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重臣长孙嵩:代父从军 屡立战功 晋爵北平王

北魏重臣长孙嵩:代父从军 屡立战功 晋爵北平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03 更新时间:2024/1/27 13:06:06

长孙嵩(358年—437年),其名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赐,代郡(今山西代县)人,南部大人长孙仁之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重臣、将领。长孙嵩年十四代父统军,累著军功,历任冀州、相州刺史、侍中、司徒。明元帝即位后,与奚斤等八人坐于止车门听理万机,世号“八公”。太武帝为太子时临朝监国,长孙嵩为左辅。太武帝即位后,进爵北平王,官至太尉,柱国大将军。太延三年(437年),长孙嵩去世,终年八十岁,谥号宣王。孝文帝时追录先朝功臣,以长孙嵩配祭宗庙。归附库仁长孙嵩宽厚儒雅,有气度。十四岁时,代替父亲长孙仁担任南部大人,统领军队。建国三十九年(376年),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去世,当时各部落反叛作乱,前秦皇帝苻坚趁机派兵攻灭代国,将代国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别由刘库仁和刘卫辰代掌部中事务,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刘库仁。

归顺道武刘库仁之子刘显谋划发难时,长孙嵩率领旧部和乡党七百多家背叛刘显逃走,将要到达五原。当时昭成帝之子拓跋寔君的儿子拓跋渥也聚集部众自登王位,长孙嵩打算归附他。途中见到乌渥,乌渥说拓跋渥是作乱之父的儿子,劝说长孙嵩归附昭成帝之孙道武帝拓跋珪。长孙嵩没有决定,乌渥拉回他的牛头,长孙嵩勉强听从他的话。长孙嵩在三汉亭(一作二汉亭)见到道武帝,于是归顺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正月,道武帝即代王位(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建立北魏政权,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登国二年(387年)正月,长孙嵩因是有功之臣,而受到道武帝的赏赐。平乱随征登国七年(392年),西部泣黎部大人茂鲜反叛北魏逃走,道武帝派长孙嵩率军追击,大败茂鲜。长孙嵩后来不断立下军功,跟随道武帝征伐中山时,授任冀州刺史,赐封爵位为钜鹿公 ,后改任侍中。天兴元年(398年),道武帝出巡,当时右军将军尹国在冀州督促征收租税,听说道武帝将要北返,于是阴谋造反,准备袭取信都。时任安南将军的长孙嵩将其捕获,押送至中山,道武帝下令将其斩首。 同年四月初一日,道武帝任命长孙嵩为司徒。 后来,长孙嵩出任相州刺史,封南平公,在各处任职都受到称道。时称八公天赐六年(409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作乱,弑杀道武帝。不久,道武帝长子齐王拓跋嗣诛杀拓跋绍,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兴 ,是为明元帝。明元帝登基后,下诏命长孙嵩与北新侯安同处理民讼,拔贤任能,整理人伦纲常。永兴二年(410年)正月初一日,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等北伐柔然。 同年五月,长孙嵩等从大漠回来,柔然追赶并把他们围困在牛川。五月二十一日,明元帝亲率大军北伐柔然,柔然于是闻讯逃走。永兴三年(411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和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面,处理提审囚徒等各项事务,务求公允确当,所以当时称为八公。永兴四年(412年)二月十二日,明元帝登虎圈射虎;赐给长孙嵩等人数量不等的布帛。泰常二年(417年)二月十八日,东晋的谯王司马文思派使者王良到北魏朝廷上书,请求发军讨伐东晋将领刘裕。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率领诸军邀击刘裕,在畔城接战,各有胜负,于是明元帝下诏诸军停止战斗。 同年十月十一日,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等回京城。十一月,长孙嵩等诸军到乐平。明元帝下诏命长孙嵩派娥清、周几等与叔孙建讨伐西山丁零人翟蜀、洛支等,把他们的力量全部消灭干净后回军。借道刘裕东晋将领刘裕攻打后秦皇帝姚泓时,明元帝赐给长孙嵩符节,督察太行山以东各军事务,乘传车到平原,沿黄河北岸,排列军队停驻在畔城。军队遭受不少失败。明元帝诏令长孙嵩借给刘裕道路,刘裕在船中望见长孙嵩的旌旗车盖,送给他酃湖的酒和长江以南的食物,长孙嵩都送到京城。明元帝诏令长孙嵩厚礼答谢刘裕。明元帝又命令挑选精锐兵士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就率领精锐部队向南出兵到彭、沛,如刘裕不按时通过,只率领军队跟随他们。他们到了崤山、陕县之间,必定和姚泓相对峙,一死一伤,士兵疲惫。等到秋季,再慢慢趁机出动,如此刘裕的首级可以不战而得。于是叔孙建等人沿黄河前往洛水。刘裕进入函谷关。长孙嵩和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东晋各屯驻戍守据点都望见尘土而逃奔溃散。刘裕攻克长安,长孙嵩于是撤军。进封王爵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患重病,向长孙嵩询问身后事,长孙嵩说:“立长子就顺畅,依德行就人心信服。现在大皇子拓跋焘贤明而且是嫡子,是上天所定,请求立他。”明元帝就在宫中定下计策。于是诏令拓跋焘临朝代行处理国政,长孙嵩任左辅。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遗诏命司空奚斤把所缴获的军资赏赐给大臣们,从长孙嵩以下至士兵都数量不等地享受到。 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十二月,太武帝进封长孙嵩为北平王 ,担任司州中正。帝议征伐始光二年(425年),太武帝下诏询问公卿,大夏、柔然二者中先征讨谁。长孙嵩和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大夏定居,不能成为祸患,柔然世代是边境祸害,应该先征讨柔然可汗大檀。追赶上就缴获他们的牲畜,足以富足国家;赶不上就在阴山狩猎,多杀禽兽,皮肉筋角,用来充实军用物资,也超过打败一个小国家。”太常崔浩说:“大檀迁徙如鸟飞,追快了不能持久,人多了则不能追上。大夏皇帝赫连勃勃,土地不过一千里,刑罚政令残酷暴虐,为人神所抛弃,应该先征讨大夏。”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求先平定北燕皇帝冯跋。太武帝保持沉默,于是向西巡视。恰逢赫连勃勃去世,关中大乱,太武帝议论想要征讨关中。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据城防守,以逸待劳,大檀听说后,乘虚而进犯,这是危险的做法。”太武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隐微的事,寇谦之劝他出兵。杜超之赞同促成此事,崔浩又谈论向西征伐的利益。长孙嵩等人执意规劝认为不可以。太武帝大怒,斥责长孙嵩在任贪污,派武士侮辱他。同年三月初二日,太武帝升任长孙嵩为太尉。留守去世神麚二年(429年)四月二十九日,太武帝北伐柔然,命长孙嵩与广陵公楼伏连留守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神麚四年(431年)九月十三日,太武帝加任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 从此以后,太武帝每次出兵征伐,长孙嵩总以元老身份多次留守平城,坐在朝堂,决断刑罚诉讼。太延三年(437年)正月十二日,长孙嵩去世 ,终年八十岁,谥号宣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追录先朝功臣,以长孙嵩配祭宗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第一重臣:竟然凭自己的胆识杀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泰长

