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15大谋士最新排名: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是第一

三国15大谋士最新排名: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是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4/1/24 16:10:37

一场战争的好坏除了指挥者的指挥外,谋士的出谋划策在战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诸候的成功与不成功关键就在领导者对谋士的运用。

三国中谋士星罗棋布众多,从而使长达百年的战争显得更加波澜壮阔。曾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有关三国大谋士的排名:孔明、司马懿、周瑜、陈登、贾诩、郭嘉、田丰杨修、徐庶、陆逊。对这个排名笔者难以苟同。笔者认为:一个谋士的智谋高低应该看他在一场战争的作用、看他一段历史中所起的作用,看他对这个国家(各方诸候)所起得的作用。

当然有些过世很早的谋士,其才能亦不可小觑。如,郭嘉,他死的时候孔明还未出山。

综合这些原因,笔者硬性给三国的谋士排名如下:

1、诸葛亮2、司马懿 3、鲁肃 4、郭嘉5、荀彧

6、周瑜 7、庞 统 8、田丰9、陆逊10、贾诩

11、羊祜 12、姜维 13、杜预 14、杨修 15、吕蒙

一、诸葛亮

孔明未出茅芦已谋三分天下。他献出了“隆中策”,使刘玄德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称帝于西蜀。

他的缺点:不善于培养武将至使“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将军”的惨痛局面。破坏吴蜀联盟也是他所造成的。能保其主却不不能说服其主,致使刘备死白帝城,连他自己也说:假如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劝阻刘备征吴。凡是都由自己去做,使自己的生命过早的结束。且不该冤杀魏延。

刘备死后,他连连争战使蜀国国库空虚,经济严重下降。

二、司马懿

司马仲达是大谋者能大忍,而大忍始能大谋的人。说他是大谋士不如说他更是一代开国之君。由于他曾事曹家四代,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时,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转危为安,就也列进谋士之列。

他确有智谋,其战略并不在孔明之下。而其厚黑之能,连曹操、刘备均不可小觑之。《三国志》一书有关司马与孔明的斗智写得非常精彩,这里就不列举了。

三、鲁肃

鲁子敬堪称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其胸怀大局,且虚怀若谷,以大事为重,是大智若愚之长者之谋。

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使东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东吴天下。

四、郭嘉

郭奉孝谋略奇深,是曹操最为推崇的谋士之一。他对北方的统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曹曾想将后事托负与他,可见他的智谋。

曹讨乌桓之战中,他献计让曹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使曹不战而胜。从而使曹统一了北方。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曹在赤壁失败后,哭郭嘉,一是对他怀念,二是对其他谋士的批评,三是感叹郭死的太早,不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可见郭嘉的智囊作用。

五、荀彧

荀文若有“王佐之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曹统一北方他的功劳最大。

他善于审时度势。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稳山东。使曹操建立了三国中实力最大的魏国。

六、周瑜

周公瑾应该属于智谋级兼统帅级的帅哥人物,卓越的军事家。其风流蕴藉,赤壁之战,指挥若定,遂火烧曹军,为吴奠下鼎足之基。

七、庞统

庞士元论才智,本与孔明在伯仲之间。益州同荆州的同为战略要地。庞统根据当时的形式劝说刘备取益洲,虽然刘有取之之意。却因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犹豫,也正是庞统用“权变”之理,即汤武的“兼明攻昧”代刘备解决了心病,使其下定了决心。他一手策划了益州之计,使刘备取得了益州。

只可惜在益州他中流矢而死。最后事实也证明他的英明。蜀国能生存长达半个世纪,正是益洲作为根据地的。而取得益洲庞统的功劳也是最大的了。

八、田丰

田元皓,权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只可惜袁绍不听他的计策,而导致失败。他能料胜败,官渡之战未开战时,他就料到袁必败。可见他的战略与智谋。曹在听说:田丰未随而来,竟然大悦:绍必败。可见田丰的智谋。

他能料生死,袁胜或许可以放他,袁败必杀他。可见,他是知人的。

九、贾翊

贾文和,少有其才,为世人所称道。先从李榷等人,后投操,常出奇谋,对魏的建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绣与曹的战争中又是贾出奇计使张获胜。投奔操后,他多次为操出谋化策,为曹的胜利,起了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曹获胜同他是分不开的。他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处境及敌我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最终让曹获得胜利。

他对曹氏集团的最大贡献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操特别喜欢曹植,有传位之意在,而植的一些文人气质令他犹豫不决。贾看出了当时的情况,他觉得拥护丕比拥护植好,便多次出谋,让丕在操的面前表现自己;又利用植的文人特点出计,使植在操的心中位置逐渐缩小,使操逐渐喜欢丕,将位置传给了丕。

后来,也正是因贾的这句话,操手下的另一句聪明之士、植的主要拥护者之一杨修,被操借“鸡肋”之事而除之,为丕的登基扫清了障碍,使曹氏集团得到了稳定,没有出现象袁绍死后,袁氏集团的结局。

