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祖李渊:李渊从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唐高祖李渊:李渊从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16 1:57:39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大唐。中国历史上一个气象豪迈的王朝就此诞生。在怎样的契机下李渊建立了唐朝?没有李渊还会有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风波迭起的历史。

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创者,唐高祖李渊身上的光辉却黯淡了许多。在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映衬下,身为老爸的李渊,其所作所为似乎都在为儿子后来的“贞观之治”做铺垫。

实实在在地讲,李渊开创大唐王朝的功业和他后来的人生悲剧都与儿子李世民密不可分。

被设计睡了“皇帝的女人”

李渊据说是西汉名将李广和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之后裔。因为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妈,所以身为“官二代”的李渊仕途一直很顺,北周时历任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大业十一年(615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在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期间,李渊展示出了高超的武功,史书记载,他与龙门贼作战,“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后来又与绛州贼柴保昌部作战,“降其众数万人”。突厥侵犯边境,李渊巧设伏兵,以少胜多,打败了突厥。两年后,李渊升为太原留守,成为封疆大吏。

网络配图

当时,人民不满隋炀帝的暴虐统治,纷纷起义,隋朝的政局陷入动乱之中。看到很多人起兵反隋,隋炀帝愈加疑神疑鬼,以“猜忌杀戮大臣”。他曾经召李渊去江都议事,正赶上李渊生病,不能前行。隋炀帝便心生猜忌,问:“可得死否?”李渊知道此事后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借酒浇愁。

就在老爸还为如何避祸而纠结之际,二儿子李世民已经着手做起兵反隋的准备工作了。《资治通鉴》载:“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背着老爸,李世民招纳死士,与刘文静、裴寂等人谋举大事。为了让老爸下决心造反,李世民还与裴寂密谋,故意让李渊犯死罪。裴寂选隋炀帝晋阳行宫的宫人私侍李渊。李渊不知,在稀里糊涂中就睡了“皇帝的女人”。事后,李渊与裴寂饮酒,酒酣之际,裴寂才把要起兵反隋之事告诉李渊,李渊大惊。裴寂接着说:“我选的那个侍奉您的女人正是隋炀帝的晋阳宫人,这事若被隋炀帝知道,您犯的也是死罪。我们这么做,为的就是促使您下决心起兵反隋。”

李世民也劝李渊起兵,他说:“现在皇上无道,百姓穷苦。您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隋朝很快就会亡掉了,反不如趁机起兵反隋,转祸为福。”李渊最初不答应,还把二儿子李世民抓了送官。李世民说:“我看天下大势就是这样,所以才这么劝您。您要非把我抓了送官府,您就抓吧。”遇到了强悍的儿子,李渊也没脾气了,说:“我这么喜欢你,怎么忍心向官府告发你呢?”

后来经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人的再次劝说,李渊遂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反隋。李渊反隋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招募军队,率师南下,趁李密王世充在洛阳激战正酣之际,乘隙进取关中。十一月,李渊攻下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天子(隋恭帝),改元义宁,杨侑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总理万机。次年(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

摆得平天下,搞不定儿子

李渊当上皇帝之后,全面地继承了隋朝制度的优点,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唐王朝也初具规模。

可是,像许多英雄豪杰一样,能摆得平天下的唐高祖李渊却摆不平自己的几个儿子。

网络配图

就在大唐王朝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冉冉升腾之际,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却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功臣。裴寂深得唐高祖李渊的宠信,而刘文静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刘文静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上却位居其下,意甚不平。结果,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刘文静被杀,李世民当然很不爽。

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勋卓着,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可是,身为次子,李世民无法继承皇位,心中也感不平;太子李建成也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更可怕的是,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各自拥有一个集团。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曾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政治军事集团,许多人都是隋末唐初的杰出人物,如杜如晦、候君集、柴绍、罗士信、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等,而太子集团也有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人才。

眼看着两个儿子斗来斗去,李渊无计可施,他甚至一度想把东都洛阳送给李世民以平息这场兄弟之间的储君之争。可再一想,若把李世民放到洛阳,无异于放虎归山,国家有可能因此陷入分裂之中。于是,他不得不一面安抚李世民,一面稳定太子李建成。

以自己的人生败笔为儿子的功业奠基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氏兄弟斗争的结果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公元627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渊立自己为太子。

史书记载,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池塘上划船。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径直来到李渊的船上。李渊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是什么人?爱卿到此干什么?”尉迟敬德回答:“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特故派臣来担任警卫。”尉迟敬德说是来为李渊担任“警卫”,实则是来绑架、控制李渊的。

网络配图

李渊只好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又把皇位也让了出去,自己做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的生活后,死于太安宫。

