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被参 朱元璋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

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被参 朱元璋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70 更新时间:2024/2/4 18:11:1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徐达放元顺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1368年,徐达率军渡江,直达河北通州。在徐达率军距离元朝王都,仅一天路程时,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徐达下令大军就地驻扎通州,暂缓攻打元朝王都,这一驻扎就驻扎了七天之久。面对大兵压境,却又围而不打的徐达,元顺帝当即被吓得六神无主。在陈兵待战的七天时间里,元顺帝抵抗的决心一点点被磨灭。第七天夜里,元顺帝干脆命人打开建德门,仓皇逃跑。等到元顺帝离开王都后,徐达率军才姗姗来迟。

公元1369年开平战役,大兵压境的徐达,同样可以活捉元顺帝。但当时的徐达依然故伎重施,让大军留下一个缺口,放跑元顺帝。因放跑元顺帝一事,常遇春曾质问过徐达。当时徐达十分从容地对常云春说道:虽然元顺帝是夷狄,但他毕竟是天下共主。如果我们抓住了他,你让我王{朱元璋}如何处理他呢?我们该赏赐给废帝{元顺帝}一块封地,还是将他诛杀呢?我觉得两种选择都不能高枕无忧,不如放了元顺帝,不让我王为难。

常遇春听完徐达的回答很是不满。随后心中颇有怨言的常遇春,班师回朝后主动向朱元璋上奏弹劾徐达。不想朱元璋看完常遇春的弹劾奏章后,并没有怪罪徐达。这又是为何呢?请听编者向您详细道来。

据传徐达在渡江北伐前,就关于如何处理元顺帝的问题,曾和朱元璋密谈过一次。《明史》记载:在朱元璋身在汴梁时,徐达曾请示朱元璋:一旦元顺帝逃跑了,咱们要不要乘胜追击,将其活捉呢?朱元璋回答徐达说:只要将元顺帝赶出中原就可以了{赶到塞外}。天下混乱之时,元顺帝是各地起义军争相推翻的对象。但推翻的方式,却有待商榷。

刚刚统一南方,就渡江北伐的朱元璋,开始面临新的问题:一、擒获元顺帝,自己是该杀死对方,以绝后患,还是赐给对方一块封地呢?杀死元顺帝,蒙古人会同仇敌忾。蒙古人经历一段时间的内乱后,会重新出现一位强势君主,对手自然要选软弱无能还畏惧自己的{元顺帝}。擒杀元顺帝,不如削弱元蒙实力来得实际一些。失国的元顺帝活着,才更符合朱元璋的利益:元蒙内部会因为元顺帝的无能,而发生内乱。

二、自古打天下,都是由北向南打,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北方士兵的战力要强于南方士兵。朱元璋虽然统一了南方,但他麾下的士兵却是善于水战,不善于攻城战的南方人。一旦徐达快速攻城,元顺帝拼死抵抗,胜负如何就会是个未知数。不如故意放跑元顺帝,在追击战中消灭元军的有生力量。

三、其实徐达故意放跑元顺帝的目的,和三国时诸葛亮故意放跑曹操的目的是一样的。刚刚渡江北伐就擒杀了元顺帝,中原大地会再度分裂,新的起义军会在北方大地上纷纷崛起。逐一攻打各地起义军,比单一追赶、剿灭元军更费时费力。朱元璋、徐达要的就是大兵压境,惊走元顺帝。相比起擒杀元顺帝,迅速占领北方才是朱元璋的当务之急。就兵法而言,朱元璋、徐达此举,要的是攻心战,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结束语:大兵围攻元朝王都,元顺帝会拼死抵抗。这就会将追击歼灭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消耗战。可以说故意放走元顺帝的朱元璋、徐达,是对麾下军队战力极度不自信的。还有一点让徐达,不敢擒杀元顺帝。朱元璋麾下大军能够顺利统一南方得益于五个人:李善长{后勤}、徐达、李文忠、朱文正、常遇春。渡江北伐时,朱元璋麾下大军的主导者只有两人:徐达{统帅},常遇春{先锋}。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屡立战功的徐达再立下擒获元顺帝之功,难免会有功高震主之嫌。因此徐达才不敢擒杀元顺帝。对此有一点可以证明,后来平灭元蒙余孽的主将是谁?是弹劾过徐达的,常遇春妻弟:蓝玉。可以说这就是朱元璋在刻意分功。

朱元璋命令徐达放跑元顺帝,史书是怎么评价的呢?史书上说,朱元璋此举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换言之,朱元璋故意让徐达放跑元顺帝,是看清了天下大势,选择了避其锋芒{不和元顺帝来一场鱼死网破的战斗}。

