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

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41 更新时间:2023/12/6 20:54:29

为何说朱瞻基的驾崩是明朝衰落的开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01出生就带着主角光环的幸运儿

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在北平出生。这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元璋把一块圭玉亲手交到他手中,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圭玉是一种玉制礼器,象征着权力,朱元璋把圭玉交给他是不是要把天下交给他?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朱棣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到王府官员给他报喜,说嫡长孙出生了。朱棣心神一动,“传世之孙”?“永世其昌”?难道梦要验证了?朱棣连忙去看孙子,可能是心理作用,朱棣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孙子很像自己,一脸英气,大喜过望,对左右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后来朱棣也说,朱瞻基的出生对他发动靖难之役有很大的精神促进作用。四年靖难之役,朱棣果然做了皇帝,愈发觉得朱瞻基是上天赐给他的,小朱瞻基就成了朱棣的心头肉,走到哪儿都带在身边。

朱瞻基的主角光环还惠及其父朱高炽。永乐二年,新朝要立太子,文官支持朱高炽,武官多支持朱高煦,朱棣犹豫不决,解缙一句“好圣孙”,明白告诉朱棣,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就是你非常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你不为朱高炽考虑,难道不为你最喜爱的孙子考虑吗!朱棣心动了,多方考量之后立朱高炽为太子,此时朱瞻基才7岁,就帮他爹拿下太子之位。

大家以为他的主角光环到头了吗?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永乐九年,朱棣下诏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这是直接为朱瞻基预定了皇帝位置,这是对这个孙子有多溺爱呀!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为明仁宗,朱瞻基由皇太孙升级为皇太子,上天又一次眷顾了他,没有让他等太久,明仁宗继位9个月就突然驾崩,朱瞻基太子头衔还没焐热,直接升级为皇帝了!更幸运的是,朱棣和朱高炽为他挖掘了大量人才,像杨士奇、杨荣、夏元吉、于谦等等,朱瞻基只要用好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据史书记载,朱瞻基治国理政就是“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君臣一心,缔造了“仁宣之治”,能被后代广泛认可的治世可不多,仁宣之治就是其中之一,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可相提并论。

然而可能是前半生好运气用得太多,折了阳寿,身体健硕的朱瞻基只当了10年皇帝,就英年早逝,时年38岁!留下了年幼太子朱祁镇,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可以说朱瞻基的驾崩意味着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02好玩的天子

虽说斗蛐蛐当不得真,但是朱瞻基是真的好玩,不过比之后来正德皇帝的贪玩无度,朱瞻基玩出点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03打开了大明潘多拉魔盒

朱瞻基是位好皇帝,毋庸置疑,但是他也为大明打开了宦官之祸的潘多拉之盒。

前文讲朱元璋时有说过,为了预防宦官之祸,朱元璋下令宦官只能做些端茶递水,打扫卫生的工作,不得读书认字!而朱瞻基偏偏设立了内书堂,让翰林院的大才子们教太监读书认字,还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边得先说他对内阁的改造。在朱瞻基之前,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并没有什么实权,从朱瞻基开始,内阁阁员兼六部尚书,比如说杨士奇,既是内阁阁臣,也是兵部尚书,黄淮也兼着户部尚书,阁臣就不仅仅是“秘书”了。

朱瞻基经常召集阁臣商议国家大事,到后面演变成朝臣的奏章都得先经过内阁,阁臣们看过之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建议,再呈递给朱瞻基批红,这就是“票拟”制度,内阁的权力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而司礼监一开始的作用就是将阁臣票拟好的奏章送给朱瞻基,朱瞻基不太认同阁臣票拟内容时,偶尔会咨询司礼监的意见,这就给了太监影响朝政的空间。

其实这还不重要,主要是在奏章传递的过程中,朱瞻基不会时刻与阁臣谈话,这当中就给了司礼监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于朱瞻基这样的英主来说,司礼监太监还不敢胆大妄为,一旦遇到惰政的主,宦官就相当于把持了皇帝与群臣沟通的桥梁,蒙蔽圣听,或者曲解圣意假传圣旨都是基本操作,这就为后来正德朝、天朝宦官弄政埋下伏笔。

