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索李重茂皇位的正统性,他为什么让位?

探索李重茂皇位的正统性,他为什么让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3/12/18 14:48:03

李重茂,即唐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他由韦后扶持上位,是一位“傀儡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唐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朝代之一,有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帝王,比如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玄宗李隆基,他们的故事为大家津津乐道,世代传颂。

然而,唐朝还要这么一位被遗忘的帝王,在许多历史书仅仅一笔带过,在帝王世系中甚至找不到他的名字,但他却是一位正统的大唐帝王。

他叫李重茂,是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孙子,中宗李显的幼子,仅仅在位十七天。但正统与否不能以在位时间长短来衡量,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正统:

首先,李重茂谥号为“殇”,可以叫做唐殇帝。由于他十六岁年少即位,也被称为“唐少帝”。他虽在位时间很短,但也有庙号,为“恭宗”。唐朝皇帝,后世大都称其庙号,所以,对他最标准的称呼应该为“唐恭宗”。

拥有庙号,代表在唐朝太庙中有他的位置,意味着他是被李唐皇家所承认的。不像汉废帝刘贺与晋废帝司马奕,谥号、庙号全无,皇帝身份不被皇家认可,在历史中只留下一个废帝的名号。

其次,高宗李治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英年早逝,次子李贤当太子时被废除,所以,李治便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并立下遗诏,让李显柩前即位。

之后武则天篡唐立周,是唐朝历史的一段插曲,废除了不听话的李显,立了听话的幼子李旦作为过渡。

武则天晚年决定还政李唐,李显无论从封建礼法“立嫡以长不以贤”来说,还是从前任皇帝诏书的合法性来说,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李旦也很识时务,将帝位让给了三哥李显。所以,大唐皇帝落在李显一枝,于情于理都顺理成章。

其三,李显有四个儿子,长子李重润被武则天赐死;次子李重福涉嫌告密害死大哥,被李显与韦后流放;三子李重俊被立为太子后,因不满韦后与武三思专权,发动景龙政变,结果兵败被杀。所以,李显被韦后毒杀后,能立为皇帝的人选只剩下了年仅十六岁李重茂,再者他年龄小,好控制,也是理想的人选。

从上述情况看,从高宗李治,到中宗李显,再到恭宗李重茂,虽然充满了变故,但皇位的传承也无可非议。他之所以结局悲惨,全拜那个名义上的母亲,野心勃勃的韦后所赐。

韦后想沿着武则天的足迹,成为第二个女皇。毒死李显,拥立李重茂后,她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篡唐自立的脚步。但这一切,引起了李隆基的强烈不满。他联络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后及其党羽一网打尽,维护了李唐的江山社稷。但是,政变后,一个突出的矛盾摆在了眼前,便是李重茂怎么办!

政变打出的口号是“诛杀韦后,拥立相王”,李重茂感觉自己岌岌可危,也曾做过抗争。宫中的一群宦官宫女提出了建议:你们说韦后祸国乱政,可以改立李重茂的生母为太后,他的皇位来得有理有据,并没有犯错,废除皇帝没有道理。

然而,李隆基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搞政变,会与一群宦官宫女讲道理吗!太平公主还指望着拥立李旦李隆基父子,好攫取更大的利益,她会考虑谁更在理?封建统治阶级在夺取最高权力的斗争中,拳头胜过一切。

政变结束后,太平公主便看住了侄子李重茂,整天对他晓以大义,让他让位。李重茂为了保命只好答应,但是心不甘情不愿。在禅位那天,李重茂呆呆地坐在龙椅上不起来,心中充满了无奈。太平像抓小鸡一样,一把将他提了下来,说道:“天下归心于相王,这不是你一个小孩子的位置。”

低下大臣们看到这一幕,赶紧山呼万岁,想了一个蹩脚的说法:“国家有难,皇帝有舜一般的美德,让位于相王;相王替侄子主持大局,皇帝一家叔慈侄孝,是天下百姓之福!”

