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背黑锅”冠军

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背黑锅”冠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1/26 16:03:29

李鸿章是个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知道自己做不了圣人,也不想做圣人。以“裱糊匠”自嘲的李鸿章为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卖命到死,他遭遇的麻烦、非议和恶评最多,毫不奇怪。

我在乡村破庙里上小学四年级时,正值“文革”末期,眼镜片比浆糊瓶底厚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说,晚清有个大卖国贼李鸿章,外号叫“李混账”,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我和小朋友们都恨上了李老汉。1988年,我在西北大学读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历数李鸿章的“卖国”史,当时,我很纳闷,慈禧太后是当家人,同光二帝是名誉“一把手”,下边还有咸丰皇帝的亲弟弟六王爷、七王爷,李鸿章最多是分管外交外事外资朝政的“五把手”,如果按爵位排序,前面还有几尊位高权重、地位显赫的满蒙亲王郡王,李鸿章恐怕连“十把手”都排不上,签不平等条约时的职位相当于“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行政常识告诉我,李鸿章有什么权力随便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即使真的“卖国”,他也不应该是丧权辱国“第一责任人”。后来,读的历史书多了,走进历史的深处才明白,“弱国无外交”,愚昧无知,刚愎自用的满蒙亲贵连“卖国”的差使都办不了,满朝衮衮诸公,只有李鸿章懂外交,善斡旋,善于“与列强打痞子腔”(曾国藩讥讽语)。老资格重臣刚毅之流只能说大话,办不了大事,清流领袖翁同龢等辈书生气太重,不识时务,好人办不了难事硬事。在积贫积弱的条件下,熟悉内政外交的李鸿章努力运用老辣的政治智慧,玩“洋毛子”于股掌之间,善于少赔款,多办事,坚持能赔款不割地,能割半岛,最好不割让海岛的原则,尽量减少损失。

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受屈辱,趟混水,涉险滩,挨谩骂,当替罪羊,并替太后一党背历史黑锅的烂差使。从能力上看,让满蒙亲贵卖国都卖不出好价钱,无德无能无知,只会说正确的废话,以及百无一用的大话套话假话,里外不是人的差使都委派李鸿章出马。因此,在外交领域,李鸿章为满亲王朝背完了所有外交黑锅,堪称中国历史上背黑锅冠军,背黑锅受的委屈比窦娥还冤!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四大领袖人物中办实事最多的人,他主办的洋务中有500多个中国第一,200多个亚洲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电力、电讯、邮政、金融、外贸、铁路、航运、冶金、造船、教育、翻译、出版、海军、兵器等多项事业的开山鼻祖,培养的高级人才车载斗量。“中国威胁论”的首唱者是日本人,而日本人的危机感来自李鸿章后半生的赫赫政绩。由于皇权专制体制的“瓶颈效应”,由于洋务事业“官办、官督商办”的“国有制”机制制约,由于权贵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对民办商业产权的侵害,由于科学技术和教育不发达,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为此,李鸿章也饱受诟病。

在军事方面,李鸿章明知不可为而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和交替,自办军工,自筹经费,自练军队为朝廷作战。但是,上层支持不够,中层执行不力,下层软弱涣散,扛洋枪的土包子士兵射击不瞄准,持大刀长矛的士兵一看见洋鬼子就跑,军队毫无战斗力,李鸿章为此落下指挥不力,“劳师靡饷”的恶名。

曾国藩门生如云,他最欣赏的弟子仅有两个,一个是准确预言“大清不出五十年必亡”,明知不可为则不为,精通帝王学,潜心治学,乱世坚决不做官的赵烈文,二是逆流而上,“一心一意把官做大”(曾国藩语)的李鸿章。李鸿章升官的“诀窍”有二,一是做事,勇于担当,急难险重齐上,二是做人,主要手段是给慈禧太后、大太监李莲英和上层满蒙亲贵大肆行贿。不说平常,不算特别采购赠送的“洋玩艺”(进口奢侈品),李鸿章每年春节给上层权贵上的“例钱”(拜年)多达二百万两白银。无论公私,李鸿章是晚清官场的“买单”冠军,行贿大户,否则,无法做事,更无法自保。李鸿章进士出身,饱读诗书,深知圣人教诲,知道礼义廉耻,身处污泥,不得已而为之,势利恶名由此而来。

