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友谅的儿子被流放高丽后的悲惨生活:陈理之死

陈友谅的儿子被流放高丽后的悲惨生活:陈理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49 更新时间:2024/1/18 22:32:36

西元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而死。他的次子陈理,被大将张定边等人送到武昌称帝,那年,他才十二岁。到得第二年,朱元璋军攻武昌,陈军丞相张必先被常遇春抓到,绑于武昌城前。城中人一见,天哟,最厉害的人都被抓了,咱们还抵抗个啥啊?人心浮动之时,又有陈友谅的旧属罗复仁来招降。打又打不赢,那就降了呗。反正,投降的多了,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啊。

话说这朱元璋,对自己的功臣们,毫不手软,对陈理,却还是很温柔。先是封了归德侯,又让他在京城居住。但这陈理,说懂事吧,也懂事,还是记得自己也当过皇帝,也享过富贵,现在寄人篱下,很是不爽;而这,又正是他不懂事之处。你一俘虏,没要你命,就算是很仁慈了,还有其它想法做啥?不知道感恩,却还时不时口出怨言,这也太不懂事了吧?

好在朱元璋不跟他计较,说,这估计是有人蛊惑,他还是小孩子啊,不必跟他过不去。话虽这样讲,为免后患,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朱元璋把他送以了高丽。还送了些绫罗绸缎给高丽王,要他善待陈理。

但他们有没照朱元璋说的做呢?

据朝鲜史料记载,明建文三年,也就是1401年,闰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两年之后,又赐了一名婢女及米豆;再过一年,赐米四石,酒十瓶;再过四年,陈理病死了,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

一些田地,是多少,不知道。但米和酒以及死后的纸,还是有记载的,这都是用手指数几轮就能数出来的数啊——实在太寒碜了,他的生活,过得实在太惨了。

但转念一想,他本质上,其实就是个囚徒而已,能在远离大明宫廷之处活到五十七岁——虽是苟且偷安——好歹,没死啊——真想死,真想殉他的大汉,跳河跳海上吊割脖,都是可以的嘛——可见,他还是想活,明朝让他活了这么久,够本了。

强大的陈友谅为何会败给朱元璋?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陈友谅本来以打鱼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做了元朝的一个小官,生活好了一些,但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不久就投奔了徐寿辉的起义军,造起反来。

以狠毒著称的陈友谅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文书攀升为军中的重要将领,成为起义军的二把手。

掌握了徐寿辉的军队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秀的战斗素养,一鼓作气,攻占了很多城池,一时间成为江南最强的起义军首领。

紧接着,陈友谅找机会除掉了碍眼的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汉。

其实,陈友谅称不称王对朱元璋并不重要,因为他早就认定了陈友谅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迟早要拔除的眼中钉。

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下游,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上游,两军对垒开战的局面无法避免,但朱元璋就是耗着不打,因为朱元璋的上千条战船都是些破旧的渔船,不利于水军的发挥,如果在水上开战,面对陈友谅的坚固战舰和凶猛海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一个突发之事,朱元璋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

朱元璋的部下常遇春俘虏了陈友谅三千人,并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激怒了陈友谅,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兵临朱元璋的城下。形势紧急,朱元璋赶紧召集谋士们开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谋士们的建议是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只有刘基一言不发,朱元璋看他满脸严肃,将他请入内室。刘基对朱元璋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朱元璋问刘基该怎么办,刘基分析说,陈友谅为人焦躁,不能正面冲突硬碰硬,只能采取伏击战术,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拿下。

但是,陈友谅毕竟拥有强大的水军,怎么才能诱敌深入呢?在哪里伏击呢?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军事才华:既然不能在水上作战,那就逼迫陈友谅上岸,在岸上就是朱元璋说了算了。伟人就是伟人,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冷静判定局势,并作出正确决策。

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原来是陈友谅的人,派他去诈降是最好的人选了,聪明一世的陈友谅还真着了道,他按照康茂才给出的行军路线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关键时刻康茂才掉了链子,他只能率兵退回了一个叫“龙湾”的地方。

陈友谅的大军刚一登陆,就进入了伏击圈。朱元璋立即发起了进攻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发起连续攻击,陈友谅的军队惶恐之下无法抵挡,只能向战船跑去,不料几乎所有的战船都搁浅了,没办法行驶,就这样,陈友谅的无敌水军活生生被朱元璋拖上了岸,狠狠的打了一通。

