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太后慈禧为什么只能葬在东边?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太后慈禧为什么只能葬在东边?严格的等级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4/1/14 7:02:32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站在权力之巅达半个世纪的女人。她没有做皇后,却获得了皇后所没有的权势与地位;她没有做皇帝,却把好几个皇帝控制在股掌之间。在她的时代,大清国彻底走向崩溃,中华民族彻底开始被动挨打;在她的时代,社会开始改变,思想开始开化。她,就是慈禧太后。与万历皇帝很像,在她的时代,大清国病入膏肓,而她却没有看到国家的灭亡,仍然带着丰富的随葬品入葬了自己富丽堂皇的陵墓。而奇怪的是,她虽然始终没有成为正宫皇后,一直是西太后,在陵园里却葬在了东边。是她要在死后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地位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呢?

清朝皇帝的陵墓并不像明朝那样集中,也不像汉唐那样每位皇帝都有自己单独的陵,而是几位帝后共同葬在1个陵区,分为4个陵区。其中,有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前的女真首领;在今辽宁身沈阳市附近的福陵,葬这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在今河北遵化附近的东陵,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及他们的后妃;在今河北易县的西陵,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和他们的后妃。其中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陵墓,就是清东陵了。

慈禧太后就葬在清东陵。她作为清朝后期的最高掌权者,对自己陵墓的修建更是极尽奢侈之能事,这使得清东陵成为清陵中最奢华的陵墓。不过到了清东陵,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咸丰皇帝的两位随葬后妃——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她们分别是东太后和西太后,她们在东陵中的陵寝形制、规格都是完全一样的,分置马槽沟的东西两侧。然而,西太后慈禧,葬在了东边的陵寝里;东太后慈安,却葬在了西边的陵寝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东大西小,以东为贵的。皇帝册封的太子成为东宫太子,皇帝正宫皇后所居是东宫。慈安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所以成为东太后,慈禧虽然权力、势力都比慈安大许多,却始终没有正宫太后的名分。那么,她在死后葬在了东边的陵寝里,是不是她要在死后找回之前所没有得到的正宫地位呢?有传说讲,本来安排的就是东太后慈安葬在东边,西太后慈禧葬在西边,但是慈禧对这种安排十分不甘心。她一定要获得东边的陵寝,就使计与慈安太后打赌,两人下棋决胜负,胜者可以入葬东边的陵墓,慈安太后不明用意,也没有在意,就答应了她的要求。慈禧就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夺得东边的风水宝地,当然为棋局做了多重准备,志在必得,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棋局。慈安本来就柔顺而有信用,就把东边的陵寝让给了慈禧,慈禧终于能够得偿所愿。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慈禧根本不管什么名分,强而行之。在慈安死后,她大权独揽,根本没有什么人能够与之抗衡,她强制下令要把慈安下葬在西边,朝中虽然有人谏诤,却根本无济于事,她就这样硬是把东边的陵寝抢了过来。不管用计还是用抢,慈禧一定要在死后得到唯我独尊的地位,身为西太后而获得东边的尊崇。

可是事实上,这些说法只能是传说。在丧葬之事被看得无比重要的中国古代社会,这种自行改变下葬位置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就算慈禧可以飞扬跋扈独断专权,她却不能不顾及祖宗所留下来的法度。再怎样大权独揽,她也仍然是爱新觉罗家的媳妇儿,关于丧葬陵寝这样的大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祖训,甚至皇帝本人也不能例外。慈安、慈禧都是咸丰的后妃,她们是陪葬在咸丰陵墓旁边的,二者的陵都在咸丰陵的东边。而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她的陵寝就要更接近咸丰帝,所以在西边;慈禧是皇妃,无论怎样都不能逾越皇后的位置,只能离咸丰帝稍远,葬在慈安陵之东。所以,才会出现西太后葬在东边这样的事情。

