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代大贪官严嵩的另一面:制定策略 平定倭寇

明代大贪官严嵩的另一面:制定策略 平定倭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86 更新时间:2024/1/22 14:30:46

嘉靖二十七年(1548),严嵩接任首辅。从此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任内阁首辅长达十五年。嘉靖皇帝是一个极难侍候的主儿。真所谓伴君如伴虎,严嵩能在性情暴躁、恩威不测、果于刑戮的朱厚身边待上这么长时间实属不易。严嵩任首辅的这十五年,正是“南倭北虏”最为严重的时期,所有朝政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一南一北的边患展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虏”问题,即蒙古部落对明帝国北疆的威胁,自明初以来一直存在。到了嘉靖年间,尤其是嘉靖中期以后,北部边患达到了极点。俺答等部落连年入寇,山西、陕西、甘肃、北直隶等边境地区惨遭杀掠,京师几度戒严。对于“北虏”问题,严嵩采取了较为现实的态度。他认为当前敌强我弱,只宜防守,不宜出击。因而当曾铣及夏言等人主张收复河套时,他持反对意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俺答率数万铁骑入侵大同,明军抵挡不住。不久,俺答的部队到了古北口外,等待时机破关而入。

俺答见古北口难以攻破,就抄小道从黄榆沟破墙入关,长驱直入,分兵劫掠密云、怀柔、三河、昌平等京东州县,京师戒严。随后,俺答进驻通州潞河东岸,窥视京师,举朝震恐。八月十九日,俺答自通州渡过白河,兵逼京师城下,要求朝廷准许其三千贡使进入京城,赐其币帛,然后解围。嘉靖皇帝极为恐慌,连忙召集首辅严嵩、大学士李本和礼部尚书徐阶进西苑商讨对策。

在这危急时刻,严嵩拿不出主意,只是一味安慰嘉靖皇帝:“此抢食贼耳,不足患。”徐阶严肃地反驳说:“现在俺答在城下杀人放火,怎么能说是‘抢食’呢?皇上是要我们商讨出御敌的办法来!”严嵩知道在这个危难时刻,如果自己的意见不符合皇帝心意,或因自己的意见而坏了事,则难以保全身家性命。明代掌管边夷封贡之事的是礼部,于是他说:“此礼部事!”把责任推给了礼部尚书徐阶。

徐阶提出缓兵之计,即要求俺答先退兵,再派和平使臣持蒙文奏表上奏,按规定的程序入朝。这样拖延一下时间,等四方援兵赶到后,就战守有备了。嘉靖皇帝很赞赏徐阶的这个方案,从此对徐阶有了好感,而对严嵩则略有疏远之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兵部按徐阶的方略,一面遣使致书俺答,一面加强防守。俺答看到“以兵胁贡”不成,明军各地援兵又相继赶到,怕被断了后路,于是于八月二十三日开始撤兵。自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北京城被俺答围困了五天,城外无数房舍被烧毁,大量人口及财物被掠夺,京畿地区化为一片焦土。这是自“土木之变”后朝廷受到来自蒙古的最为惨痛的失败。因该年为庚戌年,故史称“庚戌之变”。

当“北虏”威逼京师之际,明帝国的财赋重地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之患也日趋严峻。倭寇之患明初即有,到了嘉靖朝,尤其是嘉靖中后期也即严嵩掌权时期,倭患最为酷烈。

嘉靖时期倭寇的猖獗是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明政府的政策分不开的。明中叶以来,国际间的贸易日趋发达,中国与日本、南洋诸国及葡萄牙等西方国家间的贸易来往日趋密切。发达的海外贸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投身其中,倚为生计,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然而,明初以来,政府一直实行海禁政策,不许民众私自出海贸易,沿海民众只能偷偷摸摸地出海,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海上武装集团,与日本的一些海商、浪人等勾结在一起,以武力为后盾,亦商亦寇,在东南沿海一带从事贸易活动,并不时进行剽掠。沿海居民,尤其是一些豪门大族常参与其间。

嘉靖初年,因日本争贡事件,朝廷裁撤了浙江、福建二市舶司,实行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夏言任首辅期间,任用朱纨总督闽浙剿倭事宜。朱纨执法过严,斩杀过滥,激化了矛盾,引起了浙闽豪门巨室及其朝中代理人的激烈反对,最后被迫自杀。于是,倭寇的活动更加猖獗。

