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为什么让杨玉环只当贵妃不立为皇后

唐玄宗为什么让杨玉环只当贵妃不立为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78 更新时间:2024/1/27 12:20:43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她不仅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而且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

正史《旧唐书》也这样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可见唐玄宗的确是被杨贵妃的美艳多情迷住了,以至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不仅封杨玉环为贵妃,还重重提拔了杨贵妃的亲戚家人,叔父杨玄皀、兄长杨、杨锜、杨国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由朝廷供应俸禄,可谓家族显赫。但是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

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这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

但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寿王李瑁虽然表面不敢说,暗地里肯定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唐玄宗虽然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于民间产生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但却一直不肯加封她为皇后。

一来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纲纪伦常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

二来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到时候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唐玄宗不能封杨贵妃为皇后,这就是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后一直没有子嗣。至于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育我们无从得知,但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没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强弓硬上马,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

事实上,杨贵妃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她一入宫便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民间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说,可见杨贵妃地位之高,承运之深,宫中的仪体规制都是为她而设了。

杨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杨贵妃也比较聪明,没有反复请求唐玄宗立自己为皇后。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她只需要发挥自己的美艳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远都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文帝的皇后窦猗房:历经三朝皇帝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后妃,汉文帝和窦漪房的爱情故事,汉文帝宠爱窦漪房吗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先后干政文帝、景帝、武帝前期三朝。她出身微贱,也并非册立皇后之后生子,而是通过生下刘启、母以子贵被册立为皇后的。她推崇黄老思想,在对人方面尽管没有刘邦吕后的阴毒,却也有自己的一套。她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皇帝位不传子而传弟的先例。另外,她虽然眼睛失明了,但在她干政的时期,景帝、武帝分别

  • 揭秘汉武帝登上帝位的真正幕后推手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和光武帝谁厉害,她是倾城谋妃所爱之人终于登上帝位,汉文帝与汉武帝的关系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以贮之也。”这个耳熟能详的“金屋藏娇”的故事,来自于野史《汉武故事》。不过,这种令人充满绮想的野史里面,却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夺嫡故事。大概看过一些影视剧的人,都会说是馆陶公主扶持的武帝。但如果细想,就会明白,那都是幌子,惟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汉景帝本人。汉景帝作为“文景

  • 湘军的创始人之一:罗泽南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湘军的创立者,湘军最后的结局,湘军首领是谁

    曾国藩上奏咸丰请调罗泽南,希望能让罗泽南回援江西。其实就算他不上奏,鉴于江西局势的岌岌可危,朝廷上下也已议论纷纷,很多朝臣都主张尽快将罗泽南部回调,但咸丰俯瞰全局,认为武昌攻守正进入关键阶段,这个时候不能抽走主力。在上奏的同时,曾国藩又先后五次派人或去函,敦促罗泽南回师。湘军的这些将帅,是真正有着共

  • 魏惠王看重淳于髡,他为何不去魏国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惠王狐姬,淳于髡献鹄,大秦帝国魏惠王

    战国时期,不仅各个诸侯国你征我伐争当老大,就是那些诸多饱学之士,也是借此机会东游西说,想借各个诸侯国的平台一展抱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立下了不世的功勋。可在这诸多人才中,淳于髡却是个例外,别人都是到处推销自己,深怕诸侯不识货,这淳于髡却是魏惠王让他做相国他也不做,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

  • 杨贵妃为什么爱吃荔枝?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贵妃吃的荔枝产地,杨贵妃荔枝累死马,杨贵妃荔枝的故事由来

    《新唐书》:“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荔枝原产地是中国,主要产于广东福建一带,荔枝最早出现在汉朝,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是首次记载荔枝的文献,“隐夫薁棣,答遝离支”,这里的“离支”就是荔枝。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是写“离支”,并且他还解释了“离支”名字的由来,“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

  • 宋朝重文轻武,皇帝怎么限制武将的权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神武将,大皇帝ol神将重点培养哪个,皇帝养成计划武将排行

    拥兵自重,这一切都是因安禄山带了个坏头,才会有藩镇割据,才会有五代没完没了的中下层军官裹挟上级造反,才会有五代那道德沦丧的社会之乱。赵匡胤是有情怀和理想的,正是他执着于人伦正道的推演,匡扶最基本的道义,才使得有宋一代的百姓避免生于如五代一般的乱世。为了解决从安禄山造反开始,延续五代十国,直至宋朝,根

  • 北宋名将王禀是怎么靠智慧守住太原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王禀,街亭失守的原因,诸葛亮为什么要以北定中原

    首先等到金兵在木板上放的柴草多了的时候,就命士兵把许多油灯浮在水上,灯火遇到草木,将草木点燃起来,然后士兵们拼命地拉动吹风器,火借风势,立刻燃起冲天的火焰,这样粘没喝填护城河的计谋又失败了。粘没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人做外形很象鹅的车,在车下面装上车轮,上面包上生牛皮和鹅皮,这样在陆地上人可以推着走

  • 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卫子夫和卫青家人 汉武帝真的头脑糊涂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对霍去病有多好,汉武帝的真爱是卫青,卫子夫是卫青的姐姐吗

    对汉武帝杀卫氏族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同时也是一位多情的君主。他继位的第一任皇后是“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知恩图报,这个汉武帝也是身不由己,然而,好景不长,风流倜傥的汉武帝很快就对才貌平平的陈阿娇产生了“审美疲劳”,结果在邂逅绝世美

  • 诸葛亮自称“布衣”,诸葛亮的出身并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能提出隆中对,诸葛亮怎么称呼自己,诸葛亮对自己的称呼

    豪族并不是每一代人都有人当大官,成名人才算豪族。汉代豪族有多种类型,有经济豪族,如汉末首富糜竺一族;有累世居官,但经济上不一定富裕的家族,如连续十几代人官居二千石的泰山羊氏(羊续任南阳太守时,穷到老婆儿子来了都没有东西招待);有学术世家的,如扶风马氏,颍川荀氏等;还有世袭的宗室、侯爵之家等等。当然,

  • 鲁肃一生眼光卓越,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慈的结局,曹丕和曹植的结局,有远大眼光和卓越见解

    鲁肃,荀彧,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并世的伟大战略家,其余皆次之。次之,有的是没有机会,比如荀攸,程昱,贾诩,郭嘉,我认为他们都不次于荀彧。只是因为身份,家世,机遇等原因没有机会在荀彧的位置上。而有的就是眼光不够。如,周瑜,吕蒙,周瑜主张两分天下,可能吗?天下要么一统,要么三分,当时看到这点的只有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