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 鳌拜为什么不谋反

历史上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 鳌拜为什么不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50 更新时间:2024/2/7 1:52:39

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真实历史上的鳌拜是什么样的?

前段时间《鹿鼎记》热播引发了一股武侠剧的“回忆潮”,不少朋友开始对影视剧和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讨论,在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武功高强地位超然的当属辅政大臣鳌拜。

一般我们都认为,鳌拜不仅是权臣而且武艺高强,康熙想要制服他花了很多年时间去准备,那么在历史上鳌拜是什么样子,如果他和康熙早就不睦,为何不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反呢?

图片:权臣鳌拜剧照

一、一代功臣的擅权之路

1、满洲第一勇士

鳌拜是清代初期的三朝元老,他是苏完部首领的孙子,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八门提督卫齐的儿子,作为满洲贵族和名门之后,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奋战在军事第一线,在抗击多尔衮集团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在顺治帝临终前成为了辅政大臣之一,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

作为典型的满洲将领,他本人精通骑射,早年还跟随皇太极与俄国、朝鲜、明王朝,以及大顺起义军作战,是皇太极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还拥有“第一勇士”的称号。这里大家要了解一件事,在鳌拜之前“第一勇士”这个最高荣誉称号的得主是皇太极本人,鳌拜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皇太极驾崩后,朝中的大权旁落到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由于鳌拜是皇太极麾下的大将,因此他作为“保皇派”的核心人物,一直致力于和多尔衮集团的周旋,最终他不辱使命,顺利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送上了皇位,因为拥戴用功,从顺治朝开始,鳌拜在朝廷的地位就十分超然,可谓位极人臣。

成为辅政大臣后,他力压其他几位同僚,做到了权倾中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图片:康熙与辅政大臣剧照

2、藐视皇权

作为皇太极的心腹,顺治的钦点辅政大臣,鳌拜是深受皇恩的,他和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曾经在先祖的灵前发誓,要不惜任何代价,同心同德的辅佐年幼的小皇帝康熙。

虽然这并非儿戏,但从后来四位辅政大臣的做法来看,他们完全是面和心不和,各怀鬼胎的。在四位辅政大臣之中资历最高、年龄最大的是索尼,他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他常年多病,并且因为年龄大了,很多朝中的争斗都不想卷入其中,因此属于政事。

第二位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早年还跟随过多尔衮,是在权力争斗中通过倒戈获得重用的,虽然经历不光彩,但在朝臣中地位不低。

第三位是遏必隆,他是名门出身但自身能力不高,和鳌拜的关系不错,鳌拜排名最末,但军功高、资格老,各方面完全不输其他三位。

图片:鳌拜剧照

索尼年老,遏必隆无能,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行为越发嚣张跋扈,他开始处处针对苏克萨哈独揽朝政,这让年轻的康熙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开始想办法除掉鳌拜。

索尼死后苏克萨哈提出辞职,14岁的康熙到了亲政的年龄,自然乐意看到这一幕,他本以为苏克萨哈做出了表率,遏必隆和鳌拜也应该照办,但意外的是,鳌拜不仅没有辞职,反而罗织罪名24条,提出将苏克萨哈处死灭族,这无疑给了康熙一个下马威。

此时的康熙自然了解苏克萨哈死的冤枉,可他没有办法,虽身为皇帝,但手中竟没有一丝的权利,这件事也是康熙和鳌拜矛盾迅速激化的转折点。

二、权臣鳌拜的落马

1、康熙的智慧

索尼病故,苏克萨哈被杀,遏必隆是自己人,此时的鳌拜心满意足,放眼整个朝廷已经没有能约束自己,抗衡自己的势力了,小皇帝康熙也没有了什么指望,他心中的警惕逐渐放松了起来。

