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助朱元璋统一天下 却最终被毒杀不得善终!

他助朱元璋统一天下 却最终被毒杀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4/2/4 4:41:22

刘基少年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又潜心钻研,终成大家。出山之初,为朱元璋说明天下形势,指明发展方向;危急关头,他坚定朱元璋的信心,指出胜利的必然趋势,然后谋划战策,布置实施,一举奠定胜局。

一、出色的才学

刘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史册说他从小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能,而且特别喜欢读书。凡是能看到的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兵法战策,或是经史子集等,他都要认真阅读,“过目而洞识其要”。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被称为“神童”。

网络配图

十四岁时,他进入地区级官办学校“郡库”。首先学习的是《春秋》,这是一部言简意赅、但哲理深奥的儒学经典。初学者朗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读懂并阐述独到的见解了。没人看到刘基拿着经卷朗读,而他只默读了两遍就能倒背如流。老师问他文字的含义,他言语流畅、引经据典地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老师以为他曾经读过《春秋》,于是就又拿别的书来测试他,结果还是一样。他的老师大惊:“奇才,非平常之人”。

到十七岁,郡库的老师教不了他了,他离开了郡库,又拜当时著名学者、主张读书要经世致用的郑复初学习儒家理学。他虚心求教,勤奋刻苦,博览群书,遍读诸子百家著作,特别喜读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类的著作,并潜心钻研,用心体会,很快就精熟于心了。

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屋看到一本天文著作,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第二天再去,又仔细阅读。书店伙计挖苦他年轻看不懂,他竟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书店老板知道后十分惊奇,要把书送给他。刘基说:“这部书已装在我胸中了,书对我已经没有用了。”

元朝末年,官场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终于引发了红巾农民大起义。身处乱世,素有济世报国之心的刘基,虽有才能,却不受重用,饱受排挤,于是愤然辞官。

回到家乡的刘基,为实现自己救民水火、安定天下的宏愿,闭门谢客,手不释卷,潜心研读天文地理、兵法战策之学;又遍访高人隐士,广交志士贤达,拜周颠和尚为师,走访宋滚、赵天泽、宇文淳等人,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使他赢得了“孔明再世”之名。

他发愤著述,写成《郁离子》、《春秋明经》、《梨眉公集》和《百战奇略》等书,在政治上提出了“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哲学理论上,提出了“气”是世界本源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在军事上,提出了“以德制胜”的战略理论。他的诗、文气魄宏大、见解独到,寓意深刻,显示了大家风范。

网络配图

二、过人的见识

1360年,已经五十岁的刘基,应召来到应天府(今南京),受到朱元璋的礼遇,于是决定重新出山,辅佐朱元璋统一天下,实现自己济世救民的志愿。他高瞻远瞩,见识过人,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他足智多谋,屡建奇功,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初到应天,朱元璋求教统一天下的谋略。刘基针对当时的形势,先向朱元璋陈述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提出了立体式全面发展的构想;接着,为朱元璋指明了军事发展方向,确定了统一天下的思路。朱元璋大喜,从此倚为重要谋士,他协助朱元璋按谋而行,统一了天下。

在如何对待韩林儿的问题上,刘基也表现出了过人的见识。韩林儿的父亲是领导发动元末红巾农民起义的韩山童。韩山童死后,其部下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小明王,作为天下红巾军的共同首领。此时,刘福通战死,红巾军分崩离析,而朱元璋已经羽翼丰满,如果再尊奉韩林儿,不仅政治上受制于人,而且军事上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1361年正月,朱元璋依旧例,率文武百官遥拜小明王,行庆贺之礼。独刘基一人不拜,朱元璋问为什么,刘基说:“韩林儿只是个牧童小儿,无德无才,为什么要尊奉他呢?”接着陈述理由,劝朱元璋争取主动,打出自己的旗号,以成霸业。朱元璋不听,认为尊奉韩林儿可以争取人心,可以更好地发展。

网络配图

1363年,朱元璋为救韩林儿差点失掉了战略要地洪都(今江西南昌),又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确实在军事上走了一段弯路。最后还是采用刘基的计策,用重兵扼守都阳湖四周出口,断绝陈友谅物资供给,迫使他率军出逃,死于乱军之中。事后,朱元璋明白了刘基当初不拜韩林儿的道理,果断地杀掉了韩林儿,自立为吴王,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刘基始终随军征伐,参赞机要,屡立奇功,朱元璋称赞刘基是他“创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