这一战,陈友谅损失两万余人,败走江州。朱元璋大胜,缴获不少战船,充实了水军。

刘基对陈友谅的评价很对:焦躁。不经思考就盲目开战;不能仔细辨识康茂才的身份;仗着兵力优势过度自信。这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陈友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大约三年,他就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陈友谅率军打到洪都城下,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这一战,朱文正用四万兵马,紧紧牵制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长达三个月之久,陈友谅虽然兵力有所损失,但仍强于朱元璋,更何况,陈友谅还有一支无敌舰队,实力悬殊确实不小。这时候,朱元璋亲率的二十万大军奔赴洪都,陈友谅避到鄱阳湖。不久,两军的鄱阳湖决战开始了。

陈友谅将战舰用铁锁连起来,想要给朱元璋造成重大压迫,但这却让朱元璋想起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历史重演了,鄱阳湖火光一片,双方激战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正在船上指挥作战的陈友谅,突然被一支射来的流箭击穿了头部,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

智谋加上运气,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开宋朝章献太后刘娥是如何智斗权臣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章献太后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在真宗去世之后,宋仁宗即位,因仁宗年幼,于是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彰显太后虽然出身寒微,本不过是个卖艺女子,却非常聪慧,从其专宠四十年,就可以看出不是一般人物。后宫三千佳丽,无论是朝中勋贵也好,还是年轻貌美也好,在刘娥面前一律都是浮云。宋真宗一辈子对刘娥宠爱有加,信之不疑。

  • 以恐怖活动立国的吴王阖闾:阖闾为何能称霸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策划专诸刺王僚吴王阖闾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使一个蠕虫般弱小的边疆国家,崛起为蓬勃兴旺的强国,打败了庞然大物楚国,堪称春秋霸主。吴国开化较晚,它的两边是超级大国楚国。吴国很长时间内都是楚国的小跟班,按时交保护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楚国国君位子传到阖闾的爷爷寿梦时,北方的晋国派出大夫巫臣,来

  • 庞统的成就:凤雏庞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庞统一生最主要的计策是为刘备夺取益州献上上中下三策。益州刘璋饱受汉中张鲁的侵扰,于是邀请荆州的刘备进入益州,剿灭张鲁。当时,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盟,庞统建议刘备在涪陵大会时,在宴会上杀掉刘璋,可是被刘备拒绝,“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庞统的这个计策,看起来很好,“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 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曹植有啥可恨可厌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了解的曹植,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曹丕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心狠手辣,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

  • 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病危时托孤诸葛亮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类似看法,现在再次研读《三国志》,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再说,我也曾怀疑诸葛亮也许对“

  • 揭秘吕皇后的一生中多次含垢忍辱拜何人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今山东省单县终兴镇)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她死于公元前180年,时年62

  •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百战百胜却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从鸿门宴上项羽的失策,看其失败。先说项羽,宴会开始,要杀的人来了,放在自家案板上的肉却飞了。指挥决策不坚定,听从项伯劝说,没有完全执行范增的建议。临机处置能力弱,让项庄现场实施刺杀,时机和用人都欠妥。整体安排有漏洞,使刘邦能从宴会中脱身逃走。情报渠道遭破坏,刘邦回去即

  • 历史上的韩信和项羽:究竟谁才是有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有所谓的“妇人之仁”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更是被当作项羽“妇人之仁”的经典例子。郭知熠先生在《超级厚黑学》中颠覆历史,第一次指出, 项羽根本就没有什么“妇人之仁”,他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并不是他心慈手软, 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将刘邦看作他的真正之威胁。如

  • 谁让项羽抛弃了第一谋士范增?奇计百出的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都是汉高祖刘邦智囊团中顶儿尖儿的人物。很多人都熟知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未免忽视了这位奇计百出的陈平。范增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增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增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

  • 汉元帝为何不爱王昭君:四大美女难以启齿的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先说说一号美女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的诗句。它深刻地概括了一号美女西施的一生。西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越国若耶溪畔的一位浣纱女子,本来与越国大夫范蠡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后来阴阳差错被越王勾践作为性贿赂的美色送到了吴国,当上了吴王夫差的妃子,可谓一步登天。当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