十、陆逊

这位小霸王孙策的长女婿,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又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其出入将相都显示出超人的才智。

关羽万人敌,威震华夏,却在他与吕蒙合计下丢了脑袋。刘备,一代枭雄,在夷陵也成了他的败军之将,最后困死于白帝城。他使蜀国从颠峰上直落而下,实现了吴“竟长江所极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东吴立于江东。

此外,还有许多谋士,如羊祜、姜维、杜预、杨修、吕蒙也是应该入列的。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赘述了。

对于头三名,也是硬性而化的,他们是三国的成鼎立局势最关键的人物.他们少了任何一个都没有三国的存在。尤其是鲁肃,这个看似愚笨的人却是一个智慧高超的战略家,是一个即有大智又有大度,即有眼光又有气势的一位顶尖级谋士。

只可惜三国的作者出于正统的观点,将鲁肃矮化了,使我们没有看到历史上真正的鲁子敬。

故为此段乱世史之谋士重排名,是为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历史上的猛将来瑱:收复失地却被赐死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来瑱是邠州永寿县人。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豳州为邠州,治所在新平(今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彬县、长武、旬邑、永寿四县地。永寿县有“秦陇咽喉”之称,乃“古丝绸之路”第一站,来瑱是这个县的历史名人,当地人不应该忘记他。来瑱的父亲来曜出身行伍,因军功升迁,开元十八年(730年)以鸿胪卿同正员的朝衔,

  • 宋朝大将狄青:出身微末因平定侬智高叛乱而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的边患不仅来自北方剽悍的游牧民族,甚至南边少数民族首领也想据地自立。拒宋称王。名将狄青本是戍边士卒,曾在西北边疆做军官,善攻善守。经略判官尹洙赏识他的才能,将他推荐给韩琦和范仲淹。韩琦、范仲淹召见狄青,和他谈到战略,他说得头头是道,两人把他看作膀臂,并劝他读书。狄青发奋读书,但凡秦汉以来将帅的兵

  • 雍正皇帝上台后为什么要首先打曹家这只老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从清兵入关到民国成立,满清总共统治中国268年。若算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雍正算是大清朝的第五代皇帝。雍正登基的时候,正值45岁的盛年;雍正的父皇康熙在位61年,是个长寿的君王;接雍正皇位的乾隆活了八十八岁,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但年富力强的雍正却仅仅当了十三年的皇帝,在57岁时

  • 揭秘:南明朝最后的皇帝永历沦陷缅甸悲剧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学士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员前去赴约。次日上午,马吉翔等人来到缅军驻地塔下,即被三千缅军团

  • 中国古代历史上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四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帝王乃万民之主,一国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金口一开,无人敢违逆。即便他们在百年入藏陵墓后,也没人敢去骚扰,因为这都是株连的大罪。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遭骚扰的帝王陵墓还是有的,而且也不少,但是其间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帝王却为数不多,历史上共出现了以下四位:一、楚平王楚平王(?―公

  • 中国古代历史上寿命超过百岁的两位帝王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诸多帝王大都以寻求不死神药、炼制仙丹等等方法来使自己获得长生不老,从而统治千秋万世。可是最终都事与愿违,可见长生不老之想,那只是他们镜花水月的幻想,不切实际的。然而其间长寿者还是有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皇、五帝除外,因为他们仅是远古部落的联盟首领,不是真正的“帝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被溺水身亡的帝王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仅受到万人敬仰,而且还有近身随从、侍卫时时刻刻随行在侧保护着,尽管如此,也未能避及死亡事例的出现。其被杀的起因各异,式样也是五花八门。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以下四位溺水身亡的帝王们,一起来见识下吧!一、周昭王周昭王(?—公元前97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帝王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是要说到自焚而死的帝王,那就比较少见了,历史上仅有两位:一位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另一位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商纣王商纣王,即帝辛(?—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纣王是

  • “小太宗”归天:唐朝失去了最后个能挽救他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宣宗初年,回鹘因内乱而势力衰微,而吐蕃也同样由于内乱而无主,所以唐廷没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曾被吐蕃占领的河湟地区。当时,当宣宗想要进兵吐蕃的时候,吐蕃的秦州、原州、安乐州以及石门关、萧关等七关都前来投降。宣宗将他们一一收复后,改安乐州为威州,且令人将河陇的千余老幼百姓送到京城。宣宗亲自登临延熹门楼接

  •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称吴王:真正拥有平天下的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自武昌沿长江东下,入赣江包围洪都,以报前仇。七月,朱元璋自率水师二十万,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两军相遇康郎山。陈友谅遣骁将张定边正在围攻朱元璋,忽然被一支箭射中额头,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常遇春。常遇春和俞通海及时赶来,帮朱元璋解围。张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