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强推剃发易服的目的是什么?想打断中原文明脊梁的狠招

多尔衮强推剃发易服的目的是什么?想打断中原文明脊梁的狠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88 更新时间:2023/12/15 13:02:47

多尔衮强推剃发易服的目的是什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满清入主中原后的剃发令,就是把中原文明拉低到与他们同样水准的措施,是一项歹毒却很有效的文化奴役战。

满清之前,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要么被同化,要么被赶走

在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中原文明相对于周边游牧民族,一向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尊夷卑的传统观念,甚至为游牧民族自身承认。因此。古时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即使趁乱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其目的并不是征服,而是要融入。

以令人闻之色变的“五胡乱华”时期为例,那些曾依附于中原、人口处于劣势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大量用汉人、照搬了原汉文明的整套理论与架构;甚至政权强大与否,完全取决于学习汉文明的程度。如两个先后统一北方的政权:

前秦,氐人苻坚任用王猛操持国政,全面推行中原制度,迅速使前秦由地方政权成长为吞并前燕等诸多对手的强大王朝,更成为西晋灭亡来首次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北魏,鲜卑拓跋氏在以武力再次统一北方后,于孝文帝时期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加快了各民族融入汉文明的步伐。

其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几代中原政权大部分为沙陀人及其部将建立,但他们已完全融入汉文明之中,几乎没有一丝少数民族特点。

甚至后来的辽国、金国,都是汉化进行得比较深入的政权,但代价也很明显:失去了侵略性后,很快被草原的后起之秀击败。而拒绝全面汉化的元朝,则无法维持政权的持续发展,很快灭亡。

因此,在清朝以前,由于人口及文明上的落后,少数民族入中原,要么接受被同化,要么被赶走。

然而这两条路,满清都不愿意接受,他们摸索了一条新的路子:内核上无奈汉化,但在形式上要捏造自身民族的优越性。

剃发易服,满清统治者打断中原文明脊梁的狠招

满清原为明朝的下属部落,其统治阶层深知中原文明的优越性,甚至他们的发家之路,也是傍着各项汉文明的资源才得以实现。

在趁明朝天灾人祸之际意外的进入中原后,满清统治者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会不会如之前的鲜卑、沙坨一样被完全同化?或者统治几十年后被赶走?

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他们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首先,接受汉文明,并根据历史经验教训对其进行强化,比如加强帝王权力、注重继承人培养、避免外戚及宦官参政等等;

另一方面,在象征性的文明元素上,保持满族的领导地位。但我们都知道,作为处于奴隶时代的部落,当时的他们没有什么文明可言。但他们最终在汉人最在意的因素上大做文章:头发和服装。

中华作为礼仪之邦,向来注重外在仪态装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衣服上也讲究汉人右衽、蛮夷左衽,这两项甚至成为区分是否为中原正统的标志。

而满清以武力强迫中原人剃掉头发、改穿衣服,实际上是以这种方式,羞辱汉人的文明优越性,彻底打断信仰的脊梁,沦为被奴役的工具。

如此一来,政权是无比稳固了,满清以绝对少数,实现了对庞大帝国进行登峰造极的统治,但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满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是否从来没有出现过魏征那样的谏臣?是不是少见舍身取义的士大夫?为何西方变革如火如荼之际,大清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为何英法、八国联军先后入侵时,很少见全国同仇敌忾御外辱的举动?

道理很简单,当一个发展了几千年的文明被强行拉低后,势必会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更严重的是,若一朝面临更强大的敌人,只有坐以待毙的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杜审言究竟有多狂?他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杜审言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到姓杜的人,脑子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诗圣”杜甫——故事多,诗也多,生平事迹那更是耳熟能详。但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有一个戏超多的祖父——杜审言,为人堪称狂生之鼻祖!一、杜审言:狂生之鼻祖世人皆知,唐朝的肆意轻狂是其他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

  • 田单对齐国有着什么功绩?他又是如何打败燕国的进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乐毅虽然在伐齐最关键的时候被罢免,可在任的时候也做了许许多多笼络齐之人心的事情,比如说探访齐国贤才,减轻齐国百姓赋税,或者是废除齐国那严苛的法令,使得齐国百姓对于燕国的敌意减轻许多。当时田单成功用的反间之策使得乐毅丢官以后,又开始想办法去毁掉愿意帮助燕军在齐国树立起来的威信,因为这样才能够使得齐

  • 阿保机去世后,述律平是如何躲过殉葬制度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述律平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古代出身豪门的女子,大多不能掌控自己的婚姻,她们的爱情大多会为政治让步。述律平就是出生在这个时期的女子,为了部落长久发展,她在十四岁时嫁给了自己的表哥,两人共患难,建立辽国,述律平也成为了地位尊贵的皇后。丈夫死后,大臣们野

  • 霍去病,少年将军,17岁就能成为大汉的军事支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少年将军霍去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如今在正面新闻里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我们或许会觉得他真是个天才、学霸,或许会感叹后生可畏。但我们几乎都只会把如此少年视作国家的未来,不会当即就称其为“国之栋梁”。因为他还太年轻,看起来并没有相应的实力。可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年轻栋梁就已经

  • 诸葛亮选择投靠刘备之后 诸葛亮能够拿到多少薪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薪水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陇田,应该与荆州地区,需要承担赋税的小民,有所不同。荆州地区,游民比较多,刘表也无心管理,因此这里比较宽泛。诸葛亮居住在这里,与荆州各级官员,有着密切的联系。诸葛亮的姐姐嫁的非常好,一个襄阳望族蒯祺,一个庞德的儿媳妇

  • 明朝朱高炽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位太子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太子朱高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太子朱高炽似乎是个扶不起来的人,历史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历史上他算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所以被称为明仁宗。历史上的朱高炽出身不俗,但从成为太子到登上皇位却颇为曲折。他不仅经历了亲兄弟的算计,父亲朱棣也对他的太

  • 刘伯温“谋臣”悲剧:一厢情愿想做帝王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刘伯温的家乡武阳村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县城有150多里之遥,但读书的风气不衰。刘基的曾祖还曾在宋朝为官,传到刘基父亲这一代,虽非显第,但

  • 历史迷案: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秦朝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统一中国,修筑长城、焚书坑儒、昏庸暴君。先不说别的,就单说焚书坑儒这件事情,秦始皇真的杀遍了所有的儒生,焚掉了所有的书吗?焚书坑儒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历史上关于焚书坑儒是这样记载的: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

  • 孔子在中国财经史上只是一名小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孔子,在我们这个钱的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不过在财经方面,他可不是什么“至圣先师”、“文宣王”,而是个兢兢业业的基层小干部。孔子的出身,最早先是宋国的王室,甚是了得。后来祖先在###中失利,逃往鲁国,渐成破落贵族,他的父亲,史籍上习惯称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

  • 齐桓公被奸臣软禁饿死病榻 尸体生蛆无人敢将其入殓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完成霸业后骄傲自满春秋时代,齐桓公不甘心当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称霸天下,于是听从大夫鲍叔牙的建议,把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仇人管仲“请”回齐国,任以国政。管仲不负所望,相齐后制定合理的政策,“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