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的一个举动,就影响祸乱了整个天下

董卓的一个举动,就影响祸乱了整个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20 更新时间:2023/12/10 10:19:52

东汉末期,董卓乱政,可以说董卓是权势滔天的奸臣,也是汉室的掘墓人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而董卓的乱政行为,可不仅仅是废了汉帝刘辩,之后连带着何皇后,一并杀害,而且还有为了躲避关东联军,他强行迁都,胁迫洛阳附近的百姓入关,路途之中死伤无数。

凭借军事力量擅权的董卓屡屡以武力胁迫朝堂众臣,行事也是都由着他一个人的性子,而大家都容易忽视的一件事是,董卓铸小钱的举动,给东汉以及后来的三国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曹魏经过三代努力,一直到西晋初期,才基本上消除了董卓的当初为了一己私利而所造成的恶果。

简单来说,在董卓入主洛阳,开始一系列强势操作后,不论他是出于何种目的,以董卓的出身,必然无法得到朝臣们的支持,因此才有了废帝的举动,他就是想要提升自己的威信而已。

但是结果众人还是不买账,所以说在面对关东联军的时候,董卓还是灰溜溜地跑了。

西迁入关的时候,董卓可是没有闲着,他纵容部下大肆搜掠财物。

《三国志.董卓传》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董卓除了挖掘帝王重臣的陵墓,到了长安也是想出了压榨百姓的办法,那就是以他人不孝,为人不忠,为官不廉洁等众多借口,大肆搜捕被冤枉的人,将他们杀害,并且没收他们的财物,以此充实自己的私库。

而实际上呢?这必然成为了董卓打着正义的幌子,大肆抢夺他人财物的举动,毕竟比人孝不孝顺,是否忠心,是否清廉,那还不是董卓的人说的算,可以说那段时间,被冤杀的人必然不在少数。

而这些都是董卓敛财的卑劣举措而已。

但是对于董卓集团来说,董卓入主洛阳之初,就3000兵力,到后来兵势强势,靠的就是兼并其他势力才能做到的。

因此董卓只能以权势地位以及钱财去稳定自己的部属,可这就是一个无底洞啊,董卓又不是能臣,他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经营关中,以此争夺天下,他能想到的就只有一点,那就是继续搜刮民间财富。

《三国志.董卓传》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晋书.食货志》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

简单来说,就是董卓破坏了,已经成熟的五铢钱体系,他用分量不足的小钱,注意董卓铸小钱,名义上也是五铢钱,名字还是这个名字,但是在分量上明显不足,而且铸造时相对粗糙,有的上面连字都没有。

后面就是董卓的骚操作了,他必然会利用武力,逼迫民间百姓,用货真价实的五铢钱来换取他铸的小钱。

因此,在董卓铸小钱后,他自己是富得流油,可是他这么做,直接导致了物价飞涨,毕竟民间没人认同董卓铸的小钱,货币的信用大幅下降,必将导致了钱币贬值的局面。

因此关中一度发生了,谷物一斛五十万钱的局面,这又造成了大规模饥荒,当然,这里也要说明,造成粮食价格飞涨的原因,除了董卓铸的小钱外,还有一点就是关中混战,尤其是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互相争斗,关中人口大减,双重因素,造成了关中出现粮食一斛五十万钱的可怕局面。

《后汉书.传》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只是同时期,幽州的经济状况,谷物一石三十钱,而一石就是一斛,可见幽州的情况才是正常时期的物价水准,而幽州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靠的是刘虞的治理,以及董卓铸小钱的影响还没有波及到幽州而已。

即便是董卓被杀后,其铸小钱的影响还没有消散,因为各地都不接受董卓铸的小钱,结果就是交易出现了以物换物的局面。

而在那个时代,什么物品最容易被大家拿来代替货币,必然是布帛啊,也就是丝、麻一类的东西,轻便,易运输,易保存,同时是刚需品。

所以可以看到,董卓死后,曹魏三代人想要恢复五铢钱,但大多失败了。

《晋书.食货志》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

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

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

曹操成为大汉丞相后,想要恢复五铢钱,结果因为北方已经很久不铸钱了,所以说效果并不好,难以推行下去。

曹丕的时候呢?更是再度废止了五铢钱,选择支持百姓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这是曹丕无法改变的,黄初二年,那可是曹丕已经称帝的时候,北方一统多年,但是曹魏依然无法恢复五铢钱,可见董卓遗留下的恶果依然无法被彻底解决。

一直到魏明帝曹叡时期,在天下打定,东吴和蜀汉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之后,曹魏才勉强恢复了五铢钱,并且沿用到了西晋。