网络配图

严嵩对倭寇的认识较为清醒,他认为倭寇是由于浙江、福建沿海居民下海通番谋利所致。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的倭寇,而大部分是东南沿海的普通居民。因而他主张宽海禁。海禁一开,沿海居民可以合法地进行海外贸易,获取利益,就不会为乱了。很多以前的“海寇”也就转变为“海商”了。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倭寇中确实有一部分是完全从事劫掠活动的,朝廷对这样一些贼寇要坚决打击。但数年来由于朝廷在派将领剿除倭寇时号令不一,事权不专,往往失利。严嵩推荐赵文华、胡宗宪等督师平倭,赋予他们专事权,以免受地方官掣肘。赵文华、胡宗宪等又先后网罗了一批将才,如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浙江最大的倭寇首领徐海被杀,所部也被全歼,倭寇受到重创。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胡宗宪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将倭寇头子王直擒杀。至此,浙江一带的倭寇基本被肃清,倭寇活动的重点转移到闽粤沿海,但势力已大不如前了。在平定浙江的倭寇之乱后,赵文华、胡宗宪等加官晋爵,但他们没有忘记严嵩对他们的提拔之恩,因而把部分功劳归到了严嵩身上。赵文华对皇帝说,他和胡宗宪采取的策略,都是严嵩教给他们的。嘉靖皇帝因此嘉奖严嵩,令其兼领尚书俸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奇货可居—秦始皇身世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六国养尊处优的君主嫔妃、王孙公主、皇亲国戚无一不胆战心惊地揖首跪地、俯首称臣。然而,傲视天下的秦始皇内心却是异常脆弱,因为他对身世一直讳莫如深。秦始皇是继秦庄襄王(子楚)之位,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赵姬,据说曾为吕不韦的爱姬,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惨遭活煮的君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帝王史上有很多的帝王死因至今成谜,无法解释。也有的皇帝寿终正寝,非正常死亡的帝王的比例不在少数。然而在历史上有个君主被活活煮死,这是怎么了?非正常死亡的帝王中齐国的君主齐哀公的死法最为惨烈。他是被周天子活活煮死的,这在中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齐哀公的后代则十分厉害,他们将国家打造成了第一强国,并

  • 崇祯皇帝为什么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每次读史读到这里的时候,笔

  • 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 并非全是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经历了相当长时间“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况,历史忽然“火”起来了。电视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讲史节目,书店里塞满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读物,真使人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然而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一“火”,就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火”起来的历史读物,当然也不可能逃脱这一规律。东拼西凑、草率成篇

  • 诗仙李白的另一面:写诗谩骂同居女友不守妇道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李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的知名主讲人黄玉峰,在演讲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补充、修改而成的。作者以一种“还原”李白的立意,清理了以前被人忽略的史料,加以必要的阐释,全面地描绘出李白的原貌。网络配图一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追求,甚至性格特点。

  • 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大多都是荒淫的,不过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汉武帝身边拥有四大国宝级的美女。这些美女不仅美貌无比,而且都在历史上有名气,很有典故。网络配图第一个美女就是陈阿娇。当年4岁的胶东王刘彘就对身前的小美女阿娇垂涎,当姑母问他阿娇怎么样的时候,小刘彘就很懂事的说:好,若得阿娇做妇,

  • 最荒唐皇帝最敬老 高龄老人获得皇帝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中国史,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尊老、敬老的制度和做法有所不同,其实质上都在于充分表达社会对耆老之人的关心和爱护。然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古代制定最完备的尊老敬老的制度和做法的却是历史上以荒淫天子著称于世的大汉第九代皇帝汉成帝刘骜。高龄老人在这一时期除了每年例有糜粥饮食之外,还可以享受如

  • 揭秘范增的离开与项羽的失败有多大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范增,公元前277年生,居鄛(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又传安徽桐城练潭)人。网络配图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公元前207

  •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夫妻之间有矛盾 离过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网络配图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婚后家庭生活不太美满。孔子谈恋爱过程中是否受过挫折,不得而知,如果真有其事,不知道是不

  • 揭秘荆轲刺杀秦王前在等的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使得荆轲在历史上留了名,但是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有专家说,刺杀秦王的任务本应该是荆轲和其他人进行。可是由于荆轲出行前并没有等到那一位小伙伴,所以才自己上路。那么荆轲所等之人究竟是谁呢?网络配图《史记》之《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刺秦之前一直在等一个人:“荆轲有所待,欲与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