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他是否配得上这个称号?

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他是否配得上这个称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4/3/14 9:49:21

说到曾国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曾国藩是个争议比较大的历史人物,很多人认为他联合列强剿灭了天平军,杀人又多,所以将其称为汉奸曾剃头;但也有人认同曾国藩的人品才学,把孔子、王阳明称为两个圣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因为开创湘军,剿灭太平军,此功绩直接使他成了同治前期绝对的权臣,但曾国藩熟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以同治九年天津教案为契机,曾国藩在政治上主动退场。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基本上是古代士大夫最高级别的谥号了,那么他的一生是否配得上这个称号呢?

一、清朝困境和曾国藩的登场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暴动,称太平天国,太平军多次击败前来围剿的清朝八旗和绿营,其叛乱迅速波及南方诸省。1853年3月,南京被天平军攻占,太平军北伐部队一度打到了天津。如果说面对船坚炮利的列强,八旗、绿营打不过,尚情有可原,但面对一些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八旗、绿营也是屡战屡败,这就暴露了清军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曾国藩登场了。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生, 1838年中进士,成了当时权臣穆彰阿的门生。因为穆彰阿的权势,至1848年,年仅37岁的曾国藩,已经成了从二品的工部侍郎,十年七迁。

同样的1853年,曾国藩被清朝派回家乡湖南负责组建“团练”,反抗“粤匪”(太平军)。曾国藩以湘乡的团练为基础,开始组建湘军。湘军成了曾国藩崛起的最主要本钱。

二、湘军的创新

曾国藩创建的新式团练不同于一般家乡自卫团,他有独特的创新之处。

首先,湘军的构成是以地缘为基础,曾国藩曾批示招收士兵“ 以湘乡、宝庆人为主,而他县人亦时用之”。曾国藩就是湘乡人,所以招收的士兵主要是老乡,而且这些人以乡籍为单位,编入同一军营、同一小队。在曾国藩的考量中,这是因为“同里之人,易于同心”。别以为这是胡扯,其实贯彻这点最好的是日本。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组建陆军,形成了师团制,这种师团的招收士兵就是以县为单位,比如臭名昭著、首先攻入南京,在南京大屠杀中杀人最多的第六师团,其士兵就是以熊本人为主,所以被称熊本师团。东北师大的韩东育教授曾说:近代日本士兵其战斗力爆发的根源之一就是血缘,一个队伍里全是同乡,有一定的血缘联系,这是近代日军战斗力强的原因之一。所以曾国藩其实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其次是“书生领乡农”。表面上看书生(代表士绅阶级)、乡农(没见过世面、在乡下种地的农民)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阶层,二者存在巨大鸿沟,这种鸿沟可能会影响作战,可实际上在 以地缘为基础的前提下,中国传统士大夫退休之后一般都爱回到家乡,开办教育,教导乡人。所以只要是同乡,不论书生还是乡农都有实际的联系。曾国藩招收士兵时也批示,城里人偷奸耍滑、游手好闲,绝对不能招收,只有农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民才醇厚朴实才是良兵。

第三,兵为将有,私谊至上。这点要辩证地看,从当时来看,兵为将有,将领直接领导麾下士兵,即便主将战死,继任的将领也不能由朝廷空降,而是继续由同乡接替,以便凝聚力量,提高战斗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兵为将有,使军队沦为私兵,同为湘军,湖南不同地方的军营也会产生矛盾,比如曾左交恶,曾国藩按照湘军模式扶植了左宗棠的楚军(也是以湖南人为主),但后来曾国藩和左宗棠闹掰了,曾的湘军和左的楚军也就成了敌对势力。而且兵为将有实际也是近代军阀割据的原因之一。

三、被打压下的曾国藩

清朝毕竟是满人朝廷,而曾国藩是汉人,所以清朝早就对掌握数万人军队的曾国藩起了忌惮之心。其表现就是,在剿灭太平军过程中,湘军的统帅曾国藩并没有被授予总督、巡抚之类的地方实权,没有这些名头,曾国藩自己说:第一不能干涉民事,不能为人民服务;第二不能接见官员、乡绅筹措军饷;第三,赏罚无名。直到1860年,清朝的嫡系满人指挥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彻底毁灭,曾国藩才第一次明正言顺得到了署理(临时管理)两江总督的职位,统管江南四省。

1864年7月(同治三年)曾国藩攻下南京,太平天国灭亡,清朝的心腹大患终于消失,可新的心腹大患又出现了。此时曾国藩指挥的军队已经达12万,这么庞大的、刚经历过战争历练的军队,自然成了清朝的又一个心腹大患。如此清朝中央对曾国藩只能是既拉又打。灭亡太平天国的当月,上谕,曾国藩被授予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双眼顶戴。可8月,就让其裁撤湘军2万余人。

次年湘军北上负责剿灭捻军,但剿匪不力,曾国藩被学生李鸿章接替,湘军开始走下坡路,继续被裁撤。1868年曾国藩被授予直隶总督,实际将他调离南方根据地。这年曾国藩被召入宫中,谒见皇上和两宫太后,太后见面第一句就是:“江南的事都办完了?兵都撤完了?”可见清朝中央对曾国藩的湘军还是念念不忘。而从曾国藩的回答中发现,此时湘军已经所剩无几。就是曾国藩的主动退让,让清朝中央很满意,所以曾国藩才顺利的接任直隶总督。

