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道光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奕詝?有何隐情

清朝道光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奕詝?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2/11 0:19:03

道光皇帝共有后妃二十多人,先后给他生了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其中长子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终年二十三岁,而儿子奕纲、三子奕继也过早夭折,四子奕詝声于道光十一年长子奕纬死后的两个月,黄五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过继给嘉庆第三子绵恺为嗣,袭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诸皇子中颇受道光钟爱的一个,道光晚年,又陆续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无知。

道光皇帝建储较晚,道光即位后,并没有按清朝惯例马上着手秘秘密建储,他为什么没有将长子奕纬立为嗣君,至今仍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道光晚年才想起建储,从道光后来在立储时极为谨慎的性格来看,可以这样进行推论,他是希望在决定接班人时有更多的挑选机会,因为奕纬之后,二子、三子幼殇,可以选择的嗣君只有奕纬一个人,是否建储并没有意义可言。

道光十一年后,随着奕纬的过世,几个小皇子的出生,道光才面临着建储这个本应早就解决的问题,在奕詝为长的几个儿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主要是皇四子和皇六子。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奕訢,母亲为道光妃博尔济吉特氏,奕訢六岁时,道光皇帝专门为他配备了老师进行正规教育,他聪敏好学,渐渐在文化课程和骑射训练中比其他皇子接受更快,奕訢在众皇子中与皇四子奕詝关系最为密切,两人仅差一岁,同在上书房读书,同接受武艺教育,兄弟感情笃深。

奕詝自六岁入学,道光为他挑选的老师是以公忠正直著称的杜受田,杜受田对奕詝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朝夕纳诲,连续十多年,是奕詝养成了贤惠正直的性格。

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詝的母亲钮祜禄氏因病去世,才10岁的奕詝就有奕訢母亲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两兄弟天天生活在一起,两人好学钻研,经史子集张口能背,模仿前人写几句古诗也像模像样,两人天天一起练习武艺,奕訢还在武林高手的指导下创制出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道光见此万分欣喜,特地赐其枪为“棣华协力”,并赐其刀为“宝锷宣威”,同时还把自己的一把白虹刀送给他作为礼物、道光后期,一考虑到立储,他的阳光始终转在奕詝和奕訢两人身上,但又踌躇不决,因为论文物韬略,奕訢在奕詝之上,而论人品,奕詝品行端正,而且又是长子,道光左右为难,犹豫难定。

那么,后来道光为什么决定把皇位传给奕詝呢?

正当道光皇帝破费心思之际,出现了两件小事,两个皇子的不同表现使道光皇帝最后做了定夺,有一件事是记载在《清史稿》的《杜受田传》中,清朝的皇帝每年都在南苑进行打猎,道光也不列外。

道光晚年的一天,南苑校猎又举行了,道光带了众皇子到南苑骑马奔驰,众皇子也可以借此机会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显示自己高强的武艺,奕訢从小擅长刀枪射箭,今天为了在父亲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勇猛冲突,箭无虚发,校猎结束后,诸皇子在道光皇帝面前纷纷出示自己的战绩,奕詝却不慌不忙地答道:父皇,现在是万物苏醒的春天,鸟兽开始繁衍孕育,我不忍心伤害这些生灵,来违反万物的生长规律。

奕詝的这番话,让道光十分高兴,不由赞叹道:这些真是皇帝应该讲的话,奕詝仁义道德的言论,与道光的传统和标准比较接近,使道光立储的天平明显倾向了奕詝。

另外又有一种说法,与上面的这件事大体相同,也是谈到了道光是如何在奕詝和奕訢两人中分出高下的,清人笔记说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奕訢的老师是卓秉恬,道光晚年生病时,有一天想召见二位皇子,打算通过最后考察以决定把皇位传给谁,两位皇子也知道即位已到最后关头,于是问计于自己的老师如何在父皇面前表现一番。

卓秉恬告訢奕訢说:如果父皇问你什么事,你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卓秉恬这样讲的意图实际上很明显,因为奕訢人很聪敏,反应也快,知识丰富,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压倒奕詝。

而杜受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实际情况后,认为皇四子应该扬长避短,用自己的特长来使道光产生好感,他对奕詝说:如果你的父皇问起国家政事,你在这方面的才识智慧是远远不能与皇六子相比的,要取胜,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当父皇在谈及自己年老多病,可能不久于帝位时,你什么也不用说,只要一个劲地伏跪流泪,表现出你对父皇的孺慕真诚。

道光召见时,奕詝就按着老师的话去做了,道光于是心里很高兴,他认为奕詝这个人实在太仁孝了,于是决定将皇位传给奕詝。

上面两种说法可能有虚构的成分,如根据《清史稿》,卓秉恬实际上并没有任奕訢的老师,故事的内容情节也不同,但所阐述的道理是一致的,即打着仁孝贤惠旗号的皇四子奕詝,在多次竞争中,击败了才智聪颖但急于表现自己的皇六子奕訢,最后被立为储君。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道光最初已立奕訢为储,但后来又改变了,《清稗类钞》中说:道光晚年倦于政事时,就想到要立皇储了,他见皇子中恭王奕訢最为成皇后宠爱,所以打算立他为储,他事先写好了奕訢的名字,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有一个太监在旁边偷偷看着道光写字的样子,见到最后一笔特别长,就怀疑道光写的名字就是奕訢,太监便将这件事讲给大家听,道光立奕訢为储的消息就传开了,道光听到后,十分气恼,就把铁盒重新取下来,更换了奕詝的名字。