胡戟、胡乐在《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中说:“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事实上,李世民与父亲李渊“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也是促使他励精图治的“逆增上缘”若不把大唐治理好,他如何面对杀兄弑弟的惨痛历史?可对李渊来说,他有能力创建彪炳千秋的大唐基业,却无力阻止亲生儿子之间的兄弟相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凉的人生结局。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虽然仍做太上皇,但他这个太上皇是被迫做的,与乾隆让位嘉庆之后自己做太上皇的滋味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二儿子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实行仁政、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大唐王朝由此变得更加气度恢弘。以自己的人生败笔为儿子的历史功业奠基,李渊因此也许可以得到些许安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蟋蟀毁了英明一世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朱瞻基的皇后是谁,明宣宗蟋蟀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叫蟋蟀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为皇帝之一,朱瞻基在位期间,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期间,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经济、农业等得到空前发展。后世的史学家将“仁宣之治”与汉朝时期的文景之治相比,极度肯定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政绩。图片来源于网络此外,朱瞻基本身也是个文化人,喜好丹青,同时也是明宣宗时期文

  • 历史的巧合:因不近女色而丢掉自家王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不能近女色,李隆基其实不爱杨贵妃,为什么历史有一些惊人巧合

    汉哀帝,刘欣,字和,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之孙,定陶王刘康子,袭父封为定陶王,刘欣十九岁继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汉哀帝原本是一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面对汉朝的衰落局面,他曾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对政事作做出一些有贡献的改革。然而当改革遇到阻力时,汉哀帝又选择了放弃。网络配图汉哀帝时

  • 诸葛亮为何娶丑女黄月英为妻?聪明能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喜欢黄月英,诸葛亮黄月英cp,诸葛亮与黄月英有孩子吗

    诸葛亮的英名人尽皆知,可关于其妻的介绍就少之又少,他的妻子叫黄月英是当时有名的丑女,那么,一世聪明的孔明为何要娶丑女黄月英为妻呢?虽然黄月英相貌丑陋,但是知识广博、非常有才华。她的父亲黄承彦向诸葛亮提出要将女儿嫁给他时就曾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诸葛亮并非以貌取人的庸常之辈,

  • 明君李世民无奈选择软弱唐高宗李治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高宗李治是明君吗,李世民于李治什么关系,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几子

    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年幼的李治被推向前台。无奈之下,唐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正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唐太宗即位不久,立长子李承乾为皇子,时年八岁。为了培养李

  • 海瑞有多清廉?去世时仅有俸银八两旧衣数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徽因为什么只活了51岁,嘉靖死后海瑞的状况,董存金子女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晖从其稿本《尚白斋客谈》中精选相关内容,编成了《金陵琐事》四卷,后来又编成了续编、再续编各四卷。3套书都是记述明初以来南京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内容广泛,可信度比较高,有的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补正史、方志没写到的地方。史料价值极高

  • 张飞的字有误被误传2000年:益德而非翼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益德是谁,字翼德,刘备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

    张飞是刘备的得力干将,生性生猛,嫉恶如仇骁勇善战。关于张飞的名字,其实两千年来都被写错了。张飞字益德而非翼德。自然,张飞与刘备、关羽的结拜关系,出于罗贯中的虚构。那么关于张飞,老罗还虚构了些什么呢?网络配图首先,居然是他的名字——准确地说,是字。看过演义的同学都知道,张飞,字翼德。古人讲究,成年男子

  • 清朝最窝囊的“太上皇”: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和明朝哪个窝囊,晋朝是不是最窝囊的朝代,最窝囊的人

    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是道光帝第七子,是那个同光年间以办理洋务而著名的恭亲王奕譞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实际上,早在咸丰皇帝热河驾崩之后,奕譞就参与了由慈禧一手策划的“辛酉政变”,亲自奔赴滦阳拿获了“顾命八大臣”之一

  • 两个女人的战争:清朝史上慈安慈禧谁更有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慈安陵,慈安太后比慈禧太后的地位高吗,女人慈禧

    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十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十年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

  • 刘备执意伐吴的真相大揭秘:吴国弱小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利娟真相大揭秘,宇宙真相大揭秘,历史真相大揭秘

    刘备战败死于白帝,诸葛亮竭力反对刘备伐吴,为何刘备执意如此,一意孤行而导致惨烈结局呢?网络配图刘备占领汉中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早日争天下一统,率军北伐魏国,但却被吕蒙偷袭所杀,不久张飞又被范强、张达所杀,他们偏偏又去东吴投诚,所有的目标都指向东吴,于是刘备准备起兵伐吴,但诸葛亮反对,刘备不顾诸葛亮

  • 秦始皇横扫北方匈奴 为何却遭后世人的责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但是建立秦帝国的嬴政并不安心,因为他担心他的帝国受到打击,所以他变得更加多疑起来。网络配图在当时,方士卢生曾秉奏秦始皇,说他找到一本图谶,上面显示着"亡秦者,胡也。"这下可吓坏了秦始皇,因为他志在建立大秦的万世基业,这还没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