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对常遇春到底有多喜欢 看看这张龙袍像就知道了

朱元璋对常遇春到底有多喜欢 看看这张龙袍像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72 更新时间:2023/12/20 3:26:52

还不知道:朱元璋常遇春关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洪武二年七月,刚刚奔袭千里,攻破元上都开平的常遇春奉命班师南归,结果在行军至柳河川时突发重疾病逝,年仅40岁。

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遏制悲痛心情的朱元璋甚至瘫倒在了龙椅上。他在祭奠常遇春的诏谕中写道:“开拓之功,遇春居七八”。可见,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地位之高。

不过,即使如此,朱元璋之后的一个举动还是令人们感到有些惊愕。他下令,让宫廷画师为常遇春绘制了一幅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称呼、服饰、宅邸都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皇帝专门让人绘制臣子穿龙袍的画像,不仅空前,更是绝后。这一事件实在是太匪夷所思,因此有不少人觉得,这一说法会不会是后世的谬传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常遇春的龙袍画像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根据记载,当时朱元璋下令要画师绘制的这幅龙袍像,被太祖悬挂于明朝功臣庙当中,名列功臣榜第二(徐达第一)。在祭祀仪式结束后,常遇春之子常升特地请求朱元璋,让画师再依照原像又画了一张,当作传家之宝。

靖难之役中,常升战死,其妻子胡氏携龙袍像远逃至云南避难。这80多年里,画像依旧被常家严密珍藏,直到明孝宗大赦建文罪臣时,常家才再次携龙袍像出现。

在这之后,常家虽历经战乱,但一直小心保留这幅画像,不曾遗失。前些年,中大历史系教授朱希祖、明史专家吴晗等专家经过反复比对考证,认为这幅常家所藏的龙袍像,“即是开平王遇春公生前的真实面貌”。

也就是说,常遇春龙袍像一事并非后世虚构。

龙袍像的保存,为后世人们研究这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

从画中龙袍的样式上来看,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龙袍,龙袍并没有使用代表皇家的金色,而是用了明代官服常用的绯红色作为打底。因此,从形制上来看,它更加接近于明清特有的“蟒袍”。

所谓蟒袍,就是皇帝用来赏赐有功之臣的"赐服",它上面绘制的图案和天子朝服上的龙纹特别相近,只不过蟒袍上所绘的蟒龙要比正牌金龙“少一爪”。如果不细究颜色,光从纹饰上分析,人们很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

当然了,如果常遇春像里穿的是这种蟒服,那这件事也不至于被人们大书特书。画中常遇春所穿的龙袍,并不是红底四爪龙纹的蟒袍,它介于两者之间,虽是红底,但却是实打实的五爪金龙!

人们猜测,正是朱元璋的授意,画师们才会在画常遇春像时用这种高于蟒袍的特殊服饰。这也足以看出朱元璋对常遇春突然暴死的哀痛和惋惜。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重视常遇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像之前所说,常遇春对于明朝的建立,是有着居功至伟的开拓之功的。

早年间,常遇春只是乡间盗寇,但从1355年投奔朱元璋开始,常遇春就开始崭露头角,显现出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他曾说自己“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这也让他得了一个“常十万”的外号。事实证明,他的这句话并不是妄言。

1359年,常遇春以奇兵突击,攻克衢州,击溃元朝上万精锐;

之后,采石矶大战中以先锋姿态突入敌阵,帮助朱元璋击溃守军,攻占太平,次年再下集庆(即后来的应天府);

1360年,与驻守池州的徐达联合作战,在外围伏击陈友谅,将他逼得败走江州。第二年,又率领三万士兵配合冯国胜等人击破陈友谅数十万众,瓦解了后者对应天的猛烈攻势;

而在决定吴、汉两势力胜负的鄱阳湖决战中,常遇春不仅重伤陈友谅麾下大将张定边,又利用小船纵火不停给敌军制造混乱,还在朱元璋坐船搁浅的危机时刻,用简单粗暴却很有效的撞击方式帮助其脱困。

可以说,常遇春几乎参与了朱元璋开拓时期所有重要战役,这样一位“摧锋陷坚”的大将,又怎么能不让朱元璋重视。

陈友谅覆灭后,元朝对朱元璋阵营的威胁变得首当其冲。在攻取元大都、征讨陕西的历次战役中,常遇春一直是以副将军的身份与徐达配合。

常遇春、徐达,以及李文忠三人,可以说是朱元璋覆灭元朝最重要的军事将领。而他本人更是在覆灭元朝的战役中“尽瘁而终”,失去这样一个有功劳又有苦劳的将领,朱元璋如何能不心痛。

当然了,常遇春和徐达这位开国第一功臣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徐达死后,虽然同样享受到配享太庙,图留功臣庙等一系列待遇,但却再没有了龙袍绘像的殊荣,这其实也很耐人寻味。