照这种说法,奕詝得到皇位,完全出于偶然,道光皇帝本意是选择奕訢,因其事外泄,才改为奕詝,此事的真相其他史书上没有记载,今天已很难查实,但奕訢有宠且有希望继立为君,应该是事实,两人的被立机会是一样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十六日,道光皇帝正是秘密立储,道光皇帝在一张9.5公分·1.6公分的四折纸上用红笔以满汉文字合书“皇四子奕訢立为皇太子”,同事又以汉字书“皇六子奕詝封为亲王”,写完后,道光用两层颜色略有深浅的黄纸包好,里面的那层黄纸背面用红笔写着“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字样,并有亲笔签名,外层黄纸的背面用红笔写着满文“万年”字样,道光又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件大事做好后,道光皇帝又书写了遗谕两份,交代身后要办的事情,道光皇帝的立储御书和遗谕分别被密封在两个匣子内,收藏立储的匣子又称鐍匣。

鐍匣的三面扣处全贴又封条,两端封条上都有道光皇帝的亲笔签名,正面封条上也有道光皇帝的亲笔签名和亲书“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字样,装有道光皇帝的立储遗书和遗谕的两个匣子至今仍还保存着,它们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份可窥见清代秘密立储制度的实物,道光之后的皇帝,已没有实行秘密立储,因此它的价值十分重大。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即将走完他的人生,他在圆明园召见了大臣载垣、瑞华、僧格林沁等人,让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在众大臣面前打开小匣子,宣示御书、遗谕,同时,宣示了一份道光皇帝的亲笔朱谕,这份朱谕是道光皇帝病重时在圆明园慎德堂书的,其内容为:“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这样,从法律上讲,道光皇帝将奕詝扶上了帝位,任何人不可能也不应该产生异议。

道光皇帝去世后,奕詝登基称帝,改元年为咸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建造紫禁城?有何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紫禁城是朱元璋建的吗,北京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建的,紫禁城是朱棣建的吗

    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在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更让朱棣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

  • 忽必烈是怎样打造以香都为中心的世界性帝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忽必烈是谁的儿子啊,忽必烈的儿子,彼得大帝通过北方战争

    在使蒙元王朝和大汗本人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方面,谁也没有威尼斯旅行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做得更出色,根据他那部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而成,褒贬不一的伟大作品《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他于1275年前后到达中国,并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客卿在那里待了17年,的确,马可所描绘的那个富饶绮丽的东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怎样从破坏者到庇护者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图片,一代天骄什么意思啊

    “与其他三名人类历史中企图征服整个世界的疯狂天才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希特勒相比,成吉思汗的残酷与好大喜功毫不逊色,但在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这一点上,其他三位就望尘莫及了。”《影响世界进程的一百名人》的作者麦克·哈特在介绍这位总排名第29位的草原英雄时如是说。虽然从呼罗珊到阿姆河一代的中亚城市在成吉思汗

  • 赵国大将李牧是怎样攻击匈奴的?有的是何计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国名将李牧,赵国名将李牧的简介

    李牧是赵国大将,起先一直驻守代地和雁门,防备匈奴并护卫赵国北部边境,他在驻地权力很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税赋充作军费,“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虽说他善待兵士,部队勤于操练骑射,时时留意烽火台的动向,派出很多侦察兵刺探匈奴敌情,但他对于匈奴来犯所秉持的“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方针,使

  • 秦朝将军蒙恬是怎样打败匈奴的?其又有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北击匈奴,蒙恬战匈奴,蒙恬将军是哪里人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讲王翦的时候,提到的秦国朝野关于灭楚方针之争吗?王翦认为灭楚必须用六十万人,而少壮派李信则认为二十万人足已

  • 蒙恬将军是怎样大破匈奴的?蒙恬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最初作过掌理司法文书的官吏,《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复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

  • 忽必烈是怎样进行南征北战的?忽必烈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

  • 明神宗朱翊钧为什么会怠政?他又是怎样怠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

  • 明神宗朱翊钧是怎样当皇帝的?朱翊钧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早期经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垕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

  • 王居正曾公然批评秦桧 被罢官后隐居括苍山3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海南众多流贬官宦中,有不少人在赴海南路上历经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心情抑郁,往往到达贬所不久就离开人世,因此对海南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但是由于前来海南时往往携家带口,在被贬官员离开人世之后,他们的家属往往就地落籍,繁衍发展。这就形成了海南流贬文化中的渡琼始祖现象。他们在海南人口繁衍,推动民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