李重茂被迫让位后,他的二哥李重福便潜入洛阳,发动了兵变,自称为皇帝。李重福之所以敢发动兵变,最大的依据便是身份的优势。

李隆基即位后,为了稳固皇权,将他的兄弟们都监视起来,对政治不允许丝毫染指。用较为温馨的方式限制他们,缝制了长枕大被,与五位王爷一起花天酒地,抵足而眠。其中一位王爷便是他的堂兄,李贤的儿子豳王李守礼。而对于李重茂这个堂弟,李隆基则不敢与他抵足而眠。

开元二年(714),年仅二十岁的李重茂,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驻地房州。

虽然李重茂就正统性来讲,远远超过了李旦与李隆基,但在历史中却寂寂无闻。在夺权斗争残酷的封建社会,李重茂的一生成为令人唏嘘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崔湜是如何上位的?他为何会被唐玄宗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武宗的儿子下场,唐玄宗传位给谁了,唐玄宗被谁推翻了

    崔湜,唐朝时期官员,出生于博陵崔氏定著四房之一,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富帅,是后武则天时期,活跃于政坛的一颗耀眼明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说崔湜的门第: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这个家族从汉代开始就是北方的一等望族,大将军、宰相出了二十多位。他的爷爷崔仁师,就是太宗李世民

  • 姚崇:他的权谋不但体现了原则性,更体现了灵活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事例,教育政策的原则性,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原则

    姚崇,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历任三朝宰相,是开元盛世的奠基者,是一位优秀的封建士大夫,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很多人眼中,优秀的封建士大夫,大都是仁义与道德的楷模,可以智慧超群,可以大义凛然,但与权谋却不怎么沾边。因为权谋是包裹真相之后的欺诈;是为达目

  • 王皇后毫无保留的支持着唐玄宗,为什么会被废黜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最后的下场,李隆基王皇后的下场,武则天王皇后萧淑妃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废后,因为无子和“符厌事件”被废为庶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皇后既是唐玄宗的发妻,又是发小。玄宗李隆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王爷,成长为雄姿英发的一代帝王,王皇后一直陪伴着他。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的偏支,父亲王仁皎时任晋州司兵,一个八品武官,官职虽

  • 张说成为宰相后,为开元盛世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元盛世的宰相有哪些,张骞对我国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后代

    张说,唐朝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为开元盛世的创立作出贡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开元盛世是大唐开元年间,在玄宗李隆基与众多大臣共同努力下实现的。这一盛世的开创,是君明臣贤的典范,贤臣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便是名相姚崇与宋璟。他二人任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整顿

  • 三国时期曹魏的七位太尉分别是哪些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秦汉的最高武职。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掌管天下的兵马,也因为权势过重,所以秦朝太尉一职一直空缺。东汉时期,以太尉、司空、司

  • 历史上真实的牛皋是什么实力?岳飞为何那么器重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晁盖真实存在吗,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有多可怕,岳飞真有怎么厉害吗

    牛皋是抗金名将,身经百战之余,独冠三军之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一种是历史形象;一种是文学形象;一种是民间形象,而最为读者所津津乐道的一般都是文学形象,道理也简单,古典名著太深入人心了,一定程度上,已经遮盖了人物本来的面目。很多读者对历史人物的第一反应,都是根据古典小说

  •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抄家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是个名臣辈出的时代,在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后,却出现了一个比宰相更难以驯服的权力怪兽,内阁首辅。明朝文官集团强大,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皇帝太懒,整个大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比较勤政之外,其他的皇帝

  • 甄宓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被赐死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甄宓几岁死的,甄宓是什么人,历史上甄宓为什么赐死

    甄宓,生于东汉,死于三国。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曹植曾写过一篇《洛神赋》,其中赞美一位绝世佳人容貌倾城。三国时期美女如云,然而唯独她艳压群芳。可以说三国时期,唯有她引群雄垂涎,无数男人倾慕。她是一代佳人甄宓。乱世之中,她始终以仁厚之心善待世间事,面对纷争,她始

  • 何晏是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何晏字平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三国时代虽然历史很短,但其精彩程度却是所有朝代中知名度最高的,只要你是个中国人,你或多或少都知道三国的人物或者故事。三国才是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妇孺皆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三国,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的乱象是从何进引董卓入洛阳开

  • 曹叡重用司马懿,他又是如何提防司马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睿压制司马懿,曹睿能否压制得住司马懿,司马懿怎么克制

    司马氏在曹魏的崛起,绝对离不开司马懿的经营,他也成了曹魏的掘墓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相对来说魏明帝曹叡是有机会避免曹魏被司马氏夺权的,但奈何,曹魏到最后也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匮乏期,因此曹叡只能即提防着司马懿,又重用司马懿,只是最后他也别无选择,让司马懿再一次成为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