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的蛰伏生涯:曹操初当官即设五色棒惩戒权贵

曹操的蛰伏生涯:曹操初当官即设五色棒惩戒权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60 更新时间:2024/3/8 11:14:12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多人知道,说的是他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任何人都不能够例外。实际上,曹操在年轻时为官,也是执法严格,无论是豪强还是宠臣,都对他畏之如虎,没有人敢去惹他。这样的人,一般都会招致忌恨。曹操所任的郎官是皇帝宫殿门户的守卫者,所得罪的人都是达官贵人,这些人在他的上司直至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是免不了的。但曹操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因而在他身上也就发生了不一般的事情,人们不但没有诋毁攻击他,反而共同称赞他,推荐他升官。曹操还真的为此当官,成为顿丘(今河南清丰)这个地方的长官。

曹操是二十岁的时候举孝廉为郎官的,这种官在当时也属于稀松平常。因为汉朝的法律规定,高官达到一定的任职年限或者富家,都可以推荐自己的子弟任此职。然而,曹操就是能在很平常的官位上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曹操初为郎官,干的是宫禁守卫这种差事,大的方面说,属于太尉管理的人。曹操具体的工作是守卫宫门。在守卫宫门的过程中,曹操发明了五色棒,将其悬在大门的左右。进出宫门的人如果有人犯禁,无论他是什么人,也不管他有多大的后台背景,一律大棒伺候。这个五色棒都是五种什么颜色,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不过,这倒让我们联系到现在的预警等级,一般不也是五级吗?假如曹操也是用不同的颜色来惩罚不同的犯禁之人,那我们设立警示标志是不是要比西方的早一千多年!即便是这个颜色仅仅是让人们引起警觉,是不是也是一种警示?回过头来再说曹操执法。过了几个月,汉灵帝有个宠幸的小黄门叫做蹇硕,他的叔叔违反了宵禁令夜里行走,曹操捉起来就将他杀了。这件事引起了京师震惊,从此再也没有敢犯禁者。既然皇帝宠幸之人的叔叔都敢杀,京城之内的人还有谁能不害怕?然而,曹操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的,忌恨他的人又找不出理由来整曹操,只能是走另外一条路——称颂曹操。称颂加推荐,曹操很快升任为顿丘县令。郎官升任为长、令也是一种正常途径,但那都是要靠时候,就是达到一定的年限,还要经过一定的考核,曹操是被人称颂推荐当上的县令,也算是一种与众不同吧。

曹操严格执法绝不仅仅是这一件事情。

曹操当济南相时,因为严格执法,一国的贪官污吏畏惧,奸邪之人逃走他处,不敢在济南为恶。济南国有十几个县,这些县里的长吏大多依附权贵,贪污受贿成风。由于他的前任不报不问,致使一国政教不堪,风气污浊。曹操上任以后,将这些贪贿官员全部检举罢免,一个济南国竟然是十免其八,真可谓是雷霆手段。一时间,济南官场震惊,一些依附这些贪腐之官的坏人也待不住了,只好逃跑,狼狈流窜到别的郡县去了。

汉朝初年,城阳景王刘章因为平定诸吕有功,城阳国立祠纪念他。青州诸郡争相效仿,济南尤其盛行,竟然达到了六百多个。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一些有钱人竟然借着娱乐活动乘坐着二千石高官的车,穿着二千石官服招摇,济南国奢侈之风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人民则是更加贫穷,历任长吏没人敢禁止。曹操到任后,全部毁坏了这些祠堂的房屋,禁止官吏民众不得进行这类祭祀。在执政过程中,对于一些奸邪鬼神之事一概驱除,济南国的不正常的祭祀活动由此杜绝。

曹操严格执法,既有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关;他曾说自己年少时想当一个郡守,以“好做政教,已建立名誉”。也和他做事不同寻常的性格相一致。曹操从政时,汉朝已经到了汉灵帝时期,这时候已经是政治混乱,奸邪当道,贿赂并行,风气污浊。也就是说,大汉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其衰败之象已经非常明显。曹操严格执法,无非是想挽救一下这种大厦将倾的颓势罢了。当然,这也是曹操的性格使然,他不走寻常路,不随波逐流,只想证明自己的才能和与众不同。而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事风格,在曹操很小的时候就有所表现。

少年时的曹操,架鹰牵狗,游荡无度,叔叔多次告诉他的父亲曹嵩。曹操很担心,后来遇见叔叔,就装作歪嘴斜眼的样子。叔叔问他怎么了?曹操说:“中风了!”他的叔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嵩。曹嵩很吃惊,将曹操叫了过来却看到他一切很正常。曹嵩问:“刚才你叔叔说你中风,现在已经好了吗?”曹操回答说:“我本来没有中风,但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要这样说我。”曹嵩也怀疑是不是弟弟真是这样。从这以后,叔父再在父亲面前告状,曹嵩不再相信,曹操于是可以肆意所为。