慈禧葬在东边,并没有获得东边的尊贵地位,而是不得不屈就于慈安之侧,离咸丰帝更远一些。获得皇帝的百般宠幸,控制中国达半个世纪,她却不能决定自己死后的位置,仍然要走进她不得不进入的陵寝中。她当然不会甘心,不能改变位置,却能改变建筑和陪葬品,于是慈禧在死之前下令重建了自己的陵墓,使得慈禧陵成为了清陵中最为精美豪华的陵墓,陪葬品更是占尽了大清国的奇珍异宝。不知道她在入葬的时候,会不会仍存有遗憾,但是她一定不会料到,自己豪华的陵墓,使得自己并没有安枕几年,就被迫重见天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魏重臣长孙嵩:代父从军 屡立战功 晋爵北平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嵩(358年—437年),其名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赐,代郡(今山西代县)人,南部大人长孙仁之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重臣、将领。长孙嵩年十四代父统军,累著军功,历任冀州、相州刺史、侍中、司徒。明元帝即位后,与奚斤等八人坐于止车门听理万机,世号“八公”。太武帝为太子时临朝监国,长孙嵩为左辅。太武帝即位

  • 历史上第一重臣:竟然凭自己的胆识杀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泰长

  • 揭秘:三国历史上因为毁容而自杀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和生命相比,美显然微不足道。因为有了生命,还可以因为生命精彩而容颜焕发。不过三国就有把美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他就是三国东吴的奠基人孙策。那孙策号称小霸王,武艺高强,曾经回头喝死一将,夾死一将,从此江东孙郎的名声很是响亮。孙郎自己也很自负,于是,作战时,孙策就让士兵齐声大喊,

  • 历史上圣人孔夫子为何说自己很像一条丧家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孔夫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周游列国,到处向国王宣讲自己的主张,可惜没有人采纳。来到郑国,弟子们都走散了,只有孔夫子自己在外城的东门。这是有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那里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子如皋陶,肩膀似子产,然而从腰部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因此狼狈的像条丧家犬”。子贡很生气,就如实把这些话告诉给了

  • 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年轻时为何被人所看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个人物,此人后来做了大汉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从出生到四十多岁,仍然是家里出名的啃老族。不仅不会营生,而且文武不济,又好吃懒做,成了当时乡下的笑柄。都是老刘头家里的老三,是个混吃混喝的主。四十多了,还一直让老父亲供养,真不知羞。刘邦不是个好鸟,乡亲们归纳起来,刘邦有三大罪:其一,好酒贪杯。刘邦虽然

  • 后梁大将牛存节:孤军守城击败了后唐数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今山东省寿光)人。本名礼,太祖改而字之。唐乾符末,乡人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存节往从之。爽卒,存节谓同辈曰:“天下汹汹,当择英主事之,以图富贵。”遂归于太祖。初授宣义军小将。属蔡寇至金堤驿,犯酸枣、灵昌,存节日与之斗,凡二十余往,每往必执俘而还,前后斩首二十余级,获孳畜甚众。

  • 公子扶苏: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被赐死的皇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是世袭制的,老皇帝死了,往往是嫡长子继位。作为大秦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历史上却是小儿子胡亥继承大统,那么大儿子扶苏怎么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扶苏可不是一般人,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并且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

  • 自古红颜多薄命:被偷情害死的一代才女步非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才女步非烟,既美且慧。人们传说她形如柳丝,能随风飘拂,罗绮加身尚若不胜其重,是一个惹人怜爱、让人心痛的瘦美人。其人才情横溢、教养颇深,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尤其是能弹一手绝妙的琵琶。不想上天给了步非烟非凡的才情,却给她找了个不解风情的男子。那男子乃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此人乃赳赳武夫,虽然久慕步非

  • 后梁大将李思安:领兵奇异的不是大败就是大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思安(?-912),字贞臣,河南陈留人。五代时后梁大将,屡立战功,为开国功臣之一。早年,效力于宣武将军杨彦洪麾下,勇武有力,身长七尺,颇有野心。中和三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举行阅兵,见到李思安相貌雄奇,十分欣赏,于是特赐名为李思安。此后,每次出兵征战,李思安都跟随左右,因其善使飞槊,所向披靡,因此屡

  • 后汉托孤重臣史弘肇:对文官有天生偏见致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郑州荣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汉名将。后梁末入禁军,后晋时为小校,归刘知远(后汉高祖),为武节指挥,领雷州刺史。治军有法,行兵所至,秋毫无犯。代州王晖不臣,弘肇征之,一鼓而拔,授忠武军节度使、后汉乾佑元年 (948),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