但是不要认为,经过曹魏三代人的努力,就彻底消除了董卓铸小钱造成的影响,到了西晋,影响依然存在。

《晋书.食货志》及晋受命,武帝欲平一江表。时谷贱而布帛贵,帝欲立平籴法,用布帛市谷,以为粮储。议者谓军资尚少,不宜以贵易贱。

晋武帝司马炎篡位之后,平定东吴之时,想要蓄积粮草,他想到的也不是通过钱财去民间粮食,而是要拿布帛去换,换而言之,在西晋灭了东吴之前,董卓铸小钱所造成的以物换物的局面并未彻底消失。

直到天下大一统,西晋虽然很快就发生了动乱,但是在短暂的稳定期,也可以算是恢复了一个国家该有的货币体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秀最著名的一战,南栾之战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巾之乱最后打到的是谁,刘秀昆阳之战怎么赢的,一战的著名战役

    昆阳之战是刘秀一战成名之战,但令刘秀拥有争夺天下资本的还是南栾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说的是,昆阳之战,刘秀虽然有功,但刘秀不敢邀功,因为他的长兄刘縯被更始帝所杀,刘秀因为当时还不够强大,只能选择继续依附于更始帝。《后汉书.光武帝纪》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

  • 李筠李重进发起叛乱,北宋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筠庭,如果南宋退守台湾,南宋收复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初,有过一次相对重大的危机,那就是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发动的叛乱,如果两人的反叛持续无法被平定,那么宋太祖的江山必然坐不稳,北宋很有可能和后周一样,成为一个短命王朝。首先说一下,李重进和李筠作为后周大将,其实都是宋太祖放心不下的,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他反叛是意料

  • 法正一生对刘备的贡献到底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是靠什么成功的,三国志战略版刘备法正徐庶,法正对于刘备意义

    东汉末期,刘备在入主益州后终于有了争夺天下的能力,而刘备集团实力的扩大,不仅体现在地盘上,更重要的是人才上,没有大量人才的支持,刘备就还是顶着汉室后裔的落魄枭雄。而提到刘备帐下的能人,必须要提一下法正,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给予法正高度评价的,法正对刘备集团的影响力是要超过庞统的,如果说他能够多

  • 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不止一顿饭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杯酒释兵权做得对吗,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背景,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哪个地点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发生了大家熟知的一件事,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设宴欢饮,结果就发生了深刻影响北宋的对话,宋太祖说自己的皇帝当着不踏实,害怕被石守信这些高级将领夺权,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就上表请辞了。宋太祖凭此,掌控了中央禁军的兵权,消除了对帝位存在影响的将领,压

  • 薄姬:大汉朝史上一个命中注定要生天子的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文帝母亲薄太后传奇,汉朝电视剧按历史顺序,刘邦为什么娶薄姬

    汉高祖刘邦的正妻是皇后吕雉,但是后世刘邦子孙中的大多数却与一个叫薄姬的女人有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薄姬是一个出身并不怎么高贵的女人,她的父亲和一个叫魏媪的女人私通生下了她。在她出生之后并不太久,她的生父就死在了遥远的会稽郡。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战国七雄的贵族后裔们纷纷重新打起来故国的旗

  • 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朱允炆?有何惊人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何传位给朱允炆,朱元璋给朱允炆的锦囊,朱元璋在位朱棣敢反吗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公元1368年登基为帝,大力推行改革,严打不正之风,各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洪武之治。在朱元璋后半生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一位合适的继承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立朱允炆为皇长孙,将皇位的继承权跳过众多的儿子们,直接传给孙子呢?朱元璋一生子女众多,仅儿子就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传给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朱棣,如果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棣,朱棣怕不怕朱元璋

    靖难之役据记载,公元1402年,朱棣夺位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而后登基为帝,改元永乐。据悉,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杀,靖难之役后杀死多位建文帝忠臣。去世后有16名妃子被迫殉葬。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的原因分析朱元璋虽然意识到,朱棣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但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反而传给他

  • 刘邦身边最得力的谋士是张良吗?张良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为什么杀张良,张良为何帮助刘邦不帮项羽,张良是不是刘邦的谋士

    说到刘邦身边最厉害的谋士是谁,那只能说张良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刘邦曾评价他"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汉高祖刘邦身边最厉害的的谋士张良,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

  • 武则天真的爱过吗?女皇武则天最在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爱过李治吗,武则天最爱的人是谁,历史上武则天到底爱谁

    读过唐朝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有很多的男宠,从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冯小宝的出现,到二张兄弟的受宠,到控鹤监的建立,大量养男宠。我们看到的武则天只是在享受性快乐,又哪来的情感付出呢,当然不会有爱情!谁是她的最爱,我想只能是在她的身边最近,而且相处时间最长的男人。而众览武则天时期的历史,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露出

  • 崇祯皇帝为何杀魏忠贤?崇祯后悔杀魏忠贤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重用魏忠贤,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了

    崇祯即位之初,在几番试探之后,不动声色地以雷霆手段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魏忠贤的倒台,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崇祯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十七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四日,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