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少年将军,17岁就能成为大汉的军事支柱

霍去病,少年将军,17岁就能成为大汉的军事支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72 更新时间:2024/2/1 4:39:20

说到少年将军霍去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如今在正面新闻里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我们或许会觉得他真是个天才、学霸,或许会感叹后生可畏。但我们几乎都只会把如此少年视作国家的未来,不会当即就称其为“国之栋梁”。因为他还太年轻,看起来并没有相应的实力。可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年轻栋梁就已经出现——霍去病。

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将军

作为西汉皇后卫子夫、名将卫青的小侄子,霍去病可谓是“命中注定”的高起点。因为舅父是大将,霍去病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锻炼出了远超同辈的军事才能。而因为姨母彼时深得汉武帝宠爱,讨喜的霍去病也在汉武帝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在17岁时就入宫做了汉武帝的侍卫。

自古以来,皇帝侍卫这个职务都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它首先意味着帝王的信任,其次拥有许多向帝王彰显自己才能的机会。霍去病于做侍卫期间也利用了这一便利,几个月后就从侍卫摇身一变,成了即将出征的“骠姚校尉”。

在从侍卫到将帅的转变中,霍去病还曾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或许这就是天才的底气。年轻的霍去病用一句话即拉开了自己与普通贵胄子弟的区别,也点出了汉武帝和卫青最初如此喜爱他的重要缘由——霍去病虽年纪尚小,但心智成熟。

二、“断匈奴右臂”的开疆大将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西汉决定第二次对来犯的匈奴展开大规模反击作战,霍去病率八百精锐参与其中。虽然人马不多,但霍去病深刻践行了自己头衔里的“骠姚”(有勇敢、快速、敏捷之意)二字,孤军深入敌方,给了匈奴一记重创。

仅凭一次出征,霍去病就在不依靠家族势力的情况下博得了“冠军侯”的爵位。但志在剿灭匈奴,霍去病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元狩二年(前121),他以骠骑大将军的身份再度远征,以实现汉武帝确定的“断匈奴右臂”的军事战略。

这年春的远征,霍去病的主要任务是在陇西开辟新战场,以从侧翼打击匈奴,并占领河西走廊。而霍去病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在旬月之间捕获或斩杀数名匈奴王侯,歼灭匈奴将士近九千人。且更重要的是,霍去病摸清了河西一带的地理情况,也掌握了匈奴在此的大量信息,为西汉打赢最终的河西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狩二年(前121)夏,霍去病再度出征河西。彼时同在战场的,有飞将军李广、熟悉西域的名使者张骞、合骑侯公孙敖等人。而在李广几乎被团灭、公孙敖迷路而几乎并无建树的情况下,西汉最终斩杀匈奴三万两千余人,俘虏匈奴王族近六十人、重臣逾六十人。这其中霍去病的功劳可想而知。

且在获得了河西战役的胜利后,西汉在此建立起河西四郡,进而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甚至对匈奴形成反包围。因而可以说,汉武帝“断匈奴右臂”之战略的实现,若是缺了霍去病,极有可能只是一纸空谈。

三、领一代体育风气的青年“偶像”

当然,作为一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霍去病有军事天才的一面,也有自然普通的一面:他非常喜欢蹴鞠这项体育运动。

虽说自己的姨母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嫔,舅父是汉武帝重用的大将,但霍去病并非自幼接受贵族教育,而是更多地混迹于市井。而自汉高祖刘邦时起,蹴鞠就在社会上层的推动下逐渐成为西汉的“国民运动”。且相比于贵族侧重观赏的表演性的蹴鞠,霍去病更喜欢对抗性的蹴鞠比赛。在当时的军队中,对抗性的蹴鞠比赛还是一种军事训练。霍去病对此亦十分推崇。

后来,随着霍去病的英明传回中原,小小的蹴鞠便借此“名人效应”热度高涨。武术搏击、射箭等项目也在连连传回的凯歌中成为许多普通人的新爱好。

同时,霍去病年纪轻轻就能在西域杀敌,并深得皇帝偏爱的成绩,也激荡了许多人心中的热血。汉武帝治下的西汉能有一代盛世的豪气,与时人因霍去病而生出的尚武之气亦息息相关。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霍去病用自己的实力打破了年龄的樊篱,在历史上留下让人艳羡的重重一笔。不过如今十七八岁的少年倒也不用太羡慕霍去病,毕竟眼下所需的不是灭匈奴,而是胜高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选择投靠刘备之后 诸葛亮能够拿到多少薪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薪水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陇田,应该与荆州地区,需要承担赋税的小民,有所不同。荆州地区,游民比较多,刘表也无心管理,因此这里比较宽泛。诸葛亮居住在这里,与荆州各级官员,有着密切的联系。诸葛亮的姐姐嫁的非常好,一个襄阳望族蒯祺,一个庞德的儿媳妇

  • 明朝朱高炽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位太子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太子朱高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太子朱高炽似乎是个扶不起来的人,历史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历史上他算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所以被称为明仁宗。历史上的朱高炽出身不俗,但从成为太子到登上皇位却颇为曲折。他不仅经历了亲兄弟的算计,父亲朱棣也对他的太

  • 刘伯温“谋臣”悲剧:一厢情愿想做帝王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刘伯温的家乡武阳村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县城有150多里之遥,但读书的风气不衰。刘基的曾祖还曾在宋朝为官,传到刘基父亲这一代,虽非显第,但

  • 历史迷案: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秦朝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统一中国,修筑长城、焚书坑儒、昏庸暴君。先不说别的,就单说焚书坑儒这件事情,秦始皇真的杀遍了所有的儒生,焚掉了所有的书吗?焚书坑儒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历史上关于焚书坑儒是这样记载的: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

  • 孔子在中国财经史上只是一名小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孔子,在我们这个钱的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不过在财经方面,他可不是什么“至圣先师”、“文宣王”,而是个兢兢业业的基层小干部。孔子的出身,最早先是宋国的王室,甚是了得。后来祖先在###中失利,逃往鲁国,渐成破落贵族,他的父亲,史籍上习惯称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

  • 齐桓公被奸臣软禁饿死病榻 尸体生蛆无人敢将其入殓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完成霸业后骄傲自满春秋时代,齐桓公不甘心当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称霸天下,于是听从大夫鲍叔牙的建议,把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仇人管仲“请”回齐国,任以国政。管仲不负所望,相齐后制定合理的政策,“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秦始皇最后悔杀的人 天妒英才韩非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子,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网络配图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

  • 历史趣谈:孔子的夫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网络配图第一个提供孔子太太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 齐桓公鼓励生育:消减后宫人数解决婚龄男女比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

  • 三种东西毁了秦始皇的一生 探究嬴政秘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先吃苦后富贵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贪婪,且又吝啬。早年在邯郸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苦头的嬴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特点表现得格外明显。因为,一、他是至高无上的秦王乃至于始皇帝,具有满足恶性膨胀欲望的雄厚基础;二、他不像过去那些秦王们那样受过严格的宫廷教育,与祖父与父亲也只有短暂的相处,属于单亲妈妈养大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