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赵国有着卓越贡献的李牧,为何最后无辜被害?

对赵国有着卓越贡献的李牧,为何最后无辜被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3/12/26 4:55:57

李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关于李牧的个人资料,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司马迁《史记》只写道:"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在与匈奴作战中,李牧和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卫青,或是秦始皇所派出的蒙恬不同。他的对敌策略并非是主动出击,而是"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也就是,每当敌人前来进攻,就躲入工事坚守不出。

长此以往,赵国上至国君,下至士兵百姓,都对李牧的做法感到不满,但李牧却不以为然。

赵王将李牧撤下,改换成了其他人,没想到,在面对来犯采取主动出击策略后,赵国不但损伤惨重,还赔上了大量军资,李牧的精明这才被人们发觉。

此后,赵国耐心等待了数年,终于在匈奴放下戒备后用诱敌深入之计“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李牧凭借军功在朝中逐渐升官,并在廉颇出走、蔺相如、赵奢等重臣去世后成为了资历最深的大臣之一。

李牧在往后的领军征战中,为赵国打下李不少精彩的战役,扩大了疆域面积。在秦军前来攻打时,更是多次将其击退,保护了首都邯郸的安全。

不过,尽管对赵国有着卓著贡献,李牧的结局却十分悲惨。

秦王嬴政十八年(前229),秦军大举进攻赵国,李牧效仿当年廉颇的坚守策略与秦军相持,将王翦的进军步伐阻挡。

眼看李牧仿效先人,王翦也用起了当年秦军战胜赵国所使用的离间计。最终,李牧被赵王怀疑,于是被捕后惨遭诛杀。

笔者认为,李牧被杀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便是王翦所使用的离间计。

因为战场上无法胜过李牧,王翦便买通赵王近臣郭开,让他"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本就十分昏聩,在听到宠臣如此汇报后,更是对李牧起了怀疑和防备。于是,他赶紧用赵葱、颜聚换掉了李牧,让其失去兵权。

后来,能力平庸的赵葱等人自然被王翦轻易击败,于是,赵国也就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果不是王翦的离间计,李牧自然就不容易被赵王所猜忌。所以,王翦用计是李牧身死的前提,也是造成这一凄惨结局的"罪魁祸首"。

当然,不能把李牧的身死全部归结于王翦,参与其中的郭开、赵王等人也都难辞其咎。

郭开为了眼前利益出卖国家,用谗言将李牧陷害导致免官受戮,实在该被后人唾骂。

其次,赵王为人嫉贤妒能,不辨忠奸,听信奸臣的谗言,却对李牧为了国家所做的许多贡献忘恩负义。赵王担心李牧将他取而代之,便将其立刻贬谪。随后更是在秦国大军压境之际将唯一能拯救赵国的李牧斩首,将另一位良将司马尚废黜,这几乎等于直接将祖宗留给他的赵国拱手相赠。

最后,李牧自己也有责任。上文已经说到,李牧在为将初期就因为不主动出击而受到诟病,当时,他被撤去将职,但耐心等待,直到赵王发现不用李牧不行,才又被请回疆场。这一次,李牧却没有接受君主的命令。

面对赵王交出军权的要求,李牧因为时局危急,由不得赵王胡乱指挥,便违抗了君命,执意不交。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赵王确定李牧造反的传闻,于是盛怒之下将李牧捕捉并处死。

李牧倘若没有违抗命令,那么赵王或许只是会将其软禁。但不受君命的罪名,直接导致了李牧的被斩。所以,李牧所犯的"错"便是在被谗言和奸计所害时,依然因为顾及战局而不听命于昏庸的赵王,导致了双方没能澄清误会,一致对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渊被逼退位之后 李渊有没有想过重新夺回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渊退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王集团已经非常强大,李渊难以有所作为其实早在唐朝建立之前,李渊势力内部就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矛盾,那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大政治集团在暗中较量。换句话说,李建成虽然占据太子之位,拥有了日后继承皇位的主动权,但是李世民的军

  • 李渊在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犹豫,所以酿成大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考虑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事,不知真假,但反对者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一次宫中宴会,李世民想起生母早逝,没有享受到眼前这一份荣华,不禁流下眼泪。事后,皇妃们哭着对唐高祖抱怨说:“陛下年纪大了,太平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宴会,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好。秦王在酒席上流泪,一定是嫌弃

  • 古代帝王都有遗嘱,乾隆的遗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每位皇帝抚有四海,个个儿不在乎财白。可是,“家天下”只是一个政治概念,无法直接兑换成山珍海味、金银珠宝。即便历史上文治武功的皇帝,都表现得非常“爱小”。比如,秦始皇生前修造骊山陵,唐太宗临死索《兰亭序》真迹陪葬。至高无上的皇权成全了这种霸道与小气。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更有趣的是

  • 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定

  • 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她的一生太过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女人的眼力,男人的能力——说得有道理。女子,如果有些本事,相中的男人也往往大有前途。古今中外的历史屡次验证过了:很多女子,确乎具备“特异功能”,她们足以摆脱“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的行为逻辑,准确地评估自己喜欢的男人,并将婚姻大事,“啪”的一声,压给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梁氏在酱缸一样的妓

  • 北宋名臣张齐贤简介:为相前后二十一年,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张齐贤年仅三岁时就遭遇后晋末年的动乱,随家人迁家到洛阳。他少年时虽孤贫,却

  • 孙武的纸上谈兵是怎样的?为何他能被称为兵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很多人看来,“纸上谈兵”的故事完全就是一个笑话,赵括空有十足十的理论知识,可是到了战场上,却白白将四十万大军的人头送到一直与赵国有深仇大恨的秦国刀下,有这样坑的主将,士兵们也是命里不好。然而,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人绝不只有赵括一个,另

  • 姜维究竟是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姜维的授业恩师,是他指定的继承人,因为不但《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临死前将兵书传给姜维的描写,更加重要的是姜维战斗的一生确实继承了武候的遗志,九伐中原与六出祁山遥相呼应。但实际上如果姜维真的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那么诸葛亮就不会在后主刘禅派李福问他百年之后谁可接替他时这样回答:“吾

  • 北宋名相李沆简介:王夫之为何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

  • 王钦若简介: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时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五鬼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