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最有效治国的周穆王是怎样教导下属为官的?

史上最有效治国的周穆王是怎样教导下属为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68 更新时间:2024/1/19 4:03:13

周穆王这个人,姓姬名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一是享寿105岁,可能是史上最长寿的帝王;二是最早造访西域,他去西域会见西王母,比有名的汉代张骞通西域早了近千年;三是制定了包括后代广泛使用的墨、劓、膑、宫、大辟等3000条刑罚,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刑法文献;四是武功卓绝,曾西征犬戎,俘虏他们的五个大王。东征徐国,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其国力之强盛达到了周朝时的顶峰;五是其故事世代流传,乃至被后人编成了神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神话色彩的帝王之一。

如果揭开周穆王身上的神秘面纱,我们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史上治理国家最有成效的帝王之一,其成就比后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毫不逊色。这尤其体现在他的用人上,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样教导下属为官的。

周穆王做君王有极深的忧患意识。大儒荀子有一句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后世的唐太宗把它当做口头禅,表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周穆王执政时的心情比唐太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任命君牙为大司徒时,描述自己的心情为“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译成白话就是“我心里的忧虑危惧,就像踩着虎尾和走在春天的冰上”,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所以他“中夜以兴,思免厥愆”,解释成白话就是“甚至半夜起来,也要想法子避免过失”,这说法就颇似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的统一大业“夙夜忧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情。周穆王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化做对臣子的勉励上,主要有三点:

一、“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这是对臣子自身的要求。译成白话就是“你自身能正,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上梁不正下梁歪。周穆王对臣子提出的要求突出了一个“正”字,做官的是个正派人,不搞歪门邪道,你统治下的人民就不会走上邪路,做官的为人标准,就是人民的做人标准。周穆王说得多好啊,现在我们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和周穆王所提的“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异曲同工,是一个道理。现在我们国家,人民总痛恨社会风气不好,社会风气不好的根源是什么?按周穆王的看法,首先应该是“官风”不好,是官场的不良风气影响了社会风气,不管是请客送礼,还是拉帮结派,都是从上头所谓的官场精英率先形成的。

二、做官应该注意五种弊端:“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译成白话就是:“做官有五种弊端需要注意: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有这五种弊端的官员,其罪与罪犯相同。”一是畏权势。所谓民不跟官斗,有多少当官的判是非不是看人下菜碟呢?史上的包公、海瑞型清官如凤毛麟角,上级有了错误,敢揭发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报恩怨。小人为官,一朝得志,假公济私、官报私仇者尤其值得防范,既使放到现在,极个别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官报私仇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谄媚内亲。一个人当了官,则“一人 得道,鸡犬升天”,不知有多少三亲六故沾上了光。这样的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他家的权力,实在罪不可恕;四是索取贿赂。就连现代也是上到省市干部,下到乡长村长,贪赃枉法者比比皆是;五是受人请求。一旦当了官,难免进入关系网中,或亲戚、或朋友、或同事、或上级下级对你有所求,互相利用,办些出格的事。周穆王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官场的五种弊端,且认为有这五种弊端的官员其罪与罪犯相同,制定了详细的刑罚予以惩治。令周穆王没有想到的是,他提出的这五种官场弊病,现在仍然存在且泛滥成灾,愈演愈烈。

三、选材要慎重。周穆王说:“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厥官”。什么意思呢?当了一方大员,你也要选拔人才充当你的下属,选材时千万要慎重:“要慎重选择你的部属,不要任用巧言令色、阿谀不端的人,要任用贤良正士……如果你不是任‘才’为亲,而是任‘财’为亲,就会败坏我们的选拔制度。”周穆王的意思如果延伸开来,颇有一点“问责制”的味道,如果乡长犯了错误,是不是县长有用人失察之罪呢?如果县长犯了罪,省长是不是有用人失察之罪呢?治理一个地方,不是一个人治理,而是一个团队治理,所以上级选拔人才,一定要慎之又慎。令周穆王没有想到的是,直到三千年后的现在,用人上仍有“任财为亲”现象发生,甚至卖官鬻爵,怎不令人寒心。

当然,周穆王是生活在奴隶社会制度下的帝王,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维护他对人民的残暴统治而服务的。但他的用人观念,为官之道,很值得后人借鉴。李商隐有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表达了西王母对周穆王的思念之情。假设周穆王如西王母所盼,三千年后重游中国,不知这位爱好旅游、儿女情长而又完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明君对如今的官场做何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万历皇帝的斩日俘示威:跳梁者虽强必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援朝明军总督邢玠在紫禁城午门进行了规模隆重的献俘仪式,明神宗朱翊钧一声钧旨,六十一个日军俘虏被斩首示众。随后,朱翊钧做“平倭诏”昭告天下,诏书上庄严写道:“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有明一代,皇帝亲临午门参与献俘礼,一共只有4次,都是出自

