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冤杀了于谦后,朱祁镇有没有醒悟?

冤杀了于谦后,朱祁镇有没有醒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46 更新时间:2024/1/7 11:07:44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对于夺门之变来说,是一场围绕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变,最终的结果是朱祁镇从朱祁钰手中夺回了皇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夺门之变后,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之子。奏疏上呈后,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宠幸宦官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已经让明英宗朱祁镇的评价难以正面了。现在,朱祁镇又冤杀了忠臣于谦,确实是令人非常气愤的。不过,冤杀于谦后,朱祁镇终于醒悟,重用了一位贤臣,这不仅促进了明朝国力的恢复,也让冤杀于谦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对于这位贤臣,正是明朝历史上可以和三杨相提并论的李贤

首先,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贤臣。李贤生于明成祖永乐六年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宣德七年(1432年),李贤考中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登进士第。正统年间,李贤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又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下令亲征瓦剌,当时本应随征的吏部侍郎因病告假,于是由李贤随从。同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军全军覆没,李贤等少数人死里逃生,回到明朝都城。

景泰二年(1451年),李贤升为兵部右侍郎,后转调为户部右侍郎。因此,李贤一度是兵部尚书于谦的部下。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迎接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后,命李贤兼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与朝政的处理。不久,李贤升为吏部尚书。因此,对于此时的李贤,已经可以说是明朝宰相了。

夺门之变后,默默无语的李贤,却沉默爆发出了能量,巧妙的纵横捭阖,挑拨害死于谦的两大祸首徐有贞与石亨内斗,借力打力将他们一一解决,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简单几句剖析,给明英宗说出了沉重的实话:于谦,是冤枉的!在明英宗驾崩后,也正是他的力挺,于谦,这位明朝建立后蒙冤的英雄,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公道!

夺门之变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自然是越来越猖狂。虽然徐有贞遭到了贬低和流放,不过石亨和曹吉祥却依旧飞扬跋扈。而这,自然引起了朱祁镇的警觉,于是他向辅李贤询问“夺门”一事。李贤答说:“如果说迎接皇上大驾则可以,‘夺门’怎能作为后世榜样?天子之位本来是皇帝固有的,‘夺’反而说不是本来应有的了。而且当时万一失败,将把您置于何地?何况当时郕王(朱祁钰)已经病重,他病死了,群臣自然会请您复位,何必如此多事?他们又怎能借此强要升迁赏赐呢?”

明英宗听后才恍然大悟,开始疏远曹吉祥和石亨,并下令今后奏章不准用“夺门”二字,同时撤销冒“夺门”功而得以封官的四千多人。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以从子石彪图谋镇守大同,以便与石亨里外掌握兵权,这遭到了朱祁镇的逮捕,石亨后来死于狱中。在石亨之后,曹吉祥也图谋造反,结果也被明英宗诛杀。

从这一角度来看,李贤协助朱祁镇除掉了石亨、曹吉祥,流放了徐有贞,可以说是帮被冤杀的于谦报仇雪恨了。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明皇帝的风采。明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一定程度上,明英宗的勤政,自然也离不开李贤这位贤臣的辅佐,二人相得益彰,促进了明朝国力的恢复。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重的时候,卧于文华殿。正好有人向朱祁镇离间太子朱见深(明宪宗),朱祁镇被谗言动摇,暗中告诉李贤此事。在这个关键时刻,李贤叩头伏地说道:“这样的大事,愿陛下三思。”朱祁镇说:“那么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如此则宗庙社稷幸甚。”在李贤的劝说下,朱祁镇起身,立即派人召朱见深来。李贤扶着朱见深,令他向朱祁镇致谢,朱见深抱着朱祁镇的腿哭泣,朱祁镇也为之流泪,谗言因而没有得逞。对此,保住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促使其顺利继承明朝皇帝的宝座,也是李贤的重要贡献。