位极人臣的鳌拜已然羽翼丰满,各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在他看来,皇帝康熙是不敢对自己怎么样的,一旦他不听话,按照目前的形势自己一定会占据主动权,实在不行,把皇帝废黜再重立新帝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鳌拜一点也不认为康熙能够扳倒自己,可康熙远没有鳌拜想得那么懦弱,反而斗志昂扬一心想要除掉他。康熙认为,鳌拜集团的势力太过强大,自己没有能力和他正面硬刚,只能“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鳌拜拿下,其他的人自然会乖乖就范。

图片:鳌拜坐在轿子上剧照

康熙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寻找一些年龄和自己相仿,出身名门且效忠自己的年轻子弟,让他们以陪自己练习拳脚功夫的名义,经常出入皇宫,平时严加训练成为一直“秘密部队”。

鳌拜军人出身自然不会反对,并且还觉得康熙小小年纪不问政事,成天沉迷在嬉戏娱乐之中,终究成不了什么气候,心中不由的暗暗窃喜。

时间到了康熙八年,康熙皇帝准备按照计划“复仇”,他召鳌拜入宫,鳌拜每日都自由出入皇宫,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只身前往,在他刚刚进入宫殿之后,就被安排好的一众武艺高强的青年摔倒在地,猝不及防的鳌拜就这么被制服了,随后他被康熙下狱治罪,权臣鳌拜集团就此瓦解,康熙帝得以亲政。

图片:鳌拜被制服剧照

2、鳌拜是否想反?

从鳌拜掌握权力到最后被下狱,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军权,至于原因在后世也有诸多的说法。有人认为鳌拜只是擅权为自己牟利,但心还是忠于皇室的,在自己没有受到威胁的时候不会轻易起兵造反。

还有的人认为,当时他手中虽然有军权,但都被很细的分化了,凭借他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成气候,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不会轻举妄动。

不过大慧个人认为,鳌拜平日大权在握信心十足,没人敢和他作对,自然不会用到大军,最后他被康熙制服的时候,完全是事发突然,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所以结论是,康熙帝太过聪敏,根本没留给鳌拜动用大军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丙吉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丙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丙吉少时研习律令,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监。汉武帝末奉诏治巫蛊郡邸狱,期间保护皇曾孙刘询(汉宣帝)。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汉宣帝,旋封关内侯。地节三年(前67年)

  • 司马懿最后能够篡夺曹魏大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曹魏的命运,也让司马家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

  • 南宋名臣胡铨简介: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四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儿子为太子 赵匡胤心里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作为一个出色的皇帝,赵匡胤在位时期,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要知道,古代皇位之争,是各朝各代引起整个国家血雨腥风的源头,难道聪明一世的赵匡胤在如此关键的事情上犯了糊涂吗?首先说的是时代背景,赵匡胤出身是在五代十国时期,那是一个是中国史上

  • 北宋著名书法家薛绍彭简介: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薛绍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代著名书法家。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 魏相:西汉丞相之一,他在任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相,字弱翁,西汉时期政治家、官员,官至丞相,封高平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相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谏大夫、河南太守等职。他治郡有方,深得民心。汉宣帝即位后,征魏相为大司农,后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在任相期间,他整顿吏

  • 北宋官员范致虚简介:曾以陕西五路经略使率兵勤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致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致虚(?~1137年)字谦叔,福建建阳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中进士,为太学博士,以祖送邹浩获

  • 被称为大明第一猛将的徐达,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徐达基本上能够达到保二争一的程度,可称为大明的第一名将,一生征战无法,几无败绩。在后来功臣的排位中,他也当之无愧地排在了第一位。徐达最初只是一个穷苦的农民,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刚开始都是个放牛娃,

  • 北宋外戚李用和简介:宋仁宗曾书“忠孝李璋”匾赐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用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用和 (988~1050年),字审礼,杭州人,宋真宗李宸妃之弟。生平年少时家贫,寄居开封,

  • 北宋户部尚书侯蒙简介: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侯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北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尚书,谥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