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帝最厉害之处是什么?他是否真的勤政爱民?

雍正帝最厉害之处是什么?他是否真的勤政爱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87 更新时间:2024/1/19 15:53:53

说到雍正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很多人受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影响,觉得雍正是一个极为勤政、爱民、节俭的伟大改革家形象。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将细细道来!

要问雍正勤政吗?那必须的!但非要说勤政到把自己活活累死就有点胡说八道的意思了!论勤政,汉光武和明太祖绝对比雍正强出一大截。

雍正是个爱宠狂魔,其宠物所受的待遇估计比当时的中产阶级生活还要好!

至于节俭,雍正的节俭更多的和南齐明帝萧鸾的节俭一样,只是做做样子!(可以去《清世宗实录》了解下!)假如雍正饭桌上拣饭粒是真的,那他拣一万年饭粒所节约出来的国民产值,怕也抵不了他以玛瑙、翡翠与24K黄金制造一个痰盂的花费吧!(腐败啊!排产计划岂止上百!)

雍正还是个爱玩的主儿,喜欢各种汉服和西洋cosplay,花了不少时间来玩。爱玩是要花钱滴,所以雍正虽然不下江南,花钱也不如老爹和儿子,但也算得上奢侈了。

雍正书法不是盖的,我觉得“知道了”三个字就他写得最好看了!有木有?与老十三超级铁,不多说了!

但是,是否这就证明雍正被高估了呢?不,雍正仍旧是容易被低估的。

雍正最厉害之处,不在于是不是勤政,是不是节俭。难道勤政节俭就一定是好皇帝了?(朱由检同志表示不服!.)

雍正是天生的改革派,地主官绅、满清旗人的噩梦,没有门户之见,唯才是举(虽然事后卸磨杀驴也不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冷面王(真香)!

康熙时代的重臣,除了大名鼎鼎的索额图、明珠之外,前有图海、岳乐、杰书,后有福全、费扬古,基本上不是宗室,就是满洲贵族,完美体现了满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封闭性。

康熙任人唯亲,御下宽松,所以晚年官场一片腐败,常年征战,赈灾不利,加上明末小冰期还有余波,饥荒造成的“人相食”之类的纪录不胜枚举。

雍正朝四大名臣:张廷玉、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只有一个西林觉罗·鄂尔泰是满人,还是汉化程度极高的,只是下级贵族家世,举人出身。

武臣方面,雍正朝三大武臣:岳钟琪、年羹、策棱(是个牛人,外蒙独立,功不可没)。两个是汉人,一个是蒙古人,没有一个满人。而乾隆朝的武臣:傅恒、阿桂、福康安、海兰察、明瑞、兆惠、班第……清一色的满人(乾隆对于张廷玉也是用完就扔,田文镜死得早还被指责坟头草太高)。

我们再来看雍正做皇帝的十三年间干过哪些事情:

1723年,即位,上任刚满月就下令让各省官员把数年拖欠国库的银子还上,还不上的就抄家!后面还顺带抄了江宁织造府曹雪芹他们家,《红楼梦》就是这么抄出来的(心疼老曹家,被康老爷子坑得不轻!)!

刚上任就追缴库银,得罪了省部级官僚,成功获得“抄家皇帝”成就。

1724年,施行“耗羡归公”(火耗归公), 清朝官员薪酬效仿明朝,工资少得可怜,官员的高消费生活不能靠正常收入维持,于是对民众有了所谓“耗羡”即正税之外的附加税,默许州县官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

雍正下旨规定,禁止官员直接加收“火耗”银,改由朝廷统一征收,收来的“火耗”银先入国库再由朝廷当作官员补贴(“养廉银”),按级别统一发放!该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国库收入,制约了官场的贪污乱象。

上任第二年就没收了基层官员的小金库,得罪了基层官僚,成功获得“大清银行行长”成就。

同年,雍正开始了改革的重头戏——“摊丁入亩”,伴随摊丁入亩的是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的意义重大,可以参照王安石的“新法”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明白规定了要“丈量全国土地统一纳税”,稍微动脑筋一想,一体纳粮的基础肯定是要知道他家的地有多少,摊丁入亩明面上没有说“丈量土地”,但是切不可以为雍正的改革没有做这件事。

上任第三年得罪了地主乡绅,获得“大清银行财务总监”成就。

这里我再延伸一下:

康熙五十年丁数是2462万,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后增加的人丁数从此就不交税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清朝从此只收2462万丁的税赋,折算成口是6000万口。而实际上,康熙末年全国人口已经有一亿以上。考虑到清朝到了乾隆朝已达3亿人口,这6000万的纳税人口,是绝对养不起负担越来越重的大清国财政的。

(明初实际人口约6500万,在册人口6000万。西晋初年实际人口约3500万,在册人口2400万。这么一看,康熙爷打击豪强,统计户口的手腕还赶不上司马炎!)

所以毋庸置疑,雍正的摊丁入亩,给大清起了续命之功。按雍正的政策延续下去,到了清朝灭亡前夕,实际田亩约1450万顷,在册田亩720万余顷,隐瞒了50%,这时候的清朝已经有4亿多人口。如果还按照康熙爷的路子搞下去,到清末就只有15%的人交税……哦,不对,按照康熙爷的计划,哪里撑得到1912年?1800年都悬!

1726年,听从云贵总督鄂尔泰建建议,开始对云、贵、川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废除当地土司制度,仿效内地改派朝廷官员进行管理称为“流官”,朝廷对当地有直接收税权。此措施加强了清朝对云、贵、川等少数民族集中区的统治,也增加了税收。

上任第四年,获得“土司爸爸”成就。

1727年,“废除贱籍”(作秀的成分远大于实际效果),乐户、娼妓、乞丐、抬轿、捕鱼、媒婆、小手工业者等一大批服务业从业人员,托雍正爷的福可以光明正大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雍正帝虽然废除了贱籍制度,但是并没有给这些人相应的土地和物资,也没有指导他们再就业,毕竟除了那些所谓的手艺,他们也不会做别的)。雍正保留了八旗制度(他骨子里还是强调等级观念的),看来是深知手握枪杆子的重要性啊!