最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见深即位。二月,李贤进升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在李贤之前,于谦也被加封为少保。换而言之,就少保这一官职,是明朝授予朝廷重臣的荣誉。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李贤等上奏称,荆襄地区虽已遣将前往征讨,但其间山林深阻,流民职聚众多,宜降圣旨榜文,开谕流民,各安其业,有能擒斩起事首领者,加倍升赏。朱见深以为其言有理,遂诏谕兵部尚书王复按其言行事,以抚谕荆襄流民。

成化二年(1466年)五月,李贤奏请征讨河套鞑靼,朱见深以为可行。六月,朱见深派彰武伯杨信等率军前往延绥边境剿寇。成化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467年1月19日),李贤在家中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朱见深闻讯后,十分惊愕悲悼,为其辍朝一日,按例赐祭葬。并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总的来说,李贤颇有宰相风度,识得大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用人的一方面,他进贤而退不肖,提拔了年富、王竑等名臣。石亨、曹吉祥得势时,李贤不与其沆瀣一气,而时时劝明英宗疏远他们。明英宗意图更换太子,李贤予以劝止,使太子(明宪宗)得以保全,从而避免了内乱的发生。因此,《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因此,对于李贤来说,完全可以和明朝历史上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相提并论。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后,还杀死杨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宇文化及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司马德戡和虎贲郎将元礼、直合裴虔通扥人密谋,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于江都发动兵变,缢杀隋炀帝杨广,史称“江都兵变”。那么,宇文化及为何要杀死杨广,而不让其作为傀儡呢?实力问题:宇文化及实力有限,隋炀帝杨广

  • 谯蜀:东晋后期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最后怎么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对于蜀汉来说,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等

  • 雍正帝最厉害之处是什么?他是否真的勤政爱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雍正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很多人受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影响,觉得雍正是一个极为勤政、爱民、节俭的伟大改革家形象。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将细细道来!要问雍正勤政吗?那必须的!但非要说勤政到把自己活活累死就有点胡说八道的意思了!论勤政,汉光武和明太祖绝

  • 朱能,靖难之役第二名将,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能,靖难之役第二名将,他的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称帝。因为燕王是靠武力夺取天下,因此登基后肯定要大封功臣。《明史》云:(丘福)敢战深入与能埒,(朱)能于诸将中年最少,善战,(张)玉善谋,帝倚为左右手。当年朱棣从北京起兵南下,身

  • 潘璋害死关羽黄忠两名大将,他是如何被关兴斩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潘璋为何却被关兴很轻松斩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演义中,关羽襄樊之战被逆转,败走麦城,苦等多日,没有援军后,他放弃麦城,准备突围,撤往益州。可惜的是,关羽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所擒,不久被杀。因此,关羽虽然不是潘璋直接擒拿的,可是他被潘璋手下马忠所擒,也可

  •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代善为何多次上奏斩杀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代善和儿子硕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努尔哈赤一生共生育16子8女,皇长子褚英和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元妃佟佳氏。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皇次子代善和他的儿子硕托。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无毒不丈夫。就是这位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后来的大贝勒代善竟多次上奏请求斩杀儿子硕托,

  • 闻仲为什么会失败被炸 闻仲本事不如姜子牙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闻仲和姜子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飞虎逃到了西岐,为了把他抓回朝歌,闻仲先是派张桂芳征西。但因为有哪吒的莲花化身能克制张桂芳的唤人落马之术,闻仲又请来了九龙岛四圣帮忙去对付西岐。可西岐因为有阐教弟子的帮忙,九龙岛四圣也全都被杀死。在此状态下,闻仲只有亲征西岐。但讨伐

  • 杨士奇:一生辅佐了五位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其中,距本文所要说的杨士奇,更是为仁宣之治的

  • 刘裕早没有了汉朝后裔的身份,那么他有着怎样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是汉朝后裔,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但到了刘裕这一代,他早已没有了皇室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刘裕是从最底层一路闯到最顶层,最终代晋自立,登基称帝。刘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关键在于,刘裕抓住了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如果了解刘裕的发家

  • 在位三年的秦昭襄王有何贡献?奠定了秦国统一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位三年的秦昭襄王有何贡献?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对于《大秦赋》来说,前四集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典型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