晚清官场肮脏不堪,如同没人打扫的公共厕所,谁呆的时间越长,谁沾染的臭味越浓,谁被苍蝇袭击的次数就越多。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鸿章是个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知道自己做不了圣人,也不想做圣人。以“裱糊匠”自嘲的李鸿章为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卖命到死,他遭遇的麻烦、非议和恶评最多,毫不奇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军功成就旷世奇才:左宗棠军功赫赫自比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志周瑾比武,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有哪些,诸葛亮给杨仪的锦囊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家南宋时从江西迁来湖南,在那里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亲左观澜教书20多年,生活清贫。左宗棠3岁时,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没有吃独食,而是回家与兄长平分。祖父夸他:“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还知

  • 十五岁成为皇太后:历史上唯一的未成年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寿命最长的太后,多少岁以下算未成年

    皇后,看似风光无限,但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子来讲,残酷、悲哀。上官氏,祖父是左将军上官桀,父亲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昭帝年仅八岁,未谙世事,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鄂邑公主养护昭帝,并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

  • 揭秘和硕悫靖公主:康熙女儿中唯一嫁给汉人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和硕敦恪公主,悫靖公主,康熙最讨厌的女儿恪靖公主

    和硕悫靖公主(1689-1736),中国清朝康熙帝玄烨之十四女,序齿排行第九,人称九公主,其母为玄烨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18岁时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是年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是唯一的嫁给汉人的公主。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时年48岁。康

  • 唐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李柷:竟是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窝囊的皇帝,唐朝第一个皇帝是谁,李柷后面的皇帝是谁

    905年(天祐二年)六月,唐哀帝才登位半年,朱全忠下令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三十多朝廷重臣,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变”。翌年,朱全忠借故处死了枢密使蒋玄晖,又借口“玄晖私侍积善宫皇太后何氏,又与柳璨、张廷范为盟誓,求兴唐祚”,将哀帝母后何氏杀死,并废黜为庶人。不久,宰相

  • 康熙女儿和硕温恪公主:唯一一个死于难产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硕和顺公主,悫靖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府

    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生,四十八年六月薨,年二十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20岁的八公主被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下嫁仓津。仓津,初名班第,博尔济吉特氏,袭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尚主。雍正五年,坐事夺爵。公主是清代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皇帝骂他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家书二则,咸丰皇帝儿子,为什么要看曾国藩家书

    老曾这人本性是争强好胜的,但他喜欢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大家都不傻,你喜欢装,总有人戳破你。例如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湘军攻克武汉,这是天大的喜事,老曾也掌握实权了,掌管湖北一方—署理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手里还有兵,应该得瑟了吧?然而,老曾想得挺远,一则觉得正在戴孝,二则觉得要显

  • 揭秘:唐太宗为何要罢黜大唐开国的最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皇帝你真的投降吗,唐太宗二十四功臣排名,唐太宗是开国之君吗

    大唐的建立,有三大功臣,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唐贞观三年(629年)正月,李世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布了一道诏书,罢免了一个朝廷重臣的官职,并削掉了他的一半食邑,还把他逐出长安,遣回了原籍。这个突然落马的高官,就是初唐名臣裴寂。裴寂是大唐开国元勋、晋阳首义功臣,也是唐高祖李渊最宠信的心腹股肱。

  • 刘备带领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 夷陵之战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夷陵之战前蜀国很强,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夷陵之战东吴惨胜

    还不了解:刘备和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率领七十万大军,发动“夷陵之战”,为什么会失败呢?话说吕蒙趁关羽镇守关羽之时,连蒙带骗,终于率领东吴将士渡到了荆州。然后大家都了解,吕蒙兵不血刃就夺取了荆州。关羽则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下令斩杀。关羽死

  •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哪里,诸葛亮北伐真正目的

    还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公元228年春到234年秋,诸葛亮先后五次对曹魏用兵,进行北伐。在演义中,这段历史被称为“六出祁山”,实际上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只有两次从祁山出兵。只惋惜这几次北伐均无功而返,甚至

  • 三国里边最爱哭的男人是刘备吗 刘备真的会如此爱哭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什么说哭的跟刘备一样,老版三国庞统死后刘备拿着什么哭,新三国刘备哭张飞关羽

    还不了解:三国哭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最爱哭的男人是谁?刘备是最爱哭的男人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短歌行》东汉的格局动荡,各路诸侯和能人志士都在为自己的势力发展不断找寻出路,其中我们最为喜爱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