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4/1/3 0:55:19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

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生,李鸿章以自己丰富的官场政治经验,采取了“韬晦”策略。李鸿章的“韬晦”之计的更深一层含义是,在各种政治势力中,四处逢迎,八方讨好,暗中窥测权柄,使自己总是处于有利的境地。他的这一算计在维新变法中表现的最充分。

李鸿章本来是支持变法的,他是洋务派中第一个公开提出变法主张的官员,因此,也支持康有为、梁超等人的变法主张。在强学会成立之初,他感到维新势力很有市场,于是便捐银2000两,要求加入,但因为甲午战败使得他名声大臭,结果被拒之门外。虽然如此,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李鸿章始终没有与维新派绝交,仍旧在暗中给予支持。

随着维新派与顽固派斗争的深入,矛盾激化,双方力量对比也逐步明朗化,李鸿章敏感地窥测到,权柄仍然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手中,因此,他就不再谈变法了,而是公开站在了顽固派一边。这样,李鸿章在维新变法中,不论是顽固派还是维新派都对他没有恶感。

一次慈禧太后与御前大臣议事,在谈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时,李鸿章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皆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不足畏也”。当慈禧太后对外国保护康有为和梁启超表示十分愤怒的时候,李鸿章又说:“外人不达华情,误以其国士拟之,故容其驻足,然终当悉厥行藏,屏之且恐不及。”以此讨好慈禧太后。慈禧见他不是维新派的同党,又将他视为左膀右臂,任命他担任两广总督,到康有为的家乡镇压维新派势力。

李鸿章到任后,忠实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办事,除了对康有为的祖坟加以保护外,逮捕了保皇会(保皇会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亦称保皇党,和革命派相对立。指清末民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开明贵族及保守派资产阶级。建立初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等维新派逃往国外宣传维新思想,正式名称为“保救大清光绪皇帝公司”,简称保皇会。)会员罗赞新等人的家人,而且还通过外交途径与外国驻华使节、香港总督等交涉,要其协助清政府逮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这虽然是表面文章,但也使得慈禧太后对他更加放心。

在不同的人面前,李鸿章经常改换面孔。在就任两广总督之前,他对自己的亲属孙宝谊表露了心迹。李鸿章说:“我是奉慈禧的旨意去捉拿康有为和梁启超及其余党的,若将此二人捉拿归案,功劳之大超过镇压太平天国和剿灭捻军,凭如此大功,我可以加官进爵。”说完,又问孙宝谊是否康有为的党徒,孙宝谊回答说:“是”,并说:“你要是捉拿维新余党,先把我抓去好了。”李鸿章一听他是维新党徒,立即说:“我怎么能抓你,我也是康党。”可见,李鸿章的态度和清政府的严加缉拿、惩办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

正因为李鸿章左右逢源,他才讨得了维新派、慈禧太后对立双方的欢心。从维新派方面来看,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曾给李鸿章一封信,对李鸿章在两广总督任内保全祖坟表示感激。梁启超也表达了自己对李鸿章的好感,后来还写作了李鸿章的第一本传记,对李鸿章的是非功过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慈禧太后也仍将李鸿章视为心腹之臣,委以重任,即使在义和团运动后李鸿章失势,也没有触及到他的根本利益,李鸿章因此才得到善终。

从眼前利益看,李鸿章必须唯慈禧旨意是从,从长远利益着想必须讨好维新派,为自己留有后路。所以,李鸿章在维新变法中,采取了左右逢源的手腕,并且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做局者,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退路。在顶峰时不论如何风光,那都不是永久的。当你顺着梯子往上爬时,一定要注意梯子的整洁,因为你还要从梯子上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奇葩皇帝:盘点中国古代五个寄身过佛门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流行,并迅速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最初主要还是*特权阶层倡导自上而下流行开的。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这里列举的是与佛门最有渊源的五个。一、萧衍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而“以佛化治国”以至到佛

  • 盘点古代女富豪:寡妇清身家约白银8亿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史书记载中,最早、最出名的女商人是四川地区一个名叫清的寡妇。传说其家财之多约合白银8亿万两,又赤金580万两。随着蓝思科技股价的飞涨,该公司董事长周群飞身家达数百亿,这位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女企业家,成为中国新女首富。她的传奇故事,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古代那些数一数二的女商人。“丹砂王”寡

  • 西太后慈禧为什么只能葬在东边?严格的等级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站在权力之巅达半个世纪的女人。她没有做皇后,却获得了皇后所没有的权势与地位;她没有做皇帝,却把好几个皇帝控制在股掌之间。在她的时代,大清国彻底走向崩溃,中华民族彻底开始被动挨打;在她的时代,社会开始改变,思想开始开化。她,就是慈禧太后。与万历皇帝很像,在她的时代,大清国病入膏肓,

  • 北魏重臣长孙嵩:代父从军 屡立战功 晋爵北平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嵩(358年—437年),其名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赐,代郡(今山西代县)人,南部大人长孙仁之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重臣、将领。长孙嵩年十四代父统军,累著军功,历任冀州、相州刺史、侍中、司徒。明元帝即位后,与奚斤等八人坐于止车门听理万机,世号“八公”。太武帝为太子时临朝监国,长孙嵩为左辅。太武帝即位

  • 历史上第一重臣:竟然凭自己的胆识杀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泰长

  • 揭秘:三国历史上因为毁容而自杀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和生命相比,美显然微不足道。因为有了生命,还可以因为生命精彩而容颜焕发。不过三国就有把美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他就是三国东吴的奠基人孙策。那孙策号称小霸王,武艺高强,曾经回头喝死一将,夾死一将,从此江东孙郎的名声很是响亮。孙郎自己也很自负,于是,作战时,孙策就让士兵齐声大喊,

  • 历史上圣人孔夫子为何说自己很像一条丧家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孔夫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周游列国,到处向国王宣讲自己的主张,可惜没有人采纳。来到郑国,弟子们都走散了,只有孔夫子自己在外城的东门。这是有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那里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子如皋陶,肩膀似子产,然而从腰部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因此狼狈的像条丧家犬”。子贡很生气,就如实把这些话告诉给了

  • 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年轻时为何被人所看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个人物,此人后来做了大汉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从出生到四十多岁,仍然是家里出名的啃老族。不仅不会营生,而且文武不济,又好吃懒做,成了当时乡下的笑柄。都是老刘头家里的老三,是个混吃混喝的主。四十多了,还一直让老父亲供养,真不知羞。刘邦不是个好鸟,乡亲们归纳起来,刘邦有三大罪:其一,好酒贪杯。刘邦虽然

  • 后梁大将牛存节:孤军守城击败了后唐数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今山东省寿光)人。本名礼,太祖改而字之。唐乾符末,乡人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存节往从之。爽卒,存节谓同辈曰:“天下汹汹,当择英主事之,以图富贵。”遂归于太祖。初授宣义军小将。属蔡寇至金堤驿,犯酸枣、灵昌,存节日与之斗,凡二十余往,每往必执俘而还,前后斩首二十余级,获孳畜甚众。

  • 公子扶苏: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被赐死的皇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是世袭制的,老皇帝死了,往往是嫡长子继位。作为大秦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历史上却是小儿子胡亥继承大统,那么大儿子扶苏怎么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扶苏可不是一般人,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并且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