04结言

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实际缔造者,明朝皇帝可排前三,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明史》对其评价也颇高,可惜天不假年,38岁壮年离去,如果再给他10年,再让他好好教育下朱祁镇,也许明朝的衰落不会来得那么块,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仁义比命高:北宋历史上的忠臣陈求道的壮烈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十大忠臣,仁义的意思,宋哲宗不死

    陈求道宋代官员。字得之。咸宁人,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叫陈康民,为嘉佑年间进士,官至大中大夫,来咸后买田园、兴栋宇,成为这里有名的富户。陈氏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其先祖伯宣公是汉代有名逸士,由福建迁江州与汉儒马聪结庐隐于庐山,被朝

  • 解读:大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权臣鳌拜如何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最大的权臣,历代权臣,第一权臣

    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多面的,充满张力,二者既有对立,又有合作,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转换。权臣之兴起,

  • 揭秘清朝最漂亮格格完颜立童记 长相酷似周冬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鲁豫有约之完颜立童记,完颜立童记晚年图片,清末公主完颜童记

    完颜立童记(又名“王敏彤”),爱新觉罗·毓朗的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她也是婉容的表姐妹。1960年溥仪特赦之后,经溥仪七叔载涛和三妹蕴颖撮合想让她与溥仪结婚,因溥仪不想再找一位旧式满族妇女而作罢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向大臣下跪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臣什么时候开始下跪,大臣下跪图片,清朝大臣下跪图片

    中国古代皇帝都是唯我独尊的,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谁敢不听皇帝的话,轻者贬官流放,重者人头落地,全家处斩。不过也有比较强势的,比如有些臣子居然敢携天子以令将诸侯,向曹操一样。宋朝有个大臣名叫贾似道,也是一个权臣,蛮横到皇帝为了用他,竟然当着朝臣的面向他下跪,请他留下来。难道贾似道有王佐之才,

  • 鲜卑首领檀石槐简介:第一个整合鲜卑各部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最早的首领,古代的第一个首领,东汉打不过鲜卑人

    檀石槐(137年―181年),鲜卑部落首领。少时有勇有谋,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东汉末在高柳北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边各郡,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的故土,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永寿二年(156年),率军攻打云中郡。延熹元年(158年)后,鲜卑多次在长城一

  • 究竟是哪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甘子风历史上是哪一位,傀儡皇帝是谁,著名的傀儡皇帝

    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在历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挟持者有之,被人废黜者有之,被人幽禁者有之,被人砍头者有之;但是,被人当众警告

  • 揭秘晚清最美的格格王敏彤:一生只爱溥仪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溥仪的妻子李玉琴的晚年照片,王敏彤为什么深爱溥仪,郭布罗·婉容比溥仪大几岁

    一生只爱溥仪一人的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

  • 清朝历史上的巨贪和珅为什么没有被株连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是谁拿下的,历史上和珅贪了多少钱,嘉庆抄和珅多少钱

    钮祜禄·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和珅是个大贪官,不仅如此,嘉庆帝掌握大权时,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比如泄漏国家机密、目无君长、寡廉鲜耻、谎报军情、专权擅权、

  • 匈奴老上单于:拿月氏王头颅当酒杯火烧汉回中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老上单于,挛鞮氏,名稽粥(jī yù),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子。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在位时曾攻打月氏,占据全部河西地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挥兵十四万直抵彭阳,其先锋人马火焚大汉回中宫,远哨铁骑逼近长安。汉文帝当即下令反击,调集重兵,老上单于畏

  • 匈奴第一任头曼单于:鸣镝弑父故事的悲剧配角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鸣镝弑父的意思,冒顿单于活了多少岁,汉武大帝匈奴大单于

    匈奴单于。当政时辖地东与东胡、南与秦、西与月氏为邻。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派蒙恬进取河南地,头曼率部属北徙,秦末边防松弛,头曼又悄悄南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其子冒顿所杀。名称来源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头曼”这个名字可能和蒙古语''tümen''“一万”有关,本来不是人名而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