四、天津教案和曾国藩的退场

天津教案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过程比较简单。当时天津频繁发生小孩失踪案,而天津人民传言是教堂洋人,为了炼制邪药,拐卖小孩、剜眼割心。6月初,数千名天津群众包围教堂,要求洋人离开。法国的天津领事闻此消息遂带人威胁天津的通商大臣崇厚必须镇压,并派人砸了崇厚官署。天津知县带人赴教堂劝说群众,群众不听,法国领事不满天津知县的“软弱”,就开枪打伤了天津知县的随从,威胁他必须镇压,群众愤怒遂当场殴毙法国天津领事,焚毁教堂,英美俄的教堂也受到波及。

6月23日,曾国藩被派到天津处理此事,24日,列强集体给中国施压要求必须处置。天津教案处置原本很简单,在打不过列强情况下,赔款就完事了。可难就难在,天津教案和清朝打压曾国藩搅在了一起。

曾国藩出发之前曾派人刺探宫中消息,得到慈禧的确不想和列强开战并决心议和的态度,所以在事情处理上,他最开始秉持了妥协原则,曾国藩到津,将天津官僚全部罢免,继而和列强交涉。但7月23日,清朝总理衙门发来上谕却让曾国藩“力持正论,据理驳斥,庶可以折敌焰而张国维”,确保民心不失。这样曾国藩就陷入了困境。

此时慈禧又提拔清流派,7月初,清流派纷纷上书弹劾曾国藩卖国。而法国则给曾国藩试压,说法国海军已做好了开战准备。8月,法国两艘战舰开进天津港。此时清朝两江总督遇刺,两江空缺,上谕让曾转任两江并要求曾尽快结案。9月13日,经曾国藩建议清朝下了最后判决,天津知府、知县发配黑龙江;赔法国46万两;崇厚带人去法国道歉;百姓处死12人、流放25人。1870年,曾国藩远赴两江,实际离开了权力中心。

总结

纵观曾国藩一生,为大清可谓不遗余力、死心塌地,他既没有因兵权而割据,在天津教案中又甘心背负汉奸骂名。曾国藩深知清朝还有多少本钱,中法一旦开战,中国必然战败,所以只能是尽快解决问题。曾国藩到了两江任上,整天担心功臣的末路,夙夜忧叹,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再无任何政治发言,只是潜心整理《家书》、严格家教,以教导后代为人做事之准则,两年后(1872)去世,死后当之无愧的获得文人最高谥号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宁愿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也要除掉许攸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操的故事。许攸,字子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叛袁投曹,或许官渡之战结局,乃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改写,可能就不会存在魏蜀吴三国了。悲剧的是,在曹操攻克邺城后,许攸被曹操无情地杀害了。那

  • 明武宗朱厚照最后一个字为何用的是四点水?有没有违背朱元璋的规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朱厚照最后一个字为何用的是四点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取名字已经很少沿用老祖宗的那一套了,也就是字辈,但是还是有很多继续沿用的,如果翻开族谱,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祖辈所编排的字辈表。虽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算很

  • 皇太极地位高能力也能排前列 皇太极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太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有开创后金帝国的努尔哈赤,后有带领清军入关的多尔衮。皇太极夹在这两个能力超强的父子中间,的确存在感很低。但是不得不说,大清国是皇太极建立的。大清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大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既然皇太极的地位如此高,而

  • 成吉思汗与古儿别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成吉思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成吉思汗在征讨敌人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绯闻最多的是和乃蛮部太阳汗的皇后,一位名叫古儿别速之间发生的故事。当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消灭后,他大摇大摆进入乃蛮部的皇宫,立即将跟随他的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相比 两人谁的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都是创立者最牛,所以这事到了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很多便宜对清史不太了解,下面笔者大概说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底何许人也,他们二人的关系到底如何。(此为努尔哈赤画像)努尔哈赤,就是很多网友口中的野猪皮,他是后金的开国之

  • 汉文帝有何功劳?汉文帝为什么能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朝政由她的侄子吕产、吕禄把持,这引起了开国功臣、刘姓宗室的不满。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除掉了吕氏外戚集团,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所谓的“诸吕之乱”。然而,西汉第一任皇帝既不是功勋卓著的齐王刘襄,也不是辈分极高的楚王刘交,而是毫无功绩的代王刘恒!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宜安之战时,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自尽后,嬴政派兵攻打赵国,结果如何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赵国春平君赵佾想邀请吕不韦出山,以此抗衡秦国。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得知赵国欲请文信侯入赵为相,对此,渭阳君嬴傒建议将吕不韦迁离洛阳。不久之后,秦王嬴政派李斯来到了文信侯的封地,责令

  •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珅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坤27岁(1775年)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始,十几年间和坤兼任数十个官衔,在其中大部分官衔全是一品二品的要职,比如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正白旗镶蓝旗都统、内务府总管、领护卫内重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文

  • 垓下之战时,韩信的巅峰之作,当真是背水一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垓下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信被萧何设计,吕后将其杀于钟室,但刘邦还是很肯定他对汉朝的贡献的。从后来刘邦对待异姓王的做法来看,韩信即使不死于吕后之手,下场也未必会有多好。只是,韩信哪能预见这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战场之上,将他毕生所学的军事理论发挥得淋

  • 和珅失势之后 身为管家的刘全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与刘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除了乾隆皇帝、纪晓岚、和珅这三个重要的角色外,还有一个角色是和珅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就是和珅的管家刘全,虽然只是管家下人,却深受和珅的信任。当然,刘全不仅仅是影视剧中的人物,他在历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