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潭王朱梓是什么来历?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潭王朱梓是什么来历?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4/2/25 14:01:39

潭王朱梓是什么来历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皇帝朱元璋派来的使臣正在王府门外等着潭王殿下程回京,突然一团浓浓的黑烟从承运殿顶上升起。庞大的王府内随即响起哭喊声,脚步声,令使臣震惊的是王府的主人,皇帝陛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和他的王妃于氏一起在大火之中灰飞烟灭。

使臣彷佛已经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潭王和王妃一起自焚,自己回京之后如何向朱元璋交代?皇帝只是让自己来传这位王爷回南京,怎么就激起了这一场人伦惨祸?

胡惟庸余党案的株连

对于潭王之死,《明史》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妃于氏,都督显女也。显子琥,初为宁夏指挥。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显与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也就是说王妃于氏的父亲于显和兄弟于琥,因为被打成胡惟庸余党而惨遭诛杀。潭王作为罪臣的女婿,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因此在接到父皇召他回京的旨意之后心态崩裂,和王妃一起自焚而死。

《明史》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说实话非常扯。首先潭王的岳父于显并没有死于洪武二十三年,早在三年前便于去世。死后朱元璋还特地追封其为英山侯,谥襄武。

(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己巳,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于显卒。显,蕲州府黄梅县人。丙申岁,归附,累从征伐有功。洪武三年,授广洋卫指挥使。六年,升大都督府佥事。十三年,改前军都督佥事。至是以疾卒,特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英山侯,谥襄武。—《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

其次朱元璋收到潭王去世消息的时间是在4月3日,意味着老朱派使臣去召朱梓回京是在三月,当时连吉安侯陆仲亨等人都尚未被打为胡党下狱,潭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何况朱元璋是有名的护犊子,当初鲁王和鲁王妃那样胡作非为,老朱最终也只是处死了王妃,到底对儿子网开一面。现在漫说潭王的岳父早已去世,即使远在宁夏的小舅子被打成胡党,都未必会连累到王妃,更何况潭王本人。因此潭王之死,显然另有隐情。

陈友谅遗腹子传说

朱梓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9月6日,生母是定妃达氏。关于达氏,《明史后妃传》中没有记载。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年仅两岁的朱梓被册为潭王。七月,命以潭州玄玅观基为基础,待潭王长大以后兴建潭王府。洪武十三年二月,潭王宫殿于长沙开始营建(此时潭州已改名长沙)。三月,置长沙护卫指挥使司。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五月,17岁的潭王朱梓娶前军都督佥事于显之女为潭王妃。十二月,之国长沙府。

对于潭王的自杀,显然长久以来一直都令人不解。从明朝中期开始,就已经衍生出众多稗官野史。

帝克陈友谅,俘其妻孥曰:我自起兵以来,未尝纳人子女,今友谅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其妻阇氏可没入掖庭。未几生子,实友谅遗腹也,封潭王,国于长沙。将之国,阇氏语之曰:尔乃汉王陈友谅子,汝父被杀,吾为汝忍死于此,他日当为父复此仇也。故事,诸王来朝者皆止于宫中。汉王来觐,入止宫不以礼自检,归国发兵反,高皇遣太傅徐达之子讨之,潭王坚闭城门,抱其幼儿绕城上行,取铜牌书其上云: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因掷于城外,遂举火阖宫尽焚,携其子投隍堑而死。高皇大怒,因假妖星乱宫为辞,尽戮宫人,皇后脱簪珥待罪仅免,余悉歼除焉。—《皇明纪略卷下》

《皇明纪略》的作者皇甫录,是长洲(今苏州市)人,明孝宗弘治朝进士,官至顺天知府。书中记录的均是明武宗正德朝之前的史事。

当然其中谬误之多,实在是不忍卒读。比如书中信誓旦旦地说潭王是陈友谅的遗腹子,问题是陈友谅死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看来这朱梓比哪吒还厉害,在娘肚子里足足待了6年才出生。更何况在朱梓之前,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十一月达妃还为朱元璋生下皇第七子齐王朱槫。要说遗腹子,那也是朱槫有资格,哪轮得到朱梓?

书中还说潭王死后,朱元璋将迁怒后宫,除了马皇后脱簪珥待罪以外,其他妃嫔都被杀光。可问题是马皇后8年前就死了啊,她是怎么从孝陵地宫立爬出来“脱簪珥待罪”的呢?

虽然皇甫录的说法荒诞不经,可是很多事情传着传着慢慢就变成了人们相信的“事实”。比如在万历年间由举人沈德符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之中,就坐实了朱元璋曾纳陈友谅之妾的事实:“高皇帝提一剑芟群雄,于所平诸国妃主,无选入侍者,惟伪汉违命最久,上心恨之,曾纳其妾。”

到了明朝灭亡之后,崇祯六年的举人查继佐在其所著的《罪惟录》中进一步坐实陈友谅妾室为朱元璋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潭王朱梓:“达宁妃,汉友谅宫人,册为妃,生潭王梓。”其中的达宁妃即应为达定妃。

查继佐这个人,明明是《明史》案的真正告密者,幸亏有一个好后代。那位后世著名武侠作家,在其最后一本大作中为其祖先查继佐好好洗白了一把,把《明史》案的告密者硬生生地变成了吴之荣。相信百年之后,大部分的吃瓜群众都会坚信所谓的吴之荣就是那个告密的奸贼,看看文人一支笔的力量有多大。