有不少人猜测,朱元璋之所以在酬谢常遇春时有些用力过猛,也与当时的军事环境有关。

常遇春死时,北元虽然被明朝屡屡暴击,但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元顺帝王保保等这些北元势力依旧活跃在宁夏、甘肃等地,可以说初生的明政权,随时有被侵扰的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下大力气哀悼常遇春这样一位功臣良将,尤其是龙袍绘像这种有些逾制的行为,也可以起到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作用,尤其是那些拼杀疆场的武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东吴名将陆抗的遗言是什么?曾为社稷续命二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吴将军是谁,社稷怎么读,国家社稷

    东吴名将陆抗的遗言是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提议,列古之名将六十四员入武成王庙从祀,其中三国时期名将共有七位,分别为张辽、邓艾、张飞、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其实严格来说,东吴除周瑜、吕蒙、陆逊之外,陆抗(陆逊次子)也同样

  • 说说胡惟庸案的背后真相 朱元璋杀他真的是因为谋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惟庸到底有没有谋反,通过胡惟庸案,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揭秘

    对胡惟庸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洪武十三年,震惊天下的胡惟庸案发。当朝丞相胡惟庸被太祖皇帝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直接诛杀,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却是,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大明朝的胡惟庸案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一、胡惟庸案疑点重重如果仅仅只

  • 唐高祖李渊:李渊从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当了几年的太上皇帝,历史上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名为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大唐。中国历史上一个气象豪迈的王朝就此诞生。在怎样的契机下李渊建立了唐朝?没有李渊还会有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风波迭起的历史。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创者,唐高祖李渊身上的光辉却黯淡了许多。在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映衬下,身为老爸的李渊,其所

  • 蟋蟀毁了英明一世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朱瞻基的皇后是谁,明宣宗蟋蟀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叫蟋蟀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为皇帝之一,朱瞻基在位期间,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期间,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经济、农业等得到空前发展。后世的史学家将“仁宣之治”与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相比,极度肯定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政绩。图片来源于网络此外,朱瞻基本身也是个文化人,喜好丹青,同时也是明宣宗时期文

  • 历史的巧合:因不近女色而丢掉自家王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不能近女色,李隆基其实不爱杨贵妃,为什么历史有一些惊人巧合

    汉哀帝,刘欣,字和,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之孙,定陶王刘康子,袭父封为定陶王,刘欣十九岁继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汉哀帝原本是一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面对汉朝的衰落局面,他曾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对政事作做出一些有贡献的改革。然而当改革遇到阻力时,汉哀帝又选择了放弃。网络配图汉哀帝时

  • 诸葛亮为何娶丑女黄月英为妻?聪明能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喜欢黄月英,诸葛亮黄月英cp,诸葛亮与黄月英有孩子吗

    诸葛亮的英名人尽皆知,可关于其妻的介绍就少之又少,他的妻子叫黄月英是当时有名的丑女,那么,一世聪明的孔明为何要娶丑女黄月英为妻呢?虽然黄月英相貌丑陋,但是知识广博、非常有才华。她的父亲黄承彦向诸葛亮提出要将女儿嫁给他时就曾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诸葛亮并非以貌取人的庸常之辈,

  • 明君李世民无奈选择软弱唐高宗李治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高宗李治是明君吗,李世民于李治什么关系,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几子

    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年幼的李治被推向前台。无奈之下,唐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正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唐太宗即位不久,立长子李承乾为皇子,时年八岁。为了培养李

  • 海瑞有多清廉?去世时仅有俸银八两旧衣数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嘉靖死后海瑞的状况,董存金子女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晖从其稿本《尚白斋客谈》中精选相关内容,编成了《金陵琐事》四卷,后来又编成了续编、再续编各四卷。3套书都是记述明初以来南京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内容广泛,可信度比较高,有的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补正史、方志没写到的地方。史料价值极高

  • 张飞的字有误被误传2000年:益德而非翼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益德是谁,字翼德,刘备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

    张飞是刘备的得力干将,生性生猛,嫉恶如仇骁勇善战。关于张飞的名字,其实两千年来都被写错了。张飞字益德而非翼德。自然,张飞与刘备、关羽的结拜关系,出于罗贯中的虚构。那么关于张飞,老罗还虚构了些什么呢?网络配图首先,居然是他的名字——准确地说,是字。看过演义的同学都知道,张飞,字翼德。古人讲究,成年男子

  • 清朝最窝囊的“太上皇”: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和明朝哪个窝囊,晋朝是不是最窝囊的朝代,最窝囊的人

    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那个同光年间以办理洋务而著名的恭亲王奕譞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实际上,早在咸丰皇帝热河驾崩之后,奕譞就参与了由慈禧一手策划的“辛酉政变”,亲自奔赴滦阳拿获了“顾命八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