参考资料《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隋朝两代功臣杨素为何会罢官?他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坚杀功臣,隋朝杨素是什么人,隋朝杨素的孙子

    隋朝两代功臣杨素为何会罢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必胜、攻必取,正兵、奇兵兼备,兵种的适应性、协调性、全能性,全史屈指可数。能与霍光、韩擒虎、贺若弼等人齐名,军事指挥才能堪称一绝,却因为人品问题,被盖以陷害忠良、擅权乱政的骂名。杨素是隋朝两代的功臣,曾因父亲的事,多次上表顶

  • 元顺帝当初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 元顺帝最后为何变得荒淫无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上最混蛋的皇帝,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年青有为与年轻有为

    对元顺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丁宁说,春风先到凤凰台。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如果不提作者的名字,恐怕大多数人一眼看去,必然会以为是那位儒生所做。可实际

  • 郭氏为何能成为宋仁宗的皇后?郭皇后又为何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郭氏被立为皇后,她也是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明道二年十一月乙卯,宋仁宗不顾群臣的劝阻颁下诏书,废黜结发妻子郭氏的皇后之位。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九年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郭氏的原名不详,只知道她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与郭氏一起入宫选秀的还有已故左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当

  • 曹操至死没称帝,为何看似忠厚的刘备却敢称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禅为什么不抵抗就投降,刘邦能统一天下为什么刘备不能,刘备忠于汉室为何称帝

    刘备有能力和胆魄称帝,除了是跟曹操叫板外,更多的是来自荆州的文人集团的支持和推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汉代,荆州名人也出过不少。如西汉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匡、王凤(均为京山人)、东汉王朝的创始者刘秀(今枣阳西南)、最早撰著楚辞完整注本《楚辞章句》的东汉文学家王逸(宜城人)、历任三公事六帝的东汉大臣

  • 刘放是什么身份?汉室后裔的他为何会辅佐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曹氏下场,刘渊有汉室血统吗,汉皇后裔刘备

    对刘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而就汉室后裔来说,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大家熟悉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等,就都是汉室后裔。当然,在这些汉室后裔中,最终还是刘备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和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蜀汉

  • 光武帝废掉郭皇后跟阴丽华有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金屋,郭子仪死后满门抄斩是真的吗,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光武帝废掉郭皇后跟阴丽华有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任皇后。作为一个皇后她是令人赞叹的,历史上对她的描述更是以贤德为名。所以人们提到她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贤后。而在历史记载《后汉书》也是这样说,说她多么的仁慈,多么贤明。好像在阴丽华身上,没有半点不好的

  • 方孝友是什么人?朱棣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是一个好父亲吗,朱棣杀了方孝孺导致什么后果,靖难之役死了多少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方孝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建文帝朱允炆主张削藩,次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率军南下,“靖难之役”爆发。此战历经三年多,建文帝连续几次用人失误,导致胜利的天平向朱棣倾斜。建文四年,朱棣从北平再次出发,准备最后一次南征,姚广孝(道衍

  • 嘉靖皇帝一生三个皇后,却没一个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瞻基的妃子,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是谁的儿子

    每次想到嘉靖皇帝和他的三位皇后,就不禁感叹,如果万历皇帝有他爷爷的手段,明朝万历年间就不至于有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堂堂皇帝也不用整天被一群大臣逼得没有办法,最后干脆躲到宫里不上朝了。要是在嘉靖一朝,大臣们敢做万历一朝大臣们做的事,朝堂都不知道会大换血多少次,带头的文官可能十族都诛没了。《明史》上对

  • 和朱元璋相守一生的马皇后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到底多爱马皇后,朱元璋最喜欢的妃子,朱元璋最宠爱的三个女人

    皇帝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是这些人往往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政治考量纳进后宫,为的是制衡前朝大臣。《如懿传》中皇帝要如懿做他的皇后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万人之上,无人之巅,太孤独了”。皇帝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位置,每天连枕边人都要提防着,毕竟他的喜好决定影响的是整个天下,所以谁都不能完全相信。我们

  • 乾隆为什么不喜欢继后生的儿子永璂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历史上,在乾隆之前,从未有过嫡子继位的先例。到乾隆登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国力强盛,于是乾隆还想做些祖宗没有做到的事情,就是让嫡子登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立嫡立长”向来是正统,但是在清朝可能是皇子们都太优秀了,皇帝也不会只重点培养嫡子,所有皇子受到的教育都是一样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