“两面派”潭王

在《明史》的记载之中,朱梓的形象非常好。

“英敏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设醴赋诗,亲品其高下,赉以金币。”—《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既聪明又好学,文章写得好,和府中的文士还经常诗酒风流,看上去是个温文尔雅的翩翩美少年。但是在朱元璋手书的《御制纪非录》中朱梓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从天使一下变成了恶魔。总体来说,这位潭王殿下的恶行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草菅人命:朱元璋曾经痛斥潭王“一千皮鞭打死典簿一员,铁骨朵打死典仗一员”。这里面典仗和典簿都是王府官员,却被朱梓随意杀害。另外又“逼军士搏杀猛虎等野兽”,军士和猛虎性命相搏,舍死求生,朱梓却在边上满面堆笑,乐不可支。

第二类、荒淫无耻:在朱元璋笔下,这位潭王曾经“于宫中造淫亵器具,授之于宫中老妇,非礼百端。”这样看来这位潭王还是现代情趣用品的祖师爷,而且口味还很重。此外还“命宫人、老妇将大便丸成弹丸,令其吞服之,吞服后复谓曰:“美乎?”众老妇以秽应,但云好耳。才云美好,令复吞之,如此为非。”这一条就更重口了,逼人吃翔不算,吃完还要问人家味道怎么样,实在是令人发指。

朱元璋的眼线遍布全国,潭王在国中的表现自然瞒不过他老人家的眼睛。但是无论潭王的表现如何,似乎都罪不致死,至少在老朱那里不会。那他为何还会自杀呢?而且死后连谥号都没有。此前他弟弟鲁王朱檀因过量服食丹药而中毒去世,朱元璋虽然痛心疾首,但在给他的谥册里面依然写道:“生封死谥,古典昭然。”并且表示“父子,天性也。谥法,公议也。朕于尔亲虽父子,讵得以私恩废公义?今特谥尔曰荒。”谥法“好乐怠政”曰荒,朱元璋给了儿子一个恶谥。但无论怎样,毕竟是有谥号,像朱梓这样死而无谥,是难以令人理解。

结语:可能正是因为潭王之死隐含了太多的谜团,且无法找到合理解释,这才会有朱梓是陈友谅遗腹子的说法。至少这样说起来,朱梓自焚是得知自己身世之后对于朱元璋绝望的反抗,而无谥则是老朱默认这一桩皇室丑闻的态度。如此以来,潭王之死中的所有疑惑,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解释。如果把遗腹子的传说按在潭王的亲哥哥齐王头上,那还哪来的戏剧冲突?故事也就流传不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毛仲,从奴隶到大将军,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王毛仲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升米恩、斗米仇”,在位前期的李隆基,称得上是个善于识人用人的明君。不过由于对自己的亲信王毛仲过度“溺爱”,几乎让他摔了个大跟头。从奴隶到大将军,王毛仲会“开挂”?帝王宠信的受益者而已王毛仲

  • 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他是否配得上这个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曾国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曾国藩是个争议比较大的历史人物,很多人认为他联合列强剿灭了天平军,杀人又多,所以将其称为汉奸曾剃头;但也有人认同曾国藩的人品才学,把孔子、王阳明称为两个圣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因为开创湘军,剿灭太平军,此功

  • 曹操宁愿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也要除掉许攸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操的故事。许攸,字子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叛袁投曹,或许官渡之战结局,乃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改写,可能就不会存在魏蜀吴三国了。悲剧的是,在曹操攻克邺城后,许攸被曹操无情地杀害了。那

  • 明武宗朱厚照最后一个字为何用的是四点水?有没有违背朱元璋的规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朱厚照最后一个字为何用的是四点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取名字已经很少沿用老祖宗的那一套了,也就是字辈,但是还是有很多继续沿用的,如果翻开族谱,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祖辈所编排的字辈表。虽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算很

  • 皇太极地位高能力也能排前列 皇太极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太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有开创后金帝国的努尔哈赤,后有带领清军入关的多尔衮。皇太极夹在这两个能力超强的父子中间,的确存在感很低。但是不得不说,大清国是皇太极建立的。大清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大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既然皇太极的地位如此高,而

  • 成吉思汗与古儿别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成吉思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成吉思汗在征讨敌人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绯闻最多的是和乃蛮部太阳汗的皇后,一位名叫古儿别速之间发生的故事。当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消灭后,他大摇大摆进入乃蛮部的皇宫,立即将跟随他的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相比 两人谁的功劳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都是创立者最牛,所以这事到了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很多便宜对清史不太了解,下面笔者大概说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底何许人也,他们二人的关系到底如何。(此为努尔哈赤画像)努尔哈赤,就是很多网友口中的野猪皮,他是后金的开国之

  • 汉文帝有何功劳?汉文帝为什么能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朝政由她的侄子吕产、吕禄把持,这引起了开国功臣、刘姓宗室的不满。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除掉了吕氏外戚集团,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所谓的“诸吕之乱”。然而,西汉第一任皇帝既不是功勋卓著的齐王刘襄,也不是辈分极高的楚王刘交,而是毫无功绩的代王刘恒!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宜安之战时,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自尽后,嬴政派兵攻打赵国,结果如何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赵国春平君赵佾想邀请吕不韦出山,以此抗衡秦国。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得知赵国欲请文信侯入赵为相,对此,渭阳君嬴傒建议将吕不韦迁离洛阳。不久之后,秦王嬴政派李斯来到了文信侯的封地,责令

  •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珅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坤27岁(1775年)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始,十几年间和坤兼任数十个官衔,在其中大部分官衔全是一品二品的要职,比如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正白旗镶蓝旗都统、内务府总管、领护卫内重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文