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宁愿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也要除掉许攸是为什么?

曹操宁愿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也要除掉许攸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3/14 9:49:12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操的故事。

许攸,字子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叛袁投曹,或许官渡之战结局,乃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改写,可能就不会存在魏蜀吴三国了。悲剧的是,在曹操攻克邺城后,许攸被曹操无情地杀害了。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斩杀官渡之战获胜的关键人物许攸呢?

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要杀许攸,有下面四个原因,依据《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认为许攸是一个不安分之人,怕不好控制。

早在公元184年,许攸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图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许攸还劝说曹操一起参加,遭到曹操拒绝。后来,事情败露,王芬害怕自杀,许攸逃亡。从这件事情看出许攸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他有过图谋不轨的前科。许攸还拉拢过曹操,幸亏曹操定力十足,严辞拒绝了他,才没有受到影响。

现在,许攸从袁绍那儿,改投自己,刚开始还安分守己,可是时间长了,难保许攸再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许攸连皇帝都敢反叛,他叛变曹操,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虽然许攸是自己的老同学,可是在权力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陈宫还是曹操初期最为倚重的大谋士,却在自己全力攻打徐州的时候,迎奉吕布,叛变了。因此,曹操怕许攸不好控制,于是将其斩杀,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其二,曹操难以忍受许攸恃才傲物。

许攸认定曹操大部分精兵都在官渡前线,后方许昌空虚,建议袁绍派遣一支精兵,奇袭许昌。可惜的是,这个合理建议没有袁绍的同意。不久,许攸家人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逮捕,许攸知道后恐惧,就投奔了曹操。

他在投奔曹操后,曹操倒履相迎,两人相谈甚欢。商谈间,许攸问道:“贵军粮草几何?”曹操回答道还能坚持一年,后来在许攸的质疑下,曹操先后减少到半年、一个月。”许献一点面子都没给曹操,恃才傲物,狠狠地打了曹操的脸。人活脸,树活皮,许攸应该明知道曹操说谎,别说破即可,而他却一点一点逼迫曹操说了实话。

随后,许攸为曹操献计,你现在孤军奋战,没有多余的粮草,而袁绍却有大量粮草,囤积在乌巢。你这支孤军,想要取胜,只需要派轻兵急袭乌巢,烧其粮草,过不了三天,袁绍军队就不战自溃了。许攸倚仗自己有才,给曹操解了官渡之战困局,就耀武扬威,越来越不像话了。《曹瞒传》中记载如下: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以月,为之奈何?”

其三,曹操难以容忍许攸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自己小名“阿瞒”。

在官渡之战胜利后,许攸的本性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后,攸自恃功高,多次轻慢曹操。如每次出席,许攸不分场合,不懂得自己只是主公曹操的一个普通谋士,直呼曹操小名,还说道:“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次两次,曹操尚可忍受,表面上嘻笑,和许攸虚与委蛇道:“你说的对啊。”然而,曹操的心里却非常不满,想要除掉许攸,只是苦于没有借口。

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实际上,曹操早就对许攸忍无可忍了,现在找到借口,就把他给杀了。

其四,曹操认为许攸挑战自己的权威,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斩杀。

最后,许攸不但在宴席上对自己傲慢,还在邺城中对自己大不敬,挑战曹操的权威。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许攸在邺城东门人多眼杂,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众多老百姓说三道四,说“曹操这一家人,如果没有我,他们就来不到这个地方。”

曹操刚刚占领邺城,需要收服此地民心,树立权威,却被许攸破坏了,使自己的权威大大降低。这犯了曹操大忌,曹操也是因为这件事,先将许攸收押,不久将其斩杀。《魏略》中记载如下:

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总结:以上就是许攸在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攻克邺城后,却被曹操无情斩杀的四个原因。在《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手下大将许褚杀的,许褚也没有被曹操惩罚。这是演义中,曹操可能默许许褚除掉碍眼的许攸,避免自己背上杀害忠臣的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武宗朱厚照最后一个字为何用的是四点水?有没有违背朱元璋的规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朱厚照最后一个字为何用的是四点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取名字已经很少沿用老祖宗的那一套了,也就是字辈,但是还是有很多继续沿用的,如果翻开族谱,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祖辈所编排的字辈表。虽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算很

  • 皇太极地位高能力也能排前列 皇太极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太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有开创后金帝国的努尔哈赤,后有带领清军入关的多尔衮。皇太极夹在这两个能力超强的父子中间,的确存在感很低。但是不得不说,大清国是皇太极建立的。大清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大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既然皇太极的地位如此高,而

  • 成吉思汗与古儿别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成吉思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成吉思汗在征讨敌人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绯闻最多的是和乃蛮部太阳汗的皇后,一位名叫古儿别速之间发生的故事。当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消灭后,他大摇大摆进入乃蛮部的皇宫,立即将跟随他的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相比 两人谁的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都是创立者最牛,所以这事到了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很多便宜对清史不太了解,下面笔者大概说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底何许人也,他们二人的关系到底如何。(此为努尔哈赤画像)努尔哈赤,就是很多网友口中的野猪皮,他是后金的开国之

  • 汉文帝有何功劳?汉文帝为什么能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朝政由她的侄子吕产、吕禄把持,这引起了开国功臣、刘姓宗室的不满。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除掉了吕氏外戚集团,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所谓的“诸吕之乱”。然而,西汉第一任皇帝既不是功勋卓著的齐王刘襄,也不是辈分极高的楚王刘交,而是毫无功绩的代王刘恒!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宜安之战时,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自尽后,嬴政派兵攻打赵国,结果如何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赵国春平君赵佾想邀请吕不韦出山,以此抗衡秦国。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得知赵国欲请文信侯入赵为相,对此,渭阳君嬴傒建议将吕不韦迁离洛阳。不久之后,秦王嬴政派李斯来到了文信侯的封地,责令

  •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珅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坤27岁(1775年)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始,十几年间和坤兼任数十个官衔,在其中大部分官衔全是一品二品的要职,比如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正白旗镶蓝旗都统、内务府总管、领护卫内重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文

  • 垓下之战时,韩信的巅峰之作,当真是背水一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垓下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信被萧何设计,吕后将其杀于钟室,但刘邦还是很肯定他对汉朝的贡献的。从后来刘邦对待异姓王的做法来看,韩信即使不死于吕后之手,下场也未必会有多好。只是,韩信哪能预见这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战场之上,将他毕生所学的军事理论发挥得淋

  • 和珅失势之后 身为管家的刘全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与刘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除了乾隆皇帝、纪晓岚、和珅这三个重要的角色外,还有一个角色是和珅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就是和珅的管家刘全,虽然只是管家下人,却深受和珅的信任。当然,刘全不仅仅是影视剧中的人物,他在历史也

  • 唐朝宦官为何能血洗长安城?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835年11月,唐朝的都城长安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关闭城门,在城内进行大规模搜捕,先后杀死一千六百多人。这些被杀的人不是平民,而是朝廷各省部官员以及金吾吏卒,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那么这些宦官为何要在长安城内大肆杀戮官员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