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鸿章的家族后人竟然有3位亿万富翁

揭秘:李鸿章的家族后人竟然有3位亿万富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56 更新时间:2024/1/10 4:42:31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重臣已处在油尽灯枯之际,他“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忧郁成疾,已乖常度”。站在他床头逼迫他签字的俄国公使走了之后,身边的人大哭:“还有话要对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李鸿章的眼睛又睁开了,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目乃瞑”,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

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 多个条约。根据我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 年8 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 年9 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 年5 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 年4 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 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 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1896 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 月《中俄密约》;1898 年6 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 年9 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历史点评: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梁超说得好:“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采访中,当谈起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联姻成就庞大家族网络

李鸿章生前共有两任正室夫人。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与周氏联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后,李鸿章娶了安徽太湖一个著名书香之家的千金赵小莲。赵小莲的祖父是清嘉庆元年的状元赵文楷。自赵文楷起,赵氏祖孙四代进士。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出身于这个赵氏家族,是赵小莲的侄重孙。赵小莲的身价自然非同一般。李鸿章对这个继室格外看重。封建社会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后应与丈夫合葬。但最终与李鸿章合葬的,竟是继室赵小莲。相传,赵小莲有“旺夫运”,从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30年,恰恰是李鸿章在中国政坛上最大红大紫的30年:办洋务,办海军,办学堂,都是在这一时期。1892年赵小莲去世,李鸿章也开始走向低谷。

李氏家族虽然以办洋务著名,但骨子里却还是个很念旧的家庭。李家起家、打仗靠的是淮军,儿女婚嫁时最相信的也是淮军,特别看重地方上很有实权的官僚家族,希望借豪门联姻巩固家族的地位。四川总督刘秉璋曾师从李文安和李鸿章父子,后又被李鸿章调往淮军,统领淮军的主力部队。而刘李两家,从儿女到姑侄,竟先后通了七门姻亲。除了与淮系要员联姻外,李家还攀了很多阔亲戚,来扩充自己的实力。曾国藩的长子,盛宣怀的长子,段祺瑞的外孙女,湖州望族徐仁良,江南首富刘镛的曾孙……都和李家成了亲戚。李鸿章不像他的兄弟那样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其中,大儿子还是从六房李昭庆家过继来的。

在婚姻问题上,李鸿章的女儿菊耦名声颇为响亮。她与张佩纶的传奇婚姻,曾引起世人的关注。张佩纶当时已年近四旬,结过两次婚,由于他在福建马尾海战中的错误指挥,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背上了罪臣的名声。李鸿章欣赏他的才学,并没有嫌弃他,毅然决然要将最心爱的女儿嫁给这中年男子。据说当时赵氏夫人哭闹着不让最心爱的女儿过门,只因菊耦也十分欣赏张佩纶的才华,只好作罢。菊耦的孙女便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张爱玲。虽然李氏家族的联姻网,看上去密不可破。然而,李鸿章去世后,随着时局的变动,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他们大都背负着骂名,开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的利用分得的家产,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开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为吸食大烟,打牌赌博,下场悲惨。

第四第五代靠自己改变局面

李鸿章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出身问题。他们多半没有沾到父辈的光,惟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变局面。在如今的李家后代中,李道增是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人。李道增1930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他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的父亲很早便离开安徽来到了上海,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李道增母亲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在这个“半新不旧,不中不洋”的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就接受着中西两种文化教育。李家是传统的大家庭,李道增记得:“父亲受礼教的影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守法;家教很严,非常重视小孩的教育,要懂礼貌,懂得做人,每学期成绩单都要给家长看”;“父亲很重视中文的教育,要我们写大字、练小楷。”李道增英文功底很扎实,他六七岁起开始学习英文,上中学时就开始看英文参考书。正是由于李道增有这一特长,在我国最早与西方在建筑领域内交流时,他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李道增看来,这一切也与家族的传承有关。“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那么早就开始接触西方,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科技和理念,他也把西方的教育带到了家中。我父亲英文和国学就非常好,是他教育了我。”

