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 勤俭行为感动皇帝

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 勤俭行为感动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01 更新时间:2024/2/7 2:05:26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曾国藩曾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勤俭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辽国宰相张俭的事例让人很感动。

辽国宰相张俭,很有才华,公元996年,考取状元,在地方为官,得到辽圣宗器重,一路上升到相国的位置。

张俭不只是有能力,为人正直,而且生活极其节俭,人们尊称他为“贤相”。那时,辽国的冬天异常寒冷。当时不要说公大臣,就是小官吏,每人少说也要准备三五件皮袍,质量和样式也都非常讲究。可张俭却只有一件皮袍,而且已经褪了色,连里子都破得不能再补了。宰相老是穿得这样破旧,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注意,一些正直的官吏见宰相如此节俭,都自觉惭愧,渐渐地在穿着方面也稍稍收敛了一些。可也有一些官员奢靡成风,不但不知羞愧,反而在私下里悄悄议论张俭,说他不合时宜。

一天,辽圣宗和几位大臣在一起闲谈,话题渐渐转到宰相身上。一位大臣对圣宗说:“宰相做得太过分了,一件皮袍穿了三十年,都旧成了那副模样,还舍不得做件新的,太有失宰相的尊严了。”圣宗从大臣的嘴里听说张俭仅有这么一件皮袍,也感到很吃惊,但又不大相信,他想:宰相为百官之首,光是每年的俸银就花不完,怎么会连一件皮袍都做不起呢?

圣宗越想越觉得奇怪,就暗暗留了个心眼儿。这天,圣宗特意邀请张俭到宫里交谈。张俭全神贯注地听圣宗讲话,不时回答一两个皇上提出的问题,根本就没注意到侍立在身后的太监用香火在他的皮袍后面偷偷烫了一个小洞。

转眼间,又一个严冬来临。这天,圣宗与朝中武大臣聚在殿上议事。忽然,圣宗想起了宰相皮袍上被偷偷烫出的小洞。他不动声色地走到张俭身边,发现张俭皮袍后面的小洞果然还在。圣宗大为感动,当众问道:“爱卿,你日夜为国家操劳,为什么连一件皮袍都不肯做呢?”张俭回答说:“现在大家都追求享受,不知道节约,我身为宰相,不光要号召大家厉行节俭,而且还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奢华的风气转变过来。”

圣宗听了张俭的话后连连称赞,说:“朕知道你一向节俭,而且乐善好施,但你的皮袍确实太破旧了,至少也应该把里子更换一下。这样吧,我的库房里尚有一些贡品,你不妨去那里为自己挑选一匹适合的衣料。”

张俭开始坚决不接受,但圣宗一再坚持,他只得遵从圣意。张俭来到库中,东翻西找,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匹满意的面料。当张俭带着选中的面料重新回到大殿上时,满朝文武都惊呆了——他挑选的竟是一匹粗布,这种对自己近乎抠门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也让在场的人大为感动。

由元朝脱脱主持编修的《辽史》,对张俭的评价颇高:“张俭名符帝梦,遂结主知。服弊袍不易,志敦薄俗。功着两朝,世称贤相,非过也。”其中提到了把皮袍穿了多年都不肯换的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式葛朗台:卖李子将果核全钻坏 防他人得良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视金钱为身外物,不仅不碰钱,连叫也不屑叫,而是以“阿堵物”代替。可出人意料的是,他晚年在钱财上十分吝啬。《世说新语·俭啬》中点评讥讽整个魏晋时期的吝啬鬼,总共9篇,王戎就占了4篇。《世说新语·俭啬》曰:“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中有优良品种的李树,生产香

  • 如何理解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注重实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各代历史名家对曹操均有比较中肯的评价,有褒有贬,但基调基本一致,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就个人性格而言,窃以为,陈寿的“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和郭嘉的“外易简而内机明”,评价比较靠谱。前者好理解,后者有些文言。官渡之战时,袁绍手下有个谋士叫许攸,大概是因为经济上有些问题,在河北混不下去

  • 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何以最终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观《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

  • 揭秘:为何说魏文帝曹丕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中,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多次公开夸奖曹植,表扬曹植像自己,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话语之间俨然视曹植为自己的头号接班人。当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在哪呢?曹丕一个人呆在角落,低着头生闷气。可是谁让自己天生才气不足呢?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

  • 揭秘:杨家将长子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

  •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太子 李承乾最后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代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为何要造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李承乾作为大唐太子,为何最终选择造反?这件事历史上向来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猜测有很多,大家纷纷各执一词,那么到底为什么李承乾最后选择造反呢?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因为这一个。首先

  • 都说虎毒不食子 唐玄宗为什么连杀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玄宗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堪称英主,为何却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代的统治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堪称是一位英主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铸成大错,亲手杀死三个儿子!

  • 历史上李世民的儿子大部分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倘若说起中国古代著名皇帝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必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此人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唐朝历史上最为出名的皇帝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唐朝走向了盛世。但是便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却不怎么样,很多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的大儿子

  •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事先声称从斜谷道攻取郿城,派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偏师为疑兵,占据箕谷,而诸葛亮本人则亲率蜀汉大军主力,攻打祁山。此战,诸葛亮大军声势浩大,军纪严明,

  • 高干在官渡之战后的结局如何?他为何要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袁绍,在三国里也是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最巅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