  • 揭秘:三国历史上因为毁容而自杀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和生命相比,美显然微不足道。因为有了生命,还可以因为生命精彩而容颜焕发。不过三国就有把美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他就是三国东吴的奠基人孙策。那孙策号称小霸王,武艺高强,曾经回头喝死一将,夾死一将,从此江东孙郎的名声很是响亮。孙郎自己也很自负,于是,作战时,孙策就让士兵齐声大喊,

  • 历史上圣人孔夫子为何说自己很像一条丧家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孔夫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周游列国,到处向国王宣讲自己的主张,可惜没有人采纳。来到郑国,弟子们都走散了,只有孔夫子自己在外城的东门。这是有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那里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子如皋陶,肩膀似子产,然而从腰部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因此狼狈的像条丧家犬”。子贡很生气,就如实把这些话告诉给了

  • 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年轻时为何被人所看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个人物,此人后来做了大汉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从出生到四十多岁,仍然是家里出名的啃老族。不仅不会营生,而且文武不济,又好吃懒做,成了当时乡下的笑柄。都是老刘头家里的老三,是个混吃混喝的主。四十多了,还一直让老父亲供养,真不知羞。刘邦不是个好鸟,乡亲们归纳起来,刘邦有三大罪:其一,好酒贪杯。刘邦虽然

  • 后梁大将牛存节:孤军守城击败了后唐数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今山东省寿光)人。本名礼,太祖改而字之。唐乾符末,乡人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存节往从之。爽卒,存节谓同辈曰:“天下汹汹,当择英主事之,以图富贵。”遂归于太祖。初授宣义军小将。属蔡寇至金堤驿,犯酸枣、灵昌,存节日与之斗,凡二十余往,每往必执俘而还,前后斩首二十余级,获孳畜甚众。

  • 公子扶苏: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被赐死的皇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是世袭制的,老皇帝死了,往往是嫡长子继位。作为大秦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历史上却是小儿子胡亥继承大统,那么大儿子扶苏怎么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扶苏可不是一般人,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并且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

  • 自古红颜多薄命:被偷情害死的一代才女步非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才女步非烟,既美且慧。人们传说她形如柳丝,能随风飘拂,罗绮加身尚若不胜其重,是一个惹人怜爱、让人心痛的瘦美人。其人才情横溢、教养颇深,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尤其是能弹一手绝妙的琵琶。不想上天给了步非烟非凡的才情,却给她找了个不解风情的男子。那男子乃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此人乃赳赳武夫,虽然久慕步非

  • 后梁大将李思安:领兵奇异的不是大败就是大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思安(?-912),字贞臣,河南陈留人。五代时后梁大将,屡立战功,为开国功臣之一。早年,效力于宣武将军杨彦洪麾下,勇武有力,身长七尺,颇有野心。中和三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举行阅兵,见到李思安相貌雄奇,十分欣赏,于是特赐名为李思安。此后,每次出兵征战,李思安都跟随左右,因其善使飞槊,所向披靡,因此屡

  • 后汉托孤重臣史弘肇:对文官有天生偏见致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郑州荣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汉名将。后梁末入禁军,后晋时为小校,归刘知远(后汉高祖),为武节指挥,领雷州刺史。治军有法,行兵所至,秋毫无犯。代州王晖不臣,弘肇征之,一鼓而拔,授忠武军节度使、后汉乾佑元年 (948),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

  • 后晋开国重臣桑维翰:历史第一个提出曲线救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后投奔河阳节度使石敬瑭为幕僚。石敬瑭勾结契丹篡国,他极力赞成,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以贿赂、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条件获得契丹帮助,为石敬瑭灭后唐立下汗马功劳。936年石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