上任第五年,“改变了中国一大批人的命运”,获得“观音菩萨”成就。

雍正后期则是在不断为完善和推行新政做努力,包括铲除异己,被人们熟知的对自己的兄弟下手,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圣母心泛滥的估计会在这儿吐槽雍正!)

1735年,解锁“死神”成就。

为雍正写了这么多,喝口水先......

雍正之后二百年评价一直偏负面(从上至下得罪了个遍,不黑你黑谁?自个儿子都看不下去了!),许多人把锅甩给读书人,说实话这锅他们背不冤,但是我们也不该忘了读书人里面出现了“董狐之笔”和“崔抒弑君”这样的事,中国历史的延续不断记载,读书人的作用最大。

雍正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还是经常发生的。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造成了许多滥杀的现象。

同时,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也固步自封,阻碍了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文字狱)。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因为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

再有就是雍正的庙号是世宗(庙号大家都懂吧),算是盖棺了,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庙号是世宗的有哪些。说几个有代表的:汉世宗刘彻,后周世宗柴荣,金世宗完颜雍,明世宗朱厚熜。世宗乃是守成令主的美号,评价不低了!

如果要在清朝皇帝里排个top榜,雍正最起码是老二,没有雍正,就康熙朝晚年那种腐败的吏治,国库都快被借空了,一旦国家有事,中央政府可是连钱都拿不出来,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情景。

就是在这种烂摊子下,雍正出手,愣是把一个即将要嗝屁的帝国扭转了局面,让乾隆有了瞎霍霍的资本。(大清交给乾隆的时候,国库存银超五千万两,照李团长的话说,没有这点儿家底,我敢和坂田联队叫板?!)

此时乾隆想说:我给儿子留了个和珅,他到底多有钱,我也是死了之后才知道的!(和珅:没我劳心劳肺的去贪污,你能活的这么潇洒?)

我们现代人在评价雍正的时候要注意看雍正在当政时做的事情,对当时的清朝,对当时的老百姓,对今后的中国造成哪些影响,要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分析历史,则无往而不利也。

雍正这样一位承前后,成功为清朝续命百年的皇帝,还是值得夸一下的!至于影视剧嘛,戏说而已,何必当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能,靖难之役第二名将,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能,靖难之役第二名将,他的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称帝。因为燕王是靠武力夺取天下,因此登基后肯定要大封功臣。《明史》云:(丘福)敢战深入与能埒,(朱)能于诸将中年最少,善战,(张)玉善谋,帝倚为左右手。当年朱棣从北京起兵南下,身

  • 潘璋害死关羽黄忠两名大将,他是如何被关兴斩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潘璋为何却被关兴很轻松斩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演义中,关羽襄樊之战被逆转,败走麦城,苦等多日,没有援军后,他放弃麦城,准备突围,撤往益州。可惜的是,关羽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所擒,不久被杀。因此,关羽虽然不是潘璋直接擒拿的,可是他被潘璋手下马忠所擒,也可

  •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代善为何多次上奏斩杀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代善和儿子硕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努尔哈赤一生共生育16子8女,皇长子褚英和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元妃佟佳氏。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皇次子代善和他的儿子硕托。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无毒不丈夫。就是这位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后来的大贝勒代善竟多次上奏请求斩杀儿子硕托,

  • 闻仲为什么会失败被炸 闻仲本事不如姜子牙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闻仲和姜子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飞虎逃到了西岐,为了把他抓回朝歌,闻仲先是派张桂芳征西。但因为有哪吒的莲花化身能克制张桂芳的唤人落马之术,闻仲又请来了九龙岛四圣帮忙去对付西岐。可西岐因为有阐教弟子的帮忙,九龙岛四圣也全都被杀死。在此状态下,闻仲只有亲征西岐。但讨伐

  • 杨士奇:一生辅佐了五位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其中,距本文所要说的杨士奇,更是为仁宣之治的

  • 刘裕早没有了汉朝后裔的身份,那么他有着怎样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是汉朝后裔,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但到了刘裕这一代,他早已没有了皇室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刘裕是从最底层一路闯到最顶层,最终代晋自立,登基称帝。刘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关键在于,刘裕抓住了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如果了解刘裕的发家

  • 在位三年的秦昭襄王有何贡献?奠定了秦国统一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位三年的秦昭襄王有何贡献?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对于《大秦赋》来说,前四集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典型的士兵

  • 豫让与智伯是什么关系?为了能刺杀赵襄子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春秋刺客豫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智氏被韩、赵、魏三家击败,惨遭灭族的厄运。智伯的头骨被赵襄子做成了饮酒的器具,每逢大宴会,必定要拿出来显摆一番。智氏被灭族,智伯死后还要遭受如此屈辱,这让从前效忠于智氏的忠臣义士愤愤不平。其中就有一个叫豫让的人,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怨恨三家——尤

  •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王忠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爆发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蕃将权力尾大不掉、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杨国忠和安禄山互相猜疑致使安禄山不得不反等。但以唐朝经营百年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言,一场叛乱为什么竟能持续八年之久?这其实与

  • 陈平和周勃都是汉朝的功臣 汉文帝为什么会区别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平和周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简单说其实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威胁谁更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五代十国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彼时“占山为王”的都是武将,您见过五代十国有文臣出身的皇帝吗?没有,一个都没有!即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