在上海普陀区真光路的一个小区内,记者见到了李昭庆(李鸿章六弟)的第五代孙李道钧。李道钧1944年生,退休前是上海染料化工八厂助理工程师。李道钧说,当年他的曾祖父李经叙曾被李家托付给晚清著名外交官伍廷芳,后出任江南制造局会办和金陵制造局总办,精明能干。伍廷芳出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时,李经叙以二等参赞的身份赴秘鲁,负责代办公使事务。数年后,又赴墨西哥任职,但非常不幸,没去多久就病逝在那里。后来,李经叙的大儿子李国源、侄子李国栋都相继当了外交官,加上李鸿章,祖上可谓三代外交官之家。采访中,当谈起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和李家景兄弟,年纪轻轻便离开父母到了香港,身上只有几十美金,一切从头学起,经过十数年的努力,成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从国内到国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李家昶兄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们还曾一起闯荡非洲,旗下企业有环球钢铁厂、环球搪瓷厂、西茂钢铁厂、捷丰纺织印染厂等等。李家曙1927年出生,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始创业时什么杂活都干过,从香港到新加坡,从银行业、纺织业到矿业,甚至还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过钨铁矿。他凭借自己的打拼,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李氏家族自改宗以来绵延数百年,繁衍十几代,现在的李氏后裔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李道钧告诉记者,李家人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也开始重建家族声望。几年前,李家曙还在新加坡设立、主持了一个李氏家族寻根网站,不断将海内外李家人的情况,以及专家学者研究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论文在网上刊出,以增加了解,互通声息,联络感情。这大概是中国第一个以家族为主题的网站。李鸿章家族还会续写出怎样的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岳飞必须死:真实历史揭秘为何说岳飞当时必须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岳飞为什么被杀,岳飞不得不死的原因,岳飞的历史故事

    公元1127年,岳飞二十四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用现代语言描述,大约相当于帝国首都留守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属部队的团职军官。十五年后,公元1142年初,岳飞被杀死在帝国临时首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时年三十九岁。死前,他刚刚被解除帝国最大一只部队的统帅职务不久,时任枢密副使。说岳飞必须死,并不意味

  • 晚清重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何经历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友谊,伊藤博文佩服李鸿章,日本首相被杀真相

    大清重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老冤家。记得有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说李鸿章去日本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嘲弄他,出了副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不免。而李鸿章对的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虽说两人要唱对台戏,却有着类似的经历——都被刺杀过。所不同的事,老李运气好一点

  • 战神卫青:汉朝历史上驱逐匈奴竟然七战七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匈决战大批叛军事件,卫青为什么不如霍去病,汉匈决战各势力兵种排行

    第一战: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令其率军迎击匈奴。自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汉武帝这次用兵,分派四路出击。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其中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率军直出上谷。卫青首次出征,就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多人,取得胜利。另外

  • 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背黑锅”冠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简介,晚清李鸿章,晚清第一重臣

    李鸿章是个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知道自己做不了圣人,也不想做圣人。以“裱糊匠”自嘲的李鸿章为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卖命到死,他遭遇的麻烦、非议和恶评最多,毫不奇怪。我在乡村破庙里上小学四年级时,正值“文革”末期,眼镜片比浆糊瓶底厚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说,晚清有个大卖国贼李鸿章,外号叫“李混账”,他

  • 军功成就旷世奇才:左宗棠军功赫赫自比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志周瑾比武,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有哪些,诸葛亮给杨仪的锦囊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家南宋时从江西迁来湖南,在那里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亲左观澜教书20多年,生活清贫。左宗棠3岁时,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没有吃独食,而是回家与兄长平分。祖父夸他:“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还知

  • 十五岁成为皇太后:历史上唯一的未成年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寿命最长的太后,多少岁以下算未成年

    皇后,看似风光无限,但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子来讲,残酷、悲哀。上官氏,祖父是左将军上官桀,父亲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昭帝年仅八岁,未谙世事,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鄂邑公主养护昭帝,并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

  • 揭秘和硕悫靖公主:康熙女儿中唯一嫁给汉人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和硕敦恪公主,悫靖公主,康熙最讨厌的女儿恪靖公主

    和硕悫靖公主(1689-1736),中国清朝康熙帝玄烨之十四女,序齿排行第九,人称九公主,其母为玄烨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18岁时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是年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是唯一的嫁给汉人的公主。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时年48岁。康

  • 唐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李柷:竟是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窝囊的皇帝,唐朝第一个皇帝是谁,李柷后面的皇帝是谁

    905年(天祐二年)六月,唐哀帝才登位半年,朱全忠下令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三十多朝廷重臣,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变”。翌年,朱全忠借故处死了枢密使蒋玄晖,又借口“玄晖私侍积善宫皇太后何氏,又与柳璨、张廷范为盟誓,求兴唐祚”,将哀帝母后何氏杀死,并废黜为庶人。不久,宰相

  • 康熙女儿和硕温恪公主:唯一一个死于难产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硕和顺公主,悫靖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府

    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生,四十八年六月薨,年二十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20岁的八公主被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下嫁仓津。仓津,初名班第,博尔济吉特氏,袭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尚主。雍正五年,坐事夺爵。公主是清代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皇帝骂他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家书二则,咸丰皇帝儿子,为什么要看曾国藩家书

    老曾这人本性是争强好胜的,但他喜欢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大家都不傻,你喜欢装,总有人戳破你。例如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湘军攻克武汉,这是天大的喜事,老曾也掌握实权了,掌管湖北一方—署理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手里还有兵,应该得瑟了吧?然而,老曾想得挺远,一则觉得正在戴孝,二则觉得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