然而,这样一位有非凡智慧的人,明朝建立后,由于刚正忠直,严格执法,得罪了权贵,也渐渐为朱元璋所疏远,虽急流勇退,小心谨慎,终于没能善终(被胡惟庸毒杀),成为了一个悲剧性历史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辽率800人胜东吴10万大军孙权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一听到张辽,张辽打孙权,孙权十万人为何打不过张辽

    张辽曾以数千的兵力打败了拥有十万大军的孙权,并差点生擒了后者。张辽是曹魏的将领,骁勇善战。合肥是曹孟德下令修建的。它位于东南战略要地。如果孙权要北伐,就必须通过这座城池。为此,孙权打了合肥五次,但一次都没拿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孙权对阵张辽,就发生在他对合肥的第二次攻击上。曹操南征没有成功,就命令张辽等

  •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一位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悲天悯人的情怀具体指什么,历史上的具有不屈精神的人,古代忍辱负重的人物

    相信各位朋友对于曹操的为人处事应该多有了解,乍一看这个标题是不是觉得很诧异?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位黑心肠、毒手段的旷世枭雄,怎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呢?不要着急,既然有疑问,那就跟随小编一探究竟去吧。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曹操在我国文学史上可谓是名噪一时,他与两位才华横溢的儿子曹丕、曹植一块儿,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不敢回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看法,大禹治水为啥三过家门而不入

    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的熟悉了,其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是平了水患,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在这13年时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的就是为了革命工作吗?其实不然,我们来看《史记》中的原文是如何记载的。“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看到没?是不

  • 岳飞的“莫须有”罪名居然还可以这样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的英雄事迹,岳飞的死因,岳飞是什么

    解释一:难道没有?这是近些年来出现的观点,学者李傲通过对宋朝书籍的考证,认为“莫须”是宋朝的口语,是“难道没有”的意思。在现存宋朝的书籍中,至少可以找到数十条在对话中使用“莫须”的例子,比如《曾公遗录》中曾记载,“曾布问:‘不审陛下以光等为有罪、无罪?’徽宗答:‘莫须是有罪?’曾布回:‘圣意如此,臣

  • 乐进凭借什么被评为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国有五虎将魏国吴国有什么,魏国四大将军,魏国的五虎上将

    乐进,生于东汉末年,本为卫国人,因天生胆识过人,英勇无比而被曹操赏识,曹操将其招归于魏国,从此乐进便一心追随于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他凭借着自己的辛勤付出,终于由小小的下吏,逐渐积累军功,直至升迁为魏国的右将军,个中艰辛不为常人道。在乐进逝世后,被后人评价为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从这点来看,乐

  •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样的?真的一无是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墓没有尸骸,历史中的王安石,欧阳修是什么样的人

    胸怀天下的王安石为何蒙尘一千多年,被污蔑得一无是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读《宋史.王安石》本传,看到“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不禁摇头,王安石又是祢衡、杨修之辈,恃才放荡,刚愎自用。这种人最终聪明会被聪明误,没有好下场,当时

  • 不杀生的苏东坡,是如何制作出著名的东坡肉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东坡做的东坡肉,苏东坡的东坡肉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东坡肉是不是苏东坡发明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东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苏轼是大文豪,是北宋的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美食家。东坡肉,就是他发明制作的一道名菜。但是苏轼却主张不杀生?下面几个故事就是证明。1.不惜捐钱,大量购买禽鱼放生当年苏轼从歌舞班赎身了一位十二岁的小姑娘,叫王朝云,朝云脱

  • 秦武王派甘茂攻打宜阳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鞌之战讲了什么,甘茂攻宜阳,秦国攻打宜阳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秦武王的文章。秦武王公元前310年继位为王,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秦国国君,秦武王想东扩中原,窥视东周。韩国的宜阳是秦国东扩的桥头堡,所以秦武王要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最后因在东周的都城举鼎折断了胫骨而死。1.宜阳之战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对樗里疾和甘茂说:“寡人生于

  • 曹操是如何处置荆州世家大族的?帮了刘备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江南世家大族,刘备为何不归还荆州,世家大族什么时候出现

    曹操对荆州世家大族的处置为什么在客观上帮了刘备的大忙?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汉末三国历史进入“荆州时代”,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都围绕荆州展开争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征,占据荆州的刘琮望风而降,让曹操在荆州的争夺上占据先机。但赤壁之战的失败却让曹

  • 庸芮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劝说宣太后不杀男宠魏丑夫陪葬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宣太后和谁葬一起了,魏丑夫与秦太后的关系,芈月传庸芮喜欢谁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庸芮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宣太后就是经典历史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历史原型。她是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第一位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史记楚世家》记载:“芈”姓是从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