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春秋名相子罕真的是一位清廉官员吗?

揭秘春秋名相子罕真的是一位清廉官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780 更新时间:2024/1/18 19:57:53

“不贪为宝”出自春秋名相子罕的一段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拒收,那人说:已经专家鉴定过,是一块宝玉,所以才敢进献给您。子罕说:你以美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若你将美玉献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各自的宝贝,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贝。据此后人断章取义认为子罕是位清正廉洁的好官,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谨以史料上真实的子罕呈现与此,以免以讹传讹。

网络配图

前558年,与郑国政见不合的三个大臣逃来国寻求避难,郑国要求归还,子罕迟迟不给,郑国用四十匹马和两个盲人乐师贿赂宋国,子罕收受了贿赂才将人还给郑国,结果三人回国后被剁成肉酱。

宋国要给宋平公建一座平台,因为是农忙,民工们认为不合时宜就编着歌谣讽刺朝廷,子罕听到后拿起鞭子对着民工就是一顿暴打,边打边骂:你们这些小人都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国君修筑平台,你们不急速完成,怎么做的劳役?活脱脱一副狗腿子和黑心老板嘴脸。

网络配图

郑国送来的两个乐师中有一个叫师慧的,此人虽然是个睁眼瞎,但对国家大事却看的比任人都清楚,有智慧而且机警过人,他用看似粗俗的方法对子罕进行了极大的嘲讽。一次,他故意在宋国的朝廷上小便,左右说:这是朝廷,有人看见。师慧说:哪里有人?左右说:朝廷上怎么会没人?师慧边解边说:必定无人,若有人,难道会用千辆战车的相国去交换一个演唱淫乐的盲人吗?一定是这里没有人的缘故!师慧的话让子罕很恼火,他当即下令将师慧退回郑国。

后人举证子罕清正廉洁主要有两个事例,一是前面说过的拒收美玉,二是赈灾。前544年,宋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子罕用公家的粮食借给民众,并号召士族拿出囤积救济灾民,他要求别人收取灾民的借据后方可给予粮食,而自己却不要借据,还拿出多的粮食周济给其他士族,然后再以其他士族的名义贷给百姓,因此获得美名。《左传》说: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其实这里就很有问题,为什么其他士族没有粮食而子罕的粮食却多余?

网络配图

再说美玉,后人引经据典常断章取义,往往最能说明问题的地方被视若无睹。据记载,后来子罕把那块玉交给玉工进行了雕琢,变卖套现后还给献玉人,本来一块普通的玉,如此一炒竟然价值不菲,献玉的人一下子成了富翁,而后衣锦还乡。暂且不说这人为什么不宋平公或其他大臣进献美玉,而偏偏选择了子罕?仅就俩人把一块玉炒的炙手可热,这就很值得玩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被称为救世良相的明朝高拱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高拱生于1513年,卒于1578年,由此可见是明朝时期的人。高拱的祖辈为了躲避元末的乱世,从山西洪洞,迁移到了新郑高老庄村。因为我们都说他是新郑人,是汉族中人。图片来源于网络他出身于宦官世家,从出生以来就受到了严苛的管教,因此5岁就会对偶,8岁就要诵千言,也许他的才华是被逼出来的,或许是他自身就有这

  • 欧阳修:北宋“富养”出来的全能型文坛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文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有那么几位“全能型”的人物,严肃起来可以为整个民族修撰史书,担当国家的政治决策;休闲下来可以去写流行歌词,琢磨一下

  • 揭秘司马遹为什么成为宫斗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遹的母亲谢玖原是晋武帝后宫的才人,太子司马衷将结婚之前,其父晋武帝司马炎派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以自己身体对太子进行性教育,让太子体验熟悉男女房帏之事。谢玖不久就有了身孕,她十分害怕太子妃贾南风对自己的孩子下毒手,就向晋武帝求还西宫,生下司马遹。直到司马遹四五岁了,晋武帝才告诉太子司马衷,司马遹是他

  • 汉高祖刘邦是怎样评价对手楚霸王项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成功称帝之后不久,便宴请大臣,对其论功行赏。在酒兴正酣之时,他曾这样评论过项羽:“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范增,却弃而不用,所以才会被我打败了啊。”图片来源于网络范增有大才,有远见,是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但是后来范增被项羽所疑,愤而离去,在半路上就病死了。失去了范增的项羽犹如是自断了一臂,自然无法与刘邦

  • 朱元璋为何逼着官员给所有穷人盖房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2000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真正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的,要数明朝了。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农民皇帝,他出身穷苦,深知穷人无立锥之地的窘迫,因此他一当上皇帝,就把穷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提上了日程。《明太祖实录》中,对此多有记载。网络配图《明太祖实录》92卷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

  • 党锢之祸皇权旁落:为汉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时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们无视皇帝的威严,朝堂内外肆意妄为。为了使权力更加庞大,外戚与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任人唯亲,这样将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挡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内外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尽管朝堂黑暗,可是仍然有有

  • 文弱书生陈庆之为何被称为白袍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与明末袁崇焕一样,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并无万夫莫挡之勇,但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将军陈庆之.网络配图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

  • 史上最勇悍的将领是谁?凿开骨头拔翦除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隋末义军郭开道在两军阵前一贯勇往直前,身先士卒。网络配图有次冲锋陷阵,脸颊狠狠的中了一箭。回营后立即传军医,第一个军医看完之后说:“箭簇深入骨内,箭杆可折,箭簇却无法取出了,”高开道大怒:“不能治伤留你屁用,”说完一刀就把这倒霉的军医给砍了;第二个军医看完说:“箭杆可折,箭簇也可取,就怕大王您难

  • 刘邦多疑却为何只听张良的话并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的信任有加。一、亡国之恨 行刺秦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目的:只为游玩和充实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这条大运河,征用了几百万人,他开凿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两地的交通和巩固隋朝政府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图片来源于网络隋炀帝杨广征民为他开凿大运河过程中,他先用几百万人的挖通沟渠,并使沟渠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