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在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犹豫,所以酿成大祸?

李渊在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犹豫,所以酿成大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6 更新时间:2023/12/15 18:30:18

唐高祖考虑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事,不知真假,但反对者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次宫中宴会,李世民想起生母早逝,没有享受到眼前这一份荣华,不禁流下眼泪。事后,皇妃们哭着对唐高祖抱怨说:“陛下年纪大了,太平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宴会,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好。秦在酒席上流泪,一定是嫌弃我们这些人。将来陛下万岁之后,如果秦王得志,我们母子们只怕活不下去了。”

另一方面,皇妃们普遍认为皇太子李建成是一个好人。她们的话让唐高祖很是伤感,一想到在自己死后这些女人可能受的委屈,他就难受。

点点滴滴的嫌隙,点点滴滴的恶意,累积起来,就是大仇恨,大怨恶。

于是唐高祖彻底打消了更换皇太子的念头,对李世民的态度越来越冷淡,更信赖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毕竟,李建成是唐高祖选定的接班人,他要维护李建成的地位,于是他试图用正常的手段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李建成那边也抓紧活动。有一次他在东宫设宴,请李世民、李元吉等人喝酒。酒席中间,李世民突然感觉心中暴痛,呕血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赶快扶他回到西宫。

唐高祖听到消息,亲自过去探视,又谈起皇太子的问题,“当初我们父子在晋阳举事,是你的主意。后来你带兵四处征讨,立下大功。我曾经想立你为皇太子,是你推辞不受。你哥哥李建成做皇太子已经多年,不可以轻易变动。”

然后唐高祖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去洛阳居住。潼关以东的地区都归他所有,而且可以使用天子的旗号。

这不太像一个皇帝能说出口的话,如果唐高祖果真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说明他是一个糊涂的人。李世民流泪奏道:“父皇的安排,实在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不想离开父皇。”

唐高祖安慰他:“我是四方之主,以天下为家。你不必悲伤,洛阳距离长安并不远,想念的时候,我们见面很容易。”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认为李世民一旦去了洛阳,手中掌握雄兵猛将,控制着中原广大的地域,物产富裕,人口众多,更难制服,恐怕遗患无穷。不如留他在长安,更方便铲除。

于是两个人授意大臣向唐高祖说:“秦王身边的人,大都是关东出身,去洛阳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只怕此一去,秦王他们就不会再回来了。“

唐高祖感觉此话不无道理,也就不提去洛阳的事。

李世民强势、李建成嫡长,二人水火不容,暗藏着巨大的危机。检校吏部尚书封伦看出这一点,提醒唐高祖说:“秦王功勋卓著,不甘心居于皇太子之下。如果陛下不想改立皇太子,请早想办法安置秦王。”

言外之意,是请皇帝早一点削除秦王的势力。唐高祖认为封伦说得有道理,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唐高祖不知道,封伦这个人看上去态度恭谨、衣饰简陋,实际上阳奉阴为,心机深不可测。

封伦在李世民身边做过事,曾经给他出过许多主意,用来对付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认为他的想法极好,因此送他大量的金钱。另一方面,封伦又暗中给李建成出主意,让他早下决断,要胸有四海,不必顾及亲情。

兄弟之间嫌隙日深,父皇犹豫反复,封伦这样的投机分子为了自己的前程、后宫的妃子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从中挑拔,一场血腥的事变难以避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都有遗嘱,乾隆的遗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每位皇帝抚有四海,个个儿不在乎财白。可是,“家天下”只是一个政治概念,无法直接兑换成山珍海味、金银珠宝。即便历史上文治武功的皇帝,都表现得非常“爱小”。比如,秦始皇生前修造骊山陵,唐太宗临死索《兰亭序》真迹陪葬。至高无上的皇权成全了这种霸道与小气。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更有趣的是

  • 北宋名相吕端简介:宋朝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定

  • 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她的一生太过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女人的眼力,男人的能力——说得有道理。女子,如果有些本事,相中的男人也往往大有前途。古今中外的历史屡次验证过了:很多女子,确乎具备“特异功能”,她们足以摆脱“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的行为逻辑,准确地评估自己喜欢的男人,并将婚姻大事,“啪”的一声,压给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梁氏在酱缸一样的妓

  • 北宋名臣张齐贤简介:为相前后二十一年,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张齐贤年仅三岁时就遭遇后晋末年的动乱,随家人迁家到洛阳。他少年时虽孤贫,却

  • 孙武的纸上谈兵是怎样的?为何他能被称为兵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很多人看来,“纸上谈兵”的故事完全就是一个笑话,赵括空有十足十的理论知识,可是到了战场上,却白白将四十万大军的人头送到一直与赵国有深仇大恨的秦国刀下,有这样坑的主将,士兵们也是命里不好。然而,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人绝不只有赵括一个,另

  • 姜维究竟是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有何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姜维的授业恩师,是他指定的继承人,因为不但《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临死前将兵书传给姜维的描写,更加重要的是姜维战斗的一生确实继承了武候的遗志,九伐中原与六出祁山遥相呼应。但实际上如果姜维真的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那么诸葛亮就不会在后主刘禅派李福问他百年之后谁可接替他时这样回答:“吾

  • 北宋名相李沆简介:王夫之为何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

  • 王钦若简介: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时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五鬼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

  • 北宋宰相丁谓简介:后人将他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作恶太多,丁谓最

  • 西汉著名的“昭宣中兴”的重要经手人: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当然是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西汉著名的“昭宣中兴”的重要经手人,有史家甚至认为汉宣帝的文治武功,盖过了他最伟大的曾祖汉武帝,因为他当皇帝的时候,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评价高得令人咋舌。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当然这是一面之词,姑且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