  • 揭秘:历史上哪位皇帝因两字而杖击200多名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清时期,天安门至午门之间还是“廷杖”“献俘”的地方。“廷杖”是对朝中大臣实行的一种惩罚。那时,皇帝明面上也倡导文武百官以至平民百姓上书“进谏”。但是,敢于直言批评皇帝的少,歌功颂德、拍马屁者甚多。因为封建独裁者大多喜欢听颂扬,“劝谏”批评皇帝是要冒风险的。虽然皇帝标榜纳谏,但大臣在进谏时稍有不

  • 首辅张居正的临终恩荣:历史上加封三公荣誉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终于支撑不住了,万历九年(1581年)七月,他病倒了,看起来只是身体虚弱,而非大病,但病毒已经严重侵蚀了他的肌体。不久病愈,照常入阁办事,十一月,他任一品官满十二年(京官六年一考察),皇帝对他大加赏赐,亲笔敕谕:“卿亲受先帝遗嘱,辅朕十年,四海升平,外夷宾服。实赖卿匡弼之功,精忠大勋,朕言不能

  • 荀彧传:三国历史上荀彧的一生为何处处是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干,所以南阳何颙不禁盛赞他乃“王佐才也”。他后来成为曹操麾下第一谋士,为曹操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劝说曹操要“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到力主“迎天子都许”;从官渡之战中激励曹操斗志,使曹操明白“此用奇之

  • 刘备最放心不下的大将是谁?答案竟然是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刘备与张飞关羽在涿州一带起兵,经过多年的转战,最后逐步发展壮大。刘备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后来投靠刘表,暂时驻扎在新野,在那里,请出了年轻的诸葛亮作为自己的首席谋士。从此刘备如咸鱼翻身,事业上更进一步。不久诸葛亮前往东吴,拜见孙权,促使孙刘结盟,然后在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烧的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 明朝重臣邹元标:被朝廷廷杖打觉醒的大明愤青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江陵夺情”(古代避牛人名讳,以籍贯代称某人,张居正是江陵人)这一超级公共事件中,还有一个年轻人被廷杖。这个人简直就是飞蛾扑火,偏要去得罪一下当朝相爷和皇帝。他叫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这人打小就是个神童,《明史》说他“九岁通《五经》”。且没有成为年幼聪颖、长大平庸的人物,考试的道路上一路绿灯

  • 三国时代被忽略的雄主,为夺荆州连用十大妙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荆州的归属一直是孙刘联盟的一块软肋,因为荆州的战略地位重要,所以成为孙刘矛盾的焦点,刘备凭借荆州进军巴蜀,孙权欲据荆楚成帝王之资,最后孙权乘关羽后方空虚轻而易举袭夺了荆州,为夺荆州,孙权用了十年的时间进行筹划,那么他到底都用了哪些计谋呢?第一计,借尸还魂建安十三年荆州刺史刘表去世,孙权采取鲁肃建议往

  • 祸国女妖精:纣王喜欢的妲己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是纣王的妃子,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国语》云:“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文献记载,殷纣王曾伐有苏,迫使有苏氏献出妲己。可见妲己配纣王本是无奈之举。由于封神演义的传播,大家一致认为她是狐狸精转世。是女娲娘娘因为恼怒纣王的轻薄,而让狐狸精祸害纣王,从而夺取纣王江山

  •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何不夺位?竟心甘情愿接受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扶苏的每一次出镜,都是站在他爹的对立面。只要是他爹要杀人放火,他都会站出来,“以数直谏上”。这为他赢得了,仁德、贤明的光圈,也让他那个靠着杀伐打下一片江山的爹很光火。扶苏为什么处处跟他爹唱反调?是他生来就性格仁慈?显然不是。《史记.赵高列传》中,赵高说: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作为最了解

  • 皇帝的命运:中国历史上得以善终的十位亡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自秦始皇称帝到清末宣统帝退位,在这段漫长的2000多年岁月里,但凡亡国皇帝,大都被后来的统治者杀掉,要么赐死,要么毒死,要么勒死……说到这里,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得以善终的亡国皇帝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共计以下十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一、建世帝刘盆子建世帝刘盆子,生于王莽始建国二年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