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乱:皇后卫子夫有没有被废掉?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乱:皇后卫子夫有没有被废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2/7 2:24:02

卫子夫,戾太子结局是很凄凉。卫子夫,戾太子刘据相继自尽而死。关于被废,还是很多疑问的。

卫子夫之死,是和汉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祸,紧密联系。汉武帝晚年多病,疑有人用巫蛊诅咒,长安周边人人自危,江充苏文等人借机陷害戾太子,戾太子被迫听老师石德计策,起兵,失败后被迫逃亡,发现后自杀。太子逃亡之际,汉武帝追究卫子夫的责任,卫子夫因其在巫蛊事变中私自把皇宫侍卫给太子支持太子起兵诛杀江充,对战汉武帝军队。汉武帝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卫皇后玺绶,卫皇后亦因不能自明而以死明志。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将卫皇后葬在城南桐柏。这就是卫皇后之死。汉武帝派人收取皇后玺绶,是进一步压制权力而已,防止他支持太子刘据,后人可以推测,被废只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来不及宣布,卫子夫已经自杀而死了。

卫子夫之后,武帝再没立后,后因巫蛊之祸,下轮台罪己诏,后悔自己的错误。李夫人,钩弋夫人受宠,终没再立后。不过,追尊李夫人为后确实是汉武帝的意思,至于为什么是汉昭帝时候而非在世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卫子夫是否死前被废,各种史料亦有争议。

汉书载“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一句认为,卫子夫自杀前被废。这是对历史的误解。

首先,《汉书·外戚传》“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卫子夫自杀前,武帝下诏收皇后玺绶。玺绶代表皇后实权,而武帝下诏可以理解为,收回皇后实权(卫子夫支持太子起兵,武帝这个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皇后的名分仍然保留。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收玺绶时卫子夫自杀,正式的废后诏书还未来得及下,废后程序终结;二是武帝只是暂时收回皇后实权,待太子起兵事尘埃落定后再做出是否废后的决断,但卫子夫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其次,班固这句“卫思后废后四年”,是为下文霍光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做铺垫。如果班固在上文中没写“卫思后废后”五字,那么承接下文的追尊行为则会名不正言不顺。而后来汉宣帝(戾太子刘据孙子,卫思后曾孙,刘询,流落民间称刘病已)之所以能够追谥卫子夫曰“思”,并将卫子夫以皇后身份厚葬,一是由于她没有被废的缘故,二是他是刘据的后裔。

至于班固在《汉书》中所表达的真实情况,只需用《外戚传》中的数位废后的记载稍作对比便不难得知。

“孝景薄皇后……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废后四年薨。”

“孝武陈皇后……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孝宣霍皇后……废处昭台宫”

孝成许皇后……立十四年而废……天子使廷尉孔光持节赐废后药,自杀,葬延陵交道厩西。”

对于卫子夫的记载则是:“孝武卫皇后字子夫……宣帝立,及改葬卫后,追谥曰思后”。从中不难看出,《外戚传》中但凡被废的皇后均在个人篇幅内交代被废事宜,改称“废后”并以此结束。而卫子夫传记部分则从开始到结束,无论是自杀、追谥都未曾出现一个“废”字。全篇以“孝武卫皇后”开始,间以“子夫”、“皇后”、“卫后”,并以“思后”结束。

最后,《汉书·武帝纪》记载:“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如果卫子夫自杀前,收玺绶的诏书为废后诏,那么班固在《武帝纪》里则应该记载为“废后自杀”而不是“皇后自杀”。

因此,当史料记载存在冲突之时,应该以相符者多的为准。即,卫子夫未被废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成功的两面派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太子刘据到底反了吗,汉代风云人物刘邦用人之谜,汉武帝李夫人最后一面

    汉武帝刘彻曾经是我少年时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确有值得让人崇拜的理由:那虎视北方、曾将他的曾祖刘邦困扰多年的匈奴被他多次击败,从此漠南竟然再无王庭;远离中原的朝鲜半岛和热带雨林中的南越,也划为了汉王朝的版图;更不用说张骞和苏武,这两位英勇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典多少属国,藩多少诸侯。这样的文治武功,

  • 明英宗被俘疑云:因为不踩坏太监王振家田才被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以明政府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四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瓦剌军来势汹汹,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几次交战失利,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太监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根本不了解,认为只要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因此,他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

  • 历史解密:作为卫国贵族后代商鞅为何多次跳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的卫鞅,战国初期卫国人,卫国贵族的后代。后来因为在秦国进行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于商、於之地,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商鞅。商鞅变法,不仅在秦国历史上,乃至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商鞅变法,使处于西方蛮夷之地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么有人要问了,作为卫国贵族

  • “人屠”白起: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败绩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烽烟四起,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名将层出不穷。这些名将中,一战成名有之,常打胜仗有之。有人说,一个将领打一场胜仗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打败仗。中国历史上,就有且仅有这么一位一辈子不打败仗的名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代秦国人。关于他的出身,一种说法是他是秦穆公将领白乙丙的后代,一种说法是他是楚国公

  • 蒙恬:历史上第一个重创匈奴捍卫华夏文明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闪亮的将星。辉煌战史 名门之后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取成皋、荥阳,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二年,蒙骜又一气攻取了37座城池。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蒙骜攻韩,夺取了

  •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丞相甘罗:12岁在秦国官封上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关于神童的故事屡见不鲜,像桑弘羊、曹冲、方仲永、孔融等等。他们是神童,但比起甘罗还是有些差距。甘罗是战国末期的一位神童,他的祖父是甘茂。甘茂是政治家,曾在秦国做过丞相,因此甘罗也就是官三代,他也自然而然的从小就接触到了上层人物。甘茂死后,甘罗到吕不韦身边做事。在此期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吕不

  • 高超的阴谋家:陈平玩阴谋如何戏耍项羽和范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谋士中陈平是个玩阴谋的高手,早年因为穷困被招赘到一家非常有钱的寡妇那里,从此,陈平如鱼得水,在上层社会如履平地。秦末天下大乱,陈平投军,在魏王手下供职。不久,项羽攻城破寨,实力强劲,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鸿门宴上陈平察言观色,觉得刘邦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主

  • 李卫当官:最没文化的李卫为何成为一代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人生犹如一台戏,戏台上贪官清官纷纷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一番气象。一般提及名臣,总是想起这个人一定是饱学之士,要么是学富五车,要么是运筹帷幄,反正不管怎么说胸中的才气是第一位的。其实这也未必,好的大臣只有要用心做事,没有花花肠子,肯动脑,照样能做一代名臣,清朝的李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李卫没有

  • 揭秘:明朝大将吴三桂为何甘愿做“三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说他本姓吕,找个干老子叫丁建阳,后来投靠了董卓。又把丁建阳给杀死了。张飞骂吕布的时候,吕布窝了一肚子火。因此吕布后来索性夺了张飞镇守的徐州。明末的吴三桂,将门虎子,曾是一个声名赫赫的人,镇守山海关。也因为一个女人,被人骂成“三姓家奴”,先是明朝大将,后来约好投降李自

  • 揭秘: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逼的在狱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唐人写诗喜欢用“细柳营”,就是从这里来的。据说:匈奴兵进犯的时候,朝廷任命周亚夫为将,汉文帝不放心前方战事,就亲自慰问。文帝的车驾到了细柳营,只见军士都手拿利刃,身披铠甲,机弩上也搭着箭枝。天子的先行官来到营门,立刻被军士挡住,无法进去,只好说:“天子即将驾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