当然了,正所谓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汉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能是曹操一个人可以挽救。因为在济南相的任上有政绩,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因为权贵当道,贵戚恣意妄为,曹操又不能趋炎附势,经常和他们对着干,害怕为整个家庭带来灾祸,曹操就没有前去就任。而是要求继续回到京城担任宿卫,被任命为议郎。曹操在议郎官位上,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朝廷不能用。曹操知道这个政局已经是混乱不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挽救,因此不再提建议。曹操经常托病,告假休息,在城外老家谯城东五十里另筑一屋读书打猎,自娱自乐。不过,像曹操这类有作为的人是不会安于这种隐居生活的,实际上,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另类的识人之明:正室出身都不高贵却有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有很多女人,当上魏王以后,这些女人光是名号就有王后、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等等若干,除王后外,每一个名号下还都不是一人。曹操生于官宦人家,但他选择妻妾却并不注重什么门第嫡庶,这些条件恐怕都不如美貌重要。在曹操的女人当中,有的出身于倡家,还有的是被他打败的敌方将领的老婆。有人说曹操这是喜

  • 古代科举史上的三大名榜:流传千古的单科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科举史上,能金榜题名的无疑都是当时的精英,不过,金榜题名与名传后世并不是同义词,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很难成为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时候,名落孙山者,比金榜题名者更容易让人记住。不过,在有些时候,一科金榜题名者却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当时显耀,更流传千古,被称为“名榜”。下面这三次,就是其

  • 大汉皇宫内的错爱:扭曲婚姻造就的处女皇后张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迎娶历来是一件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种不正常的婚姻状态中苦苦挣扎,根本没有爱情和幸福可言。西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惠帝刘盈,他的爱情和婚姻就是母亲一手操办的结果。太后的丑行汉

  • 墓地相连 曹操与漂亮儿媳甄氏难道真有私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曹操安葬的地点,后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一种说法认为,曹操陵位于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写成的《彰德府志》上就明确标着,魏武帝陵在灵芝村,而在其南,紧邻着甄后的朝阳陵。甄后,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

  • 一代“女霸主”:从唐朝疆域看武则天的武功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征西伐,使唐朝疆域达到极点自高宗显庆初年开始,已安定多年的唐朝边境,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突厥向唐朝西域侵扰,使西域少数民族不得安宁。东部与唐朝关系官切的新罗,受到高丽和白济的包围,频频向唐朝求救。武后和高宗奋太宗贞观讨伐四方之威猛,对突厥和高丽用兵。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

  • 汉武帝的四位托孤大臣生平及命运:四位大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有四位,首席大臣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另外三位是,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霍光和金日磾(mi di)的生平等 可参看《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桑弘羊汉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

  • 管仲奢华负面人生为何少被人诟病?贡献改过负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事物有两面性,人生也有着正负两面,即功德和罪过。比如那个秦始皇,他统一了中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然而他焚书坑儒,又被说成是“暴君”之首。不过,他的这些功绩和罪愆都会被人们提及,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那就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人们往往只说到他的人生光彩,而对于他的另一面却少有提及。管仲是齐桓公的相国,人

  • 先秦被活活饿死的雄主国君:齐桓公尸体长期未入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国君是一国之主,侯国范围内的土地财产都是他的。他们锦衣玉食,用曹刿的话说,这是一些“肉食者”,正所谓是“饭来张口”,应该不知道饥饿为何物。既便是那个卧薪尝胆的勾践,也只不过是表示一下与民同艰苦共患难而已,至于说到吃饭,是根本不用发愁的。然而,凡事都有个极端特殊和例外,先秦还真有几个饿死的国君。而这些

  • 吃人肉用活人殉葬的春秋霸主:春秋五霸的另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五霸有着不同的版本,可能是人们的理解不同、标准不同的原因吧!不过有一点儿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凡被称为霸主的国君,他们在历史上都有着赫赫威名,或者至少都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举动。但是,历史在记载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光辉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他们身上那些不光彩的污垢。这让我们在品读史籍的时候,不能不对那些有

  • 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争战不断,同时,人才争夺战也在不停地打响。但是,有些人才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样,不过是一块璞玉,需要等待着识货的主儿来发现自己。当然,他们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一样,主动推销或者让别人推销。卞和推销自己,遇到了不识货的主儿,结果受到了刑罚,楚王也失去了得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