动向,派出很多侦察兵刺探匈奴敌情,但他对于匈奴来犯所秉持的“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方针,使

  • 秦朝将军蒙恬是怎样打败匈奴的?其又有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北击匈奴,蒙恬战匈奴,蒙恬将军是哪里人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讲王翦的时候,提到的秦国朝野关于灭楚方针之争吗?王翦认为灭楚必须用六十万人,而少壮派李信则认为二十万人足已

  • 蒙恬将军是怎样大破匈奴的?蒙恬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最初作过掌理司法文书的官吏,《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复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

  • 忽必烈是怎样进行南征北战的?忽必烈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

  • 明神宗朱翊钧为什么会怠政?他又是怎样怠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

  • 明神宗朱翊钧是怎样当皇帝的?朱翊钧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早期经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垕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

  • 王居正曾公然批评秦桧 被罢官后隐居括苍山3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海南众多流贬官宦中,有不少人在赴海南路上历经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心情抑郁,往往到达贬所不久就离开人世,因此对海南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但是由于前来海南时往往携家带口,在被贬官员离开人世之后,他们的家属往往就地落籍,繁衍发展。这就形成了海南流贬文化中的渡琼始祖现象。他们在海南人口繁衍,推动民族融

  • 历史中的“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真的很传奇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历史常识,历史上的人物

    一个被打服了的匈奴首领,到宗主国朝谒,好吃好喝,全程免单不说,汉元帝的各种赏赐也让其跪了,呼韩邪单于眼泪哗哗的,心里说,陛下对我这么好,这辈子给您当儿子是不成了,请您同意我给您当女婿吧,“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其他女子他是舍得的,于是乎后宫一位姓王的